农村攀比彩礼成风:拿不出20万彩礼就甭想结婚
“村里人现在都有钱了,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村里已经盖起来两三百座小洋楼。”
“女方将彩礼涨到了16万元,到处去借,实在拿不起,于是,定在年三十的婚礼,吹了。”
这是我的家乡:河南省太康县葛岗村。这次回来,这里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豫东小村源于“王莽赶刘秀“
我的家乡所在的太康县葛岗村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沃野千里,一马平川,距离黄河90多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多次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相传河水汹涌时,冲出了“黄河十八岗”,葛岗就是其中一个“岗”,每个“岗”都形成了一个村,邻村就有兀术岗、竹子岗、黄岗、漳岗等一些以“岗”命名的村子。
对于葛岗这个村名的来历,老辈人经常传说,这来源于王莽赶刘秀的故事。
相传刘秀骑着一匹马,被王莽追赶至现在一户村民的门前一块大石柱附近,刘秀过于疲累,找个地方躲起来休息,将马拴在石柱子上。正在睡梦之中,王莽追兵突然接近,刘秀闻声后不得不上马逃跑。可是,紧急之下,刘秀竟然难以解开拴马的缰绳。于是,他挥刀砍断绳子,策马扬鞭……
这里成了刘秀“割缰”之地,后人为纪念此事,将村子命名为割缰,有人嫌割缰叫起来不雅,后来以讹传讹,慢慢叫成了“葛岗”。但是,村名的真正来历,现在已不可考。
外出挣了钱,回来盖洋楼
“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这是小村人见面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后面往往带着一句“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呀?”
村里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大多出门打工、经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在家乡务农,工作地点常有变化,所以不少人并不知道其他人在何处“高就”。
大年三十下午,对门邻居冯海照和我一起在村里走了一圈,这个小村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之间,矗立起许多独栋小洋楼。
冯海照说,现在村里有两三百家都陆续住上小洋楼,“在外边打工挣了钱,回来盖出一座好房子,这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心愿。”
半村人都有车,出入缺好路
村里这两年已经铺上了自来水管道,家家户户都不再使用压水井。村内的主要道路全是水泥铺就,村子距离106国道约有两公里,但这村外的两公里让村民苦不堪言。
这条几年前修成的乡村柏油公路上面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大坑,汽车通行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车辆底盘随时可能卡在坑中。
“农村想发展,必须出得去进得来。”村民冯国胜说,现在村里有一半的家庭都买上了汽车,汽车的牌照来自全国各地,再过几年,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能买车,也希望村里有一条好一点的出村路。
给儿子娶媳妇,备420平豪宅
冯海照的大儿子刚上高一,今年不到40岁的他,已经开始为儿子的未来做准备。按照村里的传统,老一辈总要在儿子娶媳妇前盖上一栋新房子,这就是老一辈的任务。
“在义乌打10多年工,也做些客运生意,慢慢积攒下来一些钱,刚刚在年前将房子盖好。”在村子的东头,冯海照特意让我参观了新房。
若是在大城市里面,这绝对是一栋价值不菲的豪宅,总共三层的小楼,420平米的使用面积,每个房间都显得很大,一个卫生间竟然有10多平米,房子内铺上了地板砖,楼的外立面也都贴上了瓷砖,窗明几净,但还没有完全装修好。
“总共花了30万元左右,要是装修下来,后续还需要一些钱。”冯海照说,这套房准备让大儿子娶媳妇用,也许几年之后孩子就可能结婚成家,所以必须提前盖好,至于小儿子,过些年还得再盖一套。
房子这么大,未来的小两口住得过来吗?看到我有疑问,冯海照半开玩笑地说,这套房子,一层住人,二层放粮食,三层养鸽子用。
住在冯海照对门的冯小伟说,他这几年一直带着村民外出承包工程,几年前自己盖新房的时候,两层楼也是花了30万元左右,当时自己家住的是村里最好的房子,现在已经被很多村民超越。
村里的房子越盖越“豪华”,“虽然在城市里打工经商多年,但大部分人最后还是回到村里,而农村人都好面子,房子就是各家各户的脸面。”
事实上,不少村民家门前堆上了新砖,准备将住了几十年的老房翻盖成楼房。
攀比彩礼 拿不出20万甭结婚
以前流传一个段子,有人问在陕北的一个放羊汉,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回答说放羊是为了娶媳妇,娶媳妇是为了生娃,生娃还是为了放羊……
这次回家过年,其实是准备参加妻弟的婚礼,岳父希望在大年三十为他举办仪式。
“这事黄了。”妻子对我说,农村娶媳妇越来越难,相比十多年前,数千元的彩礼逐渐变成几万元,这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逐渐富裕有直接关系。赚钱之后大家喜欢互相攀比,女孩多要彩礼,男方早盖房子。
因为听说朋友要了16万元彩礼,按风俗,还得有上车礼、下车礼各两万,仅仅彩礼一项,男方就要支出20万元。于是,女方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女孩一样,也能得到这么多彩礼。
“女方涨了好几次彩礼钱,家里从亲朋好友到处去借也实在拿不起了。”岳父苦笑着说,因为拿不出彩礼,这次的婚事吹了。而原本,两个人连婚纱照都已经拍好了。
辛苦赚钱的农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盖新房,盖新房又是为了娶妻生子,有了新房这棵梧桐树,才能引来凤凰。
而如今梧桐树多了,凤凰的选择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