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提出“修复1860”:10万余枚文物碎片将恢复昔日容颜(组图)
据悉,“修复1860”首批有6件瓷器正在修复,分别是1件青釉鼻烟壶、2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瓷砖、1件康熙青花龙纹碗、1件康熙红釉碗以及1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它们最早能追溯到康熙年代,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当时,英法联军疯狂地劫掠圆明园文物,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砸碎。所以遗憾的是圆明园里至今出土的瓷器文物中没有一件是完整的。长久以来,‘1860’这个符号成了圆明园一块不可磨灭的烙印。”在圆明园办公区的临时文物修复室内,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看着散落满地的文物碎片感慨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启动‘修复1860’的活动,要将圆明园数年来出土的10万余枚瓷器碎片重新拼接起来,再现它们昔日‘容颜’。”
图说:圆明园准备将数年来出土的10万余枚瓷器碎片重新拼接起来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摄
在圆明园的临时修复室内,记者看到,修复室划分出大片的空间用于陈列文物碎片。依照文物色泽、年代和发现地,这些文物碎片被分门别类排放。在碎片的旁边,文物修复师们在灯光下反复比对修复拼接碎片。“文物修复不像是拼图那么简单,有的瓷器缺了一角,那一角碎片在哪?是什么样的?是否还存在?这些都是未知数。而那些能够幸运集齐所有碎片的瓷器如何让它光滑如初?都是大难题。
陈辉介绍,文物修复既要保持文物历史真实性,同时还要体现其美学价值,文物修复师要经过分拣、清理、粘接、补配、找平、做色、绘纹饰、上釉、做效果、拍照归档、形成工作日志及评审等多个步骤才能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圆明园“修复1860”活动将持续修复圆明园出土的文物,并首次大规模地将文物修复现场展示给游客,让人们勿忘国耻,在心里树立起文化自信。
图说:圆明园瓷器修复师们正在修复文物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摄
据悉,“修复1860”首批有6件瓷器正在修复,分别是1件青釉鼻烟壶、2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瓷砖、1件康熙青花龙纹碗、1件康熙红釉碗以及1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它们最早能追溯到康熙年代,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其中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是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坦坦荡荡”,也就是金鱼池(皇帝经常在此处观赏金鱼)中发现的。虽然它量较大,但散落的129枚碎片却奇迹似的均被找到。虽然目前只修复完成了一半,但其纹饰线条已经十分清晰,修复完的一面光滑细腻,仿佛从未经历过1860年的劫难。
图说:圆明园瓷器修复师们正在修复文物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摄
10万片文物碎片的复原是项极漫长的工作。然而对于陈辉和几位不厌其烦地奔波在考古现场和修复室内的修复师们来说,“修复1860”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使命。“以前,圆明园的文物都是在向外流失,一直是做减法。管理处成立以后才开始慢慢做加法,长期致力于流散文物回收工作。”陈辉说。如今,提出“修复1860”更是为了加快文物修复的速度,把它作为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今日起,游客如果想近距离看看圆明园修复文物的过程,可以通过团体预约的方式现场参观。未来,文物修复后的成品也将在圆明园展出,同时进行3D扫描后收入到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游客将来可在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