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嘲李宇春太man的人,如今正在骂另一群人“娘炮”(组图)
——当艾米莉亚、斯塔西、菲丽希蒂、琳娜海蒂、抖森等一众英国大咖抢一个角色时,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会产出一部即使时长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也能冲上9分的短小精悍的佳作。
《女主角》
故事开始于一场试镜会,屋子里正襟危坐着三位决定女主角归属的评委。
他们向前来试镜的演员抛出了一个非常常规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角色?“
这种问题必然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前来试镜的演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权力的游戏》中“龙母”的饰演者艾米莉亚:“她很争强好胜。”
出演过《女性瘾者》的斯塔西:“她勇敢无畏,是掌控全局的那个人。“
这两个答案看似伟光正的回答都被否决了。
出演过《万物理论》的菲丽希蒂阴差阳错给出了“正确答案”。
“I think she is pretty….”(我认为她很漂亮)——一直面露不快的女面试官舒展了眉头。
“clever”(I think she is pretty clever:我认为她很聪明)——刚舒展眉头的面试官直接呛了口咖啡。
看到这里,“女主角”的初步形象就很明显了。
聪明、勇敢、能掌控全局显然不是这个形象的代名词,而菲丽希蒂误打误撞被理解成“漂亮”的”pretty“才是他们想要的回答。
接下来,面试官要求演员读一段角色的独白。
艾米莉亚侧头目视前方,刻意压低声线念着台词:
面试官打断了艾米莉亚希望她能更有“女主范”的再来一次。那什么是“女主范”?
——面带微笑。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面试官“通情达理”地表示也可以哭,但是…
不能哭得丑,要哭得性感撩人、梨花带雨。
哭的同时还要面带微笑。
斯塔西被要求重来的要求更荒诞,是“要化上女主角必备的粉嫩的妆。”
但相比接下来这位,斯塔西的遭遇还不算是最无理的。
菲丽希蒂刚开口就被要求脱掉毛衣,当然全脱光是最好的。
美其名曰:“为了角色需要”。
剧情一步一步向着荒诞的深渊滑落。
出演过《李尔王》、《麦克白夫人》的弗洛伦斯念台词被打断的原因是她不够消瘦。
这里的“消瘦”是要瘦成一道闪电,但同时又不能太纸片人。要瘦但波涛汹涌,要有屁股但不能是大屁股。
还得是清纯又性感撩人、饥渴又不疯狂的处女。
在弗洛伦斯质疑到底要清纯还是放荡时,面试官直言“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两个都要。”
emm……看到这里,我终于懂了什么叫: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而之后的试镜让我连“脸上笑嘻嘻”都难以维持了。
当你是个华裔演员——出演过《神探夏洛克》的吉玛被淘汰的原因仅仅是“不够白”。
当你不是很年轻——《权力的游戏》中”瑟后“的扮演者琳娜海蒂一进屋就被嘲讽只能演”女主的妈妈“。
当你是黑人演员——乌米马萨库被吐槽应该去隔壁的《黑豹归来》试镜。
当你只是个前台,不是专业演员——《哈利波特》里张秋的扮演者梁佩诗没开口就被长发女士一记凌厉的眼刀给吓退了。
明明是念对白选女主角,讽刺的是,面试官提的要求无一和台词或专业有关,而无一与外在无关。
亚裔皮肤不够白、黑人演员只能出演黑人电影。那白人就可以拿到通行证了?
不!
还得是时刻面容姣好脸色粉嫩,哭起来都要带着微笑。身形既消瘦又丰满,既清纯又妖艳的白人。
不在乎聪明与否,不在乎演技如何,只在乎外表,这哪里是选女主角,分明是生搬硬造了一个女性的“完美模板”。
因为不符合”完美模板“,艾米莉亚、斯塔西、菲丽希蒂这几位能挑起”英国演艺界半壁江山“的女星无一例外王者变青铜。
这个”完美模板“就是《女主角》最发人深思的部分。直指对于女演员的性别歧视的根源——对女演员,甚至于全体女性的刻板印象。
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外貌歧视…这部BBC出品充满讽刺意味的短片把英式嘲讽应用地酣畅淋漓,在大笑背后是“为何如此好笑”的深思。
其中,将“英式幽默”应用得最微妙的无疑是前来试镜的所有女演员,无一例外用的都是自己现实中的真名。
把这出看似荒诞的“英式喜剧”投射到了更为荒诞的现实中。
就像豆瓣一条热门评论所说的:这部短片几乎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所有物化女性的方式。
这种“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女性是重灾区,男性也不能够幸免于难。
最近CCTV《开学第一课》引发的“娘炮”争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档被教育部强制要求观看的节目,请来了新版F4的扮演者作为开场嘉宾。
四位妆容精致、外貌秀气的男孩子让部分家长感到了不满,他们把这种不满演变成了在网络上对这些小鲜肉太”娘炮“的抨击,甚至出现了“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论调。
不少微博大V也纷纷下场,把关于“娘炮”的争论活生生演变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三观检测。
一些网友单纯地通过几分钟的开场视频或者是一张精修过的照片就把妆容精致、五官秀气和“娘”画上了等号。
那在这些人眼里什么算是“阳刚”呢?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穿了一周都不用洗的衣服吗?
而我理解的阳刚是有正气,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躲在一个虚拟的网络账号背后,通过对小鲜肉“娘炮”的谩骂,获得“我很阳刚”的错觉和蜜汁优越感。
这种通过“歧视”获得的优越感,会是真实的吗?
在我看来,我们缺少的不是阳刚,而是性别刻板印象下的包容心。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没有人有权利站在所谓的道德高点上对别人说三道四。
如今这批骂小鲜肉“娘炮”的人和13年前超女播出时,骂李宇春“另类”的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困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的目光忌惮排斥着“异己”的存在。
这种长久以来几乎没有改观的,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才是最让我寒心的地方。
更可怕的是,这种刻板印象不止于网络上的声讨和骂战,而是实实在在浸透在我们不细思就会忽略掉的日常中。
不论是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的“女生在小学时成绩比男生好,到初中就持平了,到高中就落后于男生了。”
还是女生就应该喜欢粉色系、玩洋娃娃、多愁善感;男生应该结伴打篮球、擅长数理化、有泪不能轻弹。
这种“应该”下隐藏的性别刻板印象实际上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
我们不应该用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同样,社会也不应该鼓励或者为某种定位引导或造势。
没有谁规定男生不能画眼线留长发,粉色和洋娃娃也不是女生的专属。
女生可以讨论体育和军事,男生也可以”有泪轻弹“。
我们的性别和外在如何无关乎内在的气质,那么就不要再以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和左右一个人。
《女主角》到了这里已经是讽刺得让人笑不出来的“人间喜剧”了。
最后抖森走了进来,说出“我是来试镜女主角”的时候,整部短片的嘲讽意味达到了高潮。
面试官们同样打断了他的话,但这一次不是给他提“符合女主角的要求”。
而是语气温柔地告知他获得了“女主角”这一角色。
抖森对此的反应是点头说出一句“Great"。
没有丝毫的惊喜,就好像这个角色本来就是为他所准备的。
就在我困惑于他为什么能这么平静时,答案马上就隐秘地揭晓了。
试镜结束的嘉玛一边打电话,一边经过了几幅电影海报:《欢乐满人间 2》、《神奇女侠》和《爱乐之城》,而海报中的女主角,都!是!抖!森!
如果说之前短片里对于女演员的歧视还只在于对“女主角”这一形象的刻板印象的话,这里就是赤裸裸的男女性别歧视了。
对于女演员要求严苛的角色,换成男演员就能轻松拿下。《女主角》的结尾这样一个好笑的画面体现的却是笑不出来的现实:女性的整体地位在如今仍然处于劣势,无论是哪个国家。
这种劣势也体现在舆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刘强东涉嫌性侵案”发酵到现在,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吃瓜群众一直把目光投在章泽天和性侵案的疑似女主身上。
不论是将两人的身材进行比较还是催生出类似调侃“奶茶妹妹”成为了“抹茶奶绿”的段子。舆论对于明明是受害者的女生怀有满满的恶意。
就连疑似女主的女生终于发声澄清自己与这个案件无关,底下最火的评论依然是“为什么这么晚才澄清?”“就是想要蹭热度吧。”这种论调。
正是由于对女性不够友好的环境,我们对这部才8分钟时长的短片有如此深思和感同身受。
也正是希望每个个体都能获得自由,我们才期望以性别为划分的刻板印象能早日瓦解。
我们或许很难叫醒装睡的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思考自己要不要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