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商店盗窃猖獗,作案手法不断升级,这些商品最受“青睐”!(组图)
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在维州大肆行窃,随着这些犯罪团伙把目标转向送货上门和自助结账,入店行窃的作案手法变得更加复杂。
据《先驱太阳报》12月30日报道,涉及送货上门的欺诈行为有所上升,骗子声称没有收到商品,之后保留商品并要求商家退款。
这些新式的犯罪团伙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犯罪狂潮,从奢侈品到生活必需品,他们无所不偷。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被盗最多的物品包括:婴儿配方奶粉、食品、包括伏特加和波旁酒在内的酒类,以及化妆品、服装和太阳镜。
维州商店盗窃案正在上升,到今年年底已经达到了六年来的最高水平。2020年1月至9月共发生了16821起盗窃案,其中墨尔本和基隆达到了高峰。
虽然官方犯罪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封锁期间,商店偷窃行为大幅下降,但零售业偷窃行为正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根据国家零售协会(National Retail Association,以下简称NRA)公布的信息,可以发现有组织的零售犯罪和不同形式的零售相关犯罪已经升级。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NRA警告称,商店内的的干扰因素,如恐慌性购买也极大地帮助了有组织的零售犯罪团伙,他们把目标对准了较小的商店,一些团伙成员打掩护,而其他成员则实施偷窃。
NRA表示:“在此期间,对必需品的强劲需求也为这些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提供了更多机会,他们会收到‘采购清单’,并瞄准那些有这些商品的店家,得手后在黑市或海外销售。”
根据“利润保护未来论坛”(Profit Protection Future Forum)最近的零售犯罪调查,澳洲和新西兰的零售商每年因入店行窃损失超过20亿澳元。NRA的数据显示,偷窃案的平均金额有所上升。
网络平台的兴起也助战了犯罪,一些入店盗窃聊天室会分享关于行窃的技巧和窍门,哪些商店更容易得手,甚至还有一些应用程序标榜可以对商店和保安进行实时直播。
各州警方收集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来袭之前的年初,维州的入店盗窃犯罪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而在疫情期间,入店行窃发生了转变,专家表示,一些实体店盗窃被诈骗取代。在一些案件中,犯罪分子会订货上门,在商品送达后声称没有收到,然后保留产品并要求退款。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行业专家、“利润保护未来论坛”的成员Mark Gentle表示,,有组织的零售盗窃行为已经升级,利用了送货上门的趋势。他还表示,涉及在线商店的身份盗窃、欺诈性质的快递丢失、保留商品并要求退款的顾客数量都有所增加。有一些证据表明,此类案件的数量已经翻了两番。
Gentle称,大多数是有组织犯罪,但也有一些是机会主义犯罪者,购物者看到了不付钱就能买到商品的机会。“这些问题不是上门新问题,只是今年有所升级,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Gentle表示,婴儿配方奶粉仍然是商店偷窃者的首选,但要转移到海外转售并非那么容易,不过本地销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容易过。“这些商品被偷后,几分钟内就会被发布到eBay、Gumtree、Facebook等网站上出售。”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自助结账处的新小偷
自助付款终端造就了一种新型小偷,他们与以往的货架小偷不同。他们通过改变标签进行偷窃,用便宜的商品标签替换昂贵的商品标签,比如把胡萝卜标签贴在牛油果上,或者用称重区的商品换其他商品。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盗窃者发现,在扫描所有东西后,不付款就走,一些收银台并不会发出警报。行业专家表示,这种偷窃行为可以让商店扒手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许多人对自我结账的过程遇到的任何小故障感到沮丧,不管这些小故障有多小,他们以此为“理由”少付账款——或者根本不付。
去年发布的《澳洲和新西兰零售犯罪调查》称,这类行为似乎已经常态化,CheckPoint零售系统的Mark Gentle等专家表示,此后没有任何改变。
这项调查表示,零售商正在使用新技术,如鸟瞰视频分析、人工智能来区分产品,而不是依靠重量,以及用摄像机在结账时拍摄顾客,并实时向他们播放录像。这给人的感觉是,顾客正在被监视和记录。这可能会阻止一些机会主义的潜在小偷,但不太可能对使用自助服务区离开商店的有组织犯罪分子产生任何影响。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