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土澳,你才知道中国土豪能有多壕!澳人也被刷新三观:“没想到中国人这么有钱!”(组图)
到了土澳,你才知道澳洲的华人有多壕。
果然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一旦你有了钱,便不会有人和你争论对错,他们或许也不想争论什么,花钱可能就是最好的证明”。
天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亚里士多德在早期的逻辑学中,指出了人们最初级的逻辑便是将事物分门
于是乎,本能所趋,人们根据个人财产将自己进行了分类,他们被分成了穷人、富人,以及中国富人。
中国的富人们将他们的足迹留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房地产开盘的展厅前,在LV预售的旗舰店里,在地图上都能找得到的庄园中。
近日,澳媒Sydney Moring Herald用一篇长文,揭露了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富裕程度,并用“different rich”这一词描述了中国的富人们,这意在告诉人们,我们不一样…
(澳媒报道)
以下部分内容节选自该篇报道。
1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买包”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Chadstone,是南半球最大的购物中心。
这里汇集了全国最多的奢侈品品牌——迪奥,巴黎世家,圣罗兰,普拉达,阿玛尼,巴宝莉,纪梵希,华伦天奴,芬迪……
每到周五的晚上,在这个购物中心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在Channel(香奈儿)品牌店的门口,摆置着一块显而易见的告示牌,上面写道——
“Due to safety reasons, we are unable to let any more clients in at this time.”
考虑到安全隐患,我们暂时不允许更多的顾客进入。
这并不稀奇,各地的奢侈品专卖店在遇到巨大客流量的时候,都会设置类似的警告语来告知顾客——请耐心等待。
而与此同时,大部分时间,当你走近这些排队人群时,你会听到此起彼伏的普通话,你会看到整支队伍里,大部分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在Channel的告示牌旁站着一位身着黑衣的“守卫”,一些门口等待的中国买家试图准备强行入店,去购买店内的一个价值7000澳币的包包。
这位中国顾客立即被门口的“守卫”拦了下来,但他并没有放弃“强行购物”的想法,即便最终没能成功。
相似的场景在Dolce & Gabbana, Gucci 以及 Louis Vuitton的门口也很常见。
2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整容”
爱美不是韩国女人的专利。当中国人富裕到一定程度后,女人就会考虑在脸上动动刀,用多余的金钱来保障自己的青春。
图片来源网络
整容,已经成为澳洲华人,尤其是女性华人热衷的趋势。澳大利亚整形外科学会会长Mark Ashton透露,越来越多的华人女性来寻求他们帮助,希望能将自己的脸整得更加“西式”,其中,高鼻梁、双眼皮都是最基本的手术标配。
“尤其是中国有钱人,来整容的特别多。”
图片来源网络
3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游艇”
澳洲四面环海,生活在这里,一艘豪华游艇最能彰显身份。
悉尼Woolwich码头的经理Idy Chan透露,她手头有一条长不见尾的锚位等待名单,
名单上全都是中国人,
为了能给自己的豪华游艇找到停泊位,他们早早就来排队抢位了.
“在澳洲,玩船的华人越来越多了。只要是有钱人,都会有艘船,要不然面子上说不过去。”
4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保姆”
中国有一个神奇的职业,叫住家保姆。住家保姆,顾名思义,就是安排在家里、伺候雇主日常三餐及起居的保姆。在中国,殷实的家庭都会有一位保姆,家里条件普通些的,也会在女人要生孩子后请上一个。
请保姆这个习惯也被华人带到澳洲。
由于华人的需求,澳洲市场上开始需要大量的管家、住家保姆、家庭司机甚至贴身翻译。澳洲某房产中介负责人Lulu Pallier说:“这些有钱的中国人人无论走到哪,都有一大群随从跟着他们。”
图片来源网络
5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教育”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对子女教育最上心的国家了。中国人注重教育,中国的孩子无论在哪个国家,一般都会成绩前茅,在澳洲也一样。他们会挤破脑袋让孩子上本地最好的学校,为此他们不惜花重金在学校最好的区买房。”
学区房”的概念被地产中介炒的天花乱坠,但这些有钱的家长依旧欣然买单。
只要能让孩子有出息,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更何况买套房的钱,相对于他们巨大的财富,不值一提。
6
“澳洲华人的疯狂生活——买房”
中国人的恋房情节是最重的。除了在学区房买房,他们还喜欢买豪宅,一亩田地,一栋豪宅,一块泳池,一片草地,一辆豪车,一群管家,只要能实现这个梦想,中国富豪不带犹豫,好几千万直接出手。
澳洲本地市场上的豪宅,曾经几乎要被中国富豪垄断。然而,中国的精神水平发展远远没跟上物质水平,这就导致国人出国后,在大把挥金的同时,也闹出不少笑话。
一位专门接待中国富豪的澳洲房产中介负责人M女士,向澳媒透露了她日常所看到的情景:来看房的中国富豪喜欢随地吐痰,喜欢大声喧哗,还喜欢在别人屋檐下抽烟。M女士从09年开始在澳洲创立了自己的房产中介。前5个年头,来买房的中国人基本是建筑或房产行业的人,但是近几年,澳洲开始涌入大量不同背景的中国移民,她的中国客户开始来自各行各业——建造业、食品加工业、电子商务、技术等。
M女士的助理——W先生,表示自己在这里工作的这几年真的是大开眼界。
“我看到M和这些中国富豪打交道,真的太让人震惊了,中国人带来的钱,你都无法想象。”
W先生表示自己也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但是,中国人是不一样的富裕,非常疯狂的,你绝对没见过。
SMH的这篇报道很快引起了本地人的关注,许多澳洲人表示看完文章后,三观已经被刷新: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国家,没想到中国人这么有钱!”
其实,中国人的富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不止在澳洲,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店或开盘展厅内都曾发生过中国富人抢购、抢房的事件。
在前段时间的日本东京LV特卖会上,抢购的人群数量比特卖会上的包还多。
早在店面开门之前,便有无数顾客前往门口排队。现场拉起了警示线和隔离标,防止场面在开门前就失控…在店门打开的那一刹那,在门口等待已久的顾客成群结队地扎进了店里,冲向了他们被放在了柜台上的“猎物”。
他们争先恐后,甚至每人都拿起了许多件产品,满挂在他们的左臂和右臂上。
正在收银员纳闷日本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和“多产”的时候,
迎面而来的顾客带着满臂的LV包
用普通话询问了价格。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
在2017年黑色星期五的那一天,美国奥特莱斯商场现场堪比电影《釜山行》。
当然,在这一大批抢购的人群中,也出现了不少中国人的身影。
而在抢购的现场,出现了一批举着牌子抗议的人们,
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对中国的买家进行
歇斯底里的抵制…
面对镜头,他们喊出自己心中的不满。他们在自己国家的黑色星期五,却抢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便宜”,
许多在这一天本该流通到本地家庭中的产品,全被华人和代购洗劫一空…
由此可见,华人在商场中的购买力强到可怕,美国人民的手速根本就跟不上啊…当他们还在被窝里睡觉的时候,奥特莱斯的pos机早被中国人刷爆了。
不过老编还是认为,想占便宜还不起早,你在这怪谁呢…
不止在购物上,在抢房的战役中,我国的富人们也表现出无可比拟的战斗力。他们在力量、身法、敏捷、体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水准。在中国杭州本地的一次开盘中,人们抢购的画面震惊到了澳洲网民…
展厅开门的瞬间,人人势不可挡。由于太多人在向里拥挤,一扇门突然被冲倒,砸到一名男子的身上.....
门都被挤破了…
澳洲媒体9 News(第九频道)惊讶地报道了这一次抢房事件,并用“Frenzied Chinese Buyer(丧失理智的中国买家)”来描述了冲进店内的人群:
9 News:丧失理智的中国买家疯挤抢房
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华人买家对奢侈品和房产的热爱,又似乎,只有这样的物质保障,才能带给同胞们生活的安全感。
那么,中国的富人真的这么多吗?为什么中国的富人们这么喜爱买买买呢?对于外国朋友的各种不理解与抵制,他们或许不能理解,但是,我们真的不一样…
相对贫穷的环境据统计,在澳洲,只有2.2%的人口出生于中国,在1981年的澳大利亚人口普查中,只有不到26000人以中国为出生地。
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居民在接下来的20年里缓慢上升,旋即开始大幅增加。到2006年,这个人数已经达到了20.6万,而他们,占有着澳大利亚大部分的奢侈品需求比例。
过去几年,中国新移民为澳大利亚经济注入了数十亿资金,这个庞大的数字囊括了奢侈品购买力、房产购买力,甚至整容。
澳大利亚整形外科学会会长Mark Ashton这样说道:“富有的中国人绝对会这样做。”可中国真正的富人又占有着很少的比例。
你觉得有多少中国家庭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可能是5%?或者6%?答案是,23%。
在中国,如果一个家庭的月收入超过了8333元,那么,这代表着这个家庭的工资超过了88%的家庭。
陈卓然在文章《被你这个人生赢家所屏蔽的世界》中深刻提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明显地,许多华人富人们,生活在一个以金钱为目标的环境中。
就像幼儿园时代我们总会用波板糖宣告自己孩子王的地位一样,这些富人们也毫不意外地,用资产证明自己…一切都是花钱的动力。
在早期的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过着享乐的生活、做自由而负责的公民、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直到目前为止,这三点依旧没有改变。
人们的快乐总在物质、使命和精神三种状态下寻找平衡。而大部分的中国人,包括华人富豪们,由于生存在相对“贫穷”的大环境下,他们选择将多数的重量压在了“享乐的生活”上。
几十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以至于当华尔街在炒股票的时候,中国的人们在买粮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许多多中国富豪的父辈乃至祖父辈,都曾过着拮据,甚至揭不开锅的生活。
于是乎,在当时成为一个“万元户”便被作为许多奋斗中的年轻人的目标。只有物质和富裕,可以在时代中寻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的动力是可观的,而结果却可能是相反的。
许多中国富人鉴于前辈们的贫穷,将充裕的生活作为一种荣耀。而同时,他们也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毕竟,富裕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机会。
所以,悉尼先锋报的评论人Jane Cadzow这样说:“这几乎是荣耀祖先的一种方式,没人会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我享受了这顿饭,买了这个宾利,这是在我之前几代人的荣耀。”
并且,也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稳固自己来之不易的财富。在这样的环境下,金钱往往可以证明一个人的个人能力,而不断地消费和置业也可以作为稳固的手段,在荣耀和恐惧的矛盾下,许多中国的富人们,便向世界贡献了可观的GDP。
花钱就是面子在这一部分人好不容易富起来之后,便从纵向比较转向了横向比较。中国富人的面子工程是庞大的,如果上街不背个爱马仕,总会觉得自己被背香奈儿的人鄙视了。
上面所说的“精神”快乐,在这里,变成了“面子”。各个国家的人类都有虚荣心,只要是理性人,都会“要面子”。但这一点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人眼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