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有人说这里没人性,它却救了无数孩子(组图)
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有一所中学,叫做毛坦厂中学。
这所中学有着连续多年的高本科达线率,却因为校方极为严苛的管理制度和每年高达上万名的陪读家长而出名。
这里,还有一个最著名的称号叫做“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凌晨5点,当城市里的上班族还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热爱夜生活的人们才刚睡下不久。
毛坦厂的家长们已经摸黑起床,开始了她们忙碌的一天。
因为学校6:10分上课,家长们得提前估摸好时间给孩子做饭。
早饭既要吃得饱又不能分量太多,既要有营养,又不能太烫,一来浪费孩子的时间,二来也怕烫嘴。
为了让孩子多睡几分钟,早起的家长们用清水洗把脸就匆匆走出家门,来到镇上唯一的菜市场。
在这里,当地的农民已经挑来新鲜的蔬菜,供家长挑挑拣拣。
5:30,早饭准备停当,开始叫孩子起床,洗漱,吃饭。
吃完早饭,孩子去上学,家长扒两口饭,收拾收拾,打扫房间。
上午十点左右,各家的灶台前已经开始飘起了油烟的味道。
这时十家里有五六家锅里炖的都是红烧肉,“给孩子补补”,家长解释道。
11点学校放学,孩子们回家吃饭,午休,准备下午1点的课。
家住的比较远的家长则不得不变成泱泱的“送饭大军”中的一员。
她们提前15分钟,一手提着保温桶,一手拎着小板凳,穿过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掐着时间守在距离自己家孩子最近的校门口。
(图源:头条)
放学的铃声一响,上万名学生穿着中国学校标志性蓝白运动衫校服的学生从校门口涌出,衣服上面印着英文口号“I believe it, I can do it”。
有很多孩子来陪读的是七八十岁的奶奶,带个板凳不方便的,便直接蹲在学校门口吃完午餐。
(图源:凤凰网)
(一位家长正坐在校门口吃孩子的剩饭)
(图源:搜狐)
晚上要上到11点才放学,中途只有5点钟有一次吃晚饭的时间。
由于时间紧张,大部分孩子选择在学校食堂吃晚饭。
于是从学生吃完午饭开始,家长们就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
就像全国的中老年人一样,这里的陪读家长也喜欢跳广场舞。
(图源:搜狐)
或者在孩子上学之后坐在一起闲聊,交流心得。
他们甚至还有微信群,分享彼此的陪读经验和哪家的排骨不缺斤少两。
(图源:搜狐)
黄昏是毛坦厂陪读家长们最惬意和闲暇的时光。她们从出租房里出来,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出现在街道上,逛逛夜市或者什么都不干地溜溜弯。
而更多的家长则在这个时候换好制服,走进镇上的服装工厂。
(图源:搜狐)
缝纫女工的工作可以给她们带来每月一两千的收入。“买菜肯定是够了”,一位妈妈一边踩着缝纫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图源:梨视频)
晚上11点放学之后,大多数孩子还会在家里学习,家长就坐在旁边静悄悄地看手机,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多。
(图源:中国新闻网)
四五个小时之后再起床,继续这种循环。
毛坦厂每年的学生有一万多名,超过本地人口的三倍还多。
因此这里的房租很贵,折合下来可以和北京三环内的租金媲美。
对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来说,读书或许是她们的唯一出路。
据调查,这里80%的生源都是农村孩子。
(图源:搜狐)
高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不被农田和工厂生活所局限,可以和来自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赛场。
这些孩子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相同的是90%的人都有家长的陪读。
“你要工作还是要孩子?”,数不清的家长因为这一句话丢下了大城市里还算不错的薪水,来到这个临山小镇。
(图源:搜狐)
全国最大的中学生和家长聚集区便因此催生了规模不小的陪读经济。
毛坦厂镇已经将教育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当地人争相盖楼,为的是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虔诚的陪读家长们。
前来陪读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手头也并不宽裕,多数原本都是在城里打工或者夫妻二人做点小本生意的。
来了这里之后,单纯陪读显然支撑不起家里的支出,因此很多人干起了老本行。
在这里呆了整整6年的张增达夫妇如今要离开这里,陪儿子去市里高考了。
他们原本在杭州做着水果摊生意,因为要照顾儿子的学业搬到了安徽毛坦厂。
瞅准了当地的陪读市场,夫妻二人来了没多久便做上了饭盒生意。
没想到一做就做了6年。
现在的他们不光陪完了孩子的整个中学,还年入10万,在省城和县城里各买了房和车。
(图源:凤凰网)
石先生原本也是陪读大军中的一份子。
陪完自己的孩子之后,他看到了陪读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便留了下来做了专业陪读。
大部分家长会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专心陪读,但有一部分家长因为经济等各种原因无法亲自过来陪读。
石先生心想,“既然我能陪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专门给那些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做陪读呢?”
现在的他手底下有十几个工人,专门负责照顾学生们的饮食起居。
每年光是租学生住的宿舍就要花费一百多万。
(图源:梨视频)
他的陪读分很多档次,类似于“全陪”和“半陪”,如果家庭经济上承受得了的话,他们还有专人负责给学生洗衣做饭搞卫生。
石先生称,目前他的营业规模已经发展很大,现在在他这里代陪读的学生有100多位,营业额能达到200多万。
当你走近这个并不发达的小镇,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一每一寸土地都被高考所“浸染”。
毛坦厂陪读的妈妈们很流行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街上放眼望去全都是状元书店、状元街、985书店……就连北门的出租房,都以“清华厅”、“北大厅”等顶级学府命名。
学生上课的时间里,整个小镇寂静得宛若没有生命的痕迹,只有等学生下课,这里才有了一丝人气。
(图源:搜狐)
粽子,在毛坦厂代表着“中状元”。这样牵强的谐音,家长们也要争相拿来讨个口彩。
(图源:new york times)
临考之前,家长们挤破了头都一定要庙里烧高香。
他们不用黄色的东西,因为象征着“黄了”,不吉利。
高考那天送考生的大巴车必须要准时准点8:08分出发,司机一定得姓马。
(图源:新浪)
(图源:搜狐)
关于毛坦厂,一直是毁誉参半,有的人从“毛中”出来之后觉得这段经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里是畸形,扭曲和病态的高考工工厂。
对于外界的种种评价,学生家长们并不在乎。他们对于这里的教学模式普遍很满意。
“竞争”渗透在这个小镇的各个角落。
除了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互相竞争,这里的500位老师以6个为一个团队负责一个180名学生的班级,他们之间的竞争不比学生轻松。
每一个团队任期一年,一年以后要根据学生们的成绩来进行末位淘汰。
成绩评比领先的老师才能继续和班级一起升到更高年级,否则要么“解聘”,要么继续徘徊在低年级任教。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制度,我们就努力改变自己。”这是毛坦厂的老师最喜欢说的,也是被家长们奉为圣经的一句话。
(毛坦厂的高考成绩)
(图源:地球知识局)
毛坦厂的现状只能说是目前教育体制催生下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产物。
但正是这样一所“泯灭人性”的“高考工厂”却恰恰使得无数农民工的子弟免于进入工厂的命运。
从生源背景到硬件设施,把这所学校拿去和人大附中,海淀等学校做比较显然是不合适的。
然而,这样的模式对于学生们以后的长远发展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很难说。
ref: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50105/c05test/
http://m.china.com.cn/wm/doc_1_13229_387152.html
http://www.sohu.com/a/207627470_507475
https://3g.163.com/all/article/D8OGNPNO0516DTFT.html
http://news.ifeng.com/a/20180603/5855745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