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主流舆论抵制 北京重启地摊经济为哪般(图)
北京推出“摆摊”新规,允许临时占用公共空间进行特色经营活动,官方解读称,这不是乱摆乱设的“地摊经济”。曾备受媒体争议导致消失的“地摊经济”四个月后再复活。
综合10月21日消息,此前受到争议的“地摊经济”再现北京街头。北京相关主管机构9月7日发文允许“临时占用公共空间开展特色经营活动”,亦即此前舆论所称的“地摊经济”。
在这份文件中,北京官方称,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允许临时占用公共空间,“规定时间、规定区域内,限定品类摆摊设点”。
对于这一最新规定,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称,这与之前备受关注的“地摊经济”有明显区别。
在今年5月底的中国两会(人大会议、政协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提到要鼓励“地摊经济”,随后他在山东考察时亦强调铺开“地摊经济”。但是多个主流媒体刊文批评这一措施,称地摊经济会带来脏乱差等负面影响。
当时,包括《人民日报》、中国央视、《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文“抵制”。其中中国央视在6月8日的评论称,“不适合地摊经济”的范围应从北京扩展到所有“一线城市”。
如今北京重启“地摊经济”,《北京日报》称,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阶段性措施,且规定严禁占用城市道路,而非乱摆乱设的“地摊经济”。
至于原因,外界多认为这是中国在遭遇疫情严重打击后推动经济复苏、刺激消费的一个补充措施。
就在10月19日,中国官方公布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7月至9月GDP同比增长4.9%。尽管数据亮眼,且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地摊经济”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多维新闻此前在《给地摊经济一席之地 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中提出,大城市当然应该注重高质量发展,扶持有竞争力的高大上产业,但任何城市都绝不可能只有高大上产业,那些市井的、低端的、烟火味的经济,同样是城市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撑起城市经济发展的民生底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收入与日常生活幸福感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