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8日 16.8°C-18.7°C
澳元 : 人民币=4.7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王一锤定音 英国为何选择"硬脱欧"(图)

2018-06-30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女王一锤定音 英国为何选择

经过长达数月的辩论,由执政的保守党政府主导的《退出欧盟法案》终于在2018年6月20日获得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通过。6月2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退出欧盟法案》。从此,这份法案将正式成为英国法律。

对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评论道,这份法案的正式生效是"英国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因为它意味着英国已经"不可撤销地"踏上了"脱欧"之路。换言之,此前坊间所讨论的"英国放弃脱欧"的几率已经被该法案清零。根据这项法律,英国将在格林威治时间2019年3月29日23时,也就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的午夜时分正式"脱欧"。

《退出欧盟法案》:为何选择"硬脱欧"?

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此次英国女王签署的《退出欧盟法案》,在立场上偏向于"硬脱欧"。那么,所谓"硬脱欧"和"软脱欧",对英国而言究竟有何区别?为什么英国最终还是选择了"硬脱欧"?

所谓脱欧的"硬""软"之别,主要就是指英国脱欧后究竟还是否保留欧盟单一市场的地位。如果是硬脱欧,那就是从欧盟中独立出来,以"外人"的身份重新与欧盟通过谈判,建立各种关系,包括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下建立贸易关系等。

这一系列谈判如能达成,则完全独立自主的英国与欧盟间建立的新关系,将既不同于"挪威模式"(非欧盟成员国,但属于申根国,能够享受欧盟单一市场待遇),也不同于"瑞士模式"(非欧盟成员国,也属于申根国,能够有条件地享受部分欧盟单一市场待遇)。

相比之下,"软脱欧"在经济上要合算的多,即英国可以通过在移民等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以换取留在欧盟单一市场。如果英国能够成功保留单一市场成员的身份,那么他们在和欧盟国家就可以在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流通等领域,保留一定的原有待遇。

既然"软脱欧"有这么大且明显的好处,那为什么英国仍然选择"硬脱欧"呢?

首先,在强硬脱欧派看来,在诸如移民准入、难民救助等问题上,他们与欧盟的既定原则和政策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与冲突--之所以选择脱欧,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如此,至少他们在动员选民时是大力宣传欧盟"分配难民"做法将对英国经济与国内治安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他们在面对欧盟"出售单一市场待遇"时的"漫天要价"的行为,显然是不能忍受的。

其次,在技术面,不少本来就反对脱欧、主张重新公投以便继续留在欧盟体系内的英国政客、派系,他们在看到"取消脱欧"无望的大势时,便在"软脱欧"上动脑筋,即希望在具体条款上"做手脚",使得依法脱欧后的英国在实质上仍然大体上处于欧盟框架之内。而强硬脱欧派对此,也可谓是心知肚明,谁都不傻。

所以,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强硬脱欧派联合或说服了其他派系,终于以微弱的优势在下、上两院的投票表决中取得胜利,并最终把待签署的法案放到了女王的案前。在他们看来,脱欧在经济上的确很不划算,但有道是"长痛不如短痛";迁延时日夜长梦多,索性一刀切除,毕其功于一役,总算使他们所期待的脱欧之举板上钉钉。

"脱欧"路上,首当其冲的是政治与司法协调问题

尽管英国将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欧盟的确切时间已经完全敲定,再无疑意;但仍存在诸多细节问题,英国与欧盟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

首先,如何协调脱欧后的英国司法体系与欧盟固有的司法体系仍可兼容,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年,在加入欧盟的时候,英国议会曾于1972年制定《欧洲共同体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法律在英国的直接或间接适用、当两者法律冲突时欧盟法优先等原则。如今,英国退出欧盟,虽然可以合法地收回此前曾经让渡的部分司法主权,但有道是"邻居毕竟搬不走"--无论政局如何变幻,英伦三岛总是坐落在欧洲大陆的边上,未来的英国政府、人民与"欧洲人"仍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司法协调、对接,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退出欧盟法案》就迫切需要将现有的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国内法,为英国"脱欧"后的法律承接做准备。

"脱欧"的经济代价

其次,正如前文所述,脱欧在经济上对英国将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何挽回?或者至少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梅政府及其继任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正如国际观察者们所看到的,英国自启动"脱欧"进程以来,一些国际金融巨头纷纷撤离英国,英国自身的汽车、房地产等行业也陷入困境。这些现象似乎在暗示,国际资本和市场并不看好脱欧后的英国。

这是不难理解的。英国经济"脱实向虚"已非一日。而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早已不复当年19世纪世界工厂的荣光。相反,英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伦敦;伦敦则靠金融城;那么金融城又靠谁呢?完全靠自己吗?

对此,英国人自己也心知肚明,伦敦金融城的成功,固然有其自身的诸多因素,譬如起步早、起点高,由高度专业性所积累的口碑与国际声望等等;然而,即便最自豪的英国金融人士也不敢否认,金融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有背靠欧盟这个曾经强大且富有活力的经济体,金融城也无法取得成功。

而如今,当英国"悍然"切断自身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时,金融城作为沟通外界与欧洲经济窗口与桥梁的作用也必然相应地受到削弱。以中英经贸合作为例,当年中国人那样看好英国,并且付出种种努力要在新兴的亚投行与金融城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业务联系,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看中了金融城的"跳板"作用和"窗口"价值。如今,英国的这些"卖点"显然是要大打折扣了。

女王一锤定音,英国"硬脱欧"已成定局。可昔日日不落帝国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恐怕无论是女王还是首相,抑或是每个普通的英国公民,此时此刻都难以名状吧。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