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昌北机场现重大坍塌事故 极端天气揭开的豆腐渣工程?(视频)
北京时间3月4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受暴雨及大风天气影响,中国江西省南昌昌北机场T2航站楼楼体外部吊顶材料发生整体脱落。
昌北国际机场位于南昌市北28公里的乐化镇,距离九江107公里,距离著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不到90公里。该机场于1996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10日建成投入使用后,取代了军民合用的向塘机场。2004年2月晋升为国际机场。
多名中国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昌北机场屋顶在大风天气中被暴风雨掀翻,有疑似装饰板材的条状物掉落。其后,南昌气象台、中央气象台等官方微博均转发视频,并在配文中提及“昌北机场测到的最大雷雨大风为37米/秒!”。
下午5时33分,微博认证为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官方微博的“@江西机场集团”发布公告,确认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突遇大风天气,阵风超每秒30米,T2航站楼入口区域部分屋檐装饰材料被大风吹下,现场无人员伤亡。并称机场已对航站楼出发厅出入口进行管控,进出港旅客均改为由到达厅进入航站楼。
目前昌北机场已恢复航班运行保障。据悉,南昌市气象局官方微博下午2时许曾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南昌市江湖水面和平原河谷地区阵风将达七至八级,提醒请注意防范。 公开资料显示,基于2005年昌北机场旅客流量达230万人次,2006年达300万人次,已远超原设计的200万人次标准,该机场启动了二期改扩建工程,此次发生坍塌事故的T2航站楼即属于二期工程范畴。
该工程为江西省“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于2007年上半年正式开工,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 昌北机场二期工程总投资为25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75美元),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4,373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万吨、年飞行架次12.1万架次规划建设,新建9.6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跑道延长至3,600米,新建20个近机位、11个远机位,扩建后共有51个机坪机位,机场飞行区等级提升至4E。
对于此次南昌昌北机场出现的坍塌事故,虽然有恶劣天气的前提因素,但互联网上质疑该机场为豆腐渣工程的声音仍是此起彼伏。
大陆省会城市的机场居然如此不堪风吹雨打,诸多网民提出质疑,深圳、海南、香港、台湾这些地域每年都会有大台风,难道内陆的风比台风的威力还要大不少? 有观点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故或是铝条固定的轻钢龙骨偷工减速料了。
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自有相关部门组织联合调查给出定论,但这次事故仍是给方兴未艾的中国基础建设敲响了警钟。
回看1998年8月9日,同样是在江西,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到九江视察九江决口灾情,问及防洪墙问题时曾怒斥道:“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竟然是豆腐渣!一些承包单位没有建筑资格,或是承揽项目太多,纷纷将项目转包出去,以至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这样的工程要从根子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然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得了!”
受益于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过去30余年来,中国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场,中国的基建规模和能力都在极速扩张。修路,造桥,建大楼,挖隧道,建地铁高铁,填海造岛……时不时就会有些中国基建的大新闻曝出。
中国由此也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有人认为是美誉,也有人认为是讽刺。
《华尔街日报》曾发文分析称,中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失控已经成为外界普遍的共识。 2016年,牛津大学的4名学者通过对遍布中国各地的95个道路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并将这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806个交通基建项目比较后发现,在中国的基建项目中,有75%的项目存在成本超支的现象,且实际成本平均超出预算成本的比例达30.6%。
论文认为,尽管中国当前基础设施项目的建造速度与规模超过了很多富裕国家,但巨额投入带来的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文章还认为中国基建项目飞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隐忧。
虽然一些学者对论文中公布的一些研究发现与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文中论据不足以支持作者的观点。但大陆通过高速基础建设推动“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之风,也是该减减风力了。 作为中国经济的“调节器”, 基建投资受到宏观政策的主导。
而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基建这一“调节器”势必也将减弱“稳增长”的旧职责,中国基建投资也将呈现“降速提效”的鲜明特征。
有关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从来都应该是质量摆在第一位的,这次南昌昌北机场因恶劣天气发生的坍塌事故,对于中国未来的基础建设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