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2°C-13.2°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巴以两国方案能否走通?百年血淋淋的历史回顾

2021-05-27 来源: 任泽钢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的纠葛已有几千年,就历史渊源而言两家对这块土地都有份,但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人数很少也是事实。1880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两万多,1918年也只有五六万人,仅占当地居民的8%。

当今世界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这一百多年。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被协约国肢解,奥斯曼在中东的地盘被分成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四块托管地。其中巴勒斯坦沿约旦河又分成巴勒斯坦和外约旦两部分,由英国托管。外约旦后来形成今天的约旦王国。

英国在1917年11月发布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在英国的支持下,在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在1939年猛增到44.5万多人,占当地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位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1936年到1939年爆发起义反对英国托管和持续的犹太移民。起义军在1938年10月曾一度攻占耶路撒冷旧城。1937年,当时的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当局为了平息阿拉伯人的起义和对犹太人移民的反对,提出了皮尔分治方案,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两国方案(Two-state solution)。从分治的地图上看绿色的犹太区域只是今天以色列北部的一小部分。土黄色的是阿拉伯区域,橘红色的是由英国管理的耶路撒冷区。但当时正在起义势头上的阿拉伯人拒绝了这个方案。

二战后,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181号决议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相比1937年的皮尔分治方案,联合国的方案更偏向以色列,(但也有说,以色列南部都是沙漠,靠近黎巴嫩的好地方给了巴勒斯坦不少)自然阿拉伯世界群起反对。

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建国,阿拉伯联军随即就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多路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但战争最终以阿拉伯联军战败结束,以色列的版图扩大并基本保持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流向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区。当时的加沙地带由埃及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由约旦控制,巴勒斯坦并未成为独立国家。

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阿拉伯国家气馁,在埃及总统内赛尔的推动下阿拉伯国家在1960年代再次准备和以色列一决雌雄。1967年5月,埃及、约旦与叙利亚互相签订了旨在对抗以色列的共同防卫协定,约旦准备限制以色列使用约旦河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在1959年成立,在阿拉伯国家支持下,积极开展对以色列的武装游击。

箭在弦上的形势使得以色列在1967年6月5日发动先发制人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既所谓的6日战争,以色列摧枯拉朽般地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占领了由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占领了叙利亚控制的戈兰高地。

战败后的纳赛尔抑郁而死,接任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不甘耻辱,他和叙利亚方面密切协同,在1973年10月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为主的阿拉伯联军初期得手,然后战败。但相比前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损失惨重,险些被灭国。

第四次中东战争对中东形势和阿以矛盾的走向影响重大,埃及萨达特政府意识到军事上占不了便宜,开始和以色列谈判。美国卡特总统积极斡旋,邀请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前往美国戴维营会谈。

戴维营会谈是巴勒斯坦争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戴维营会谈导致了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Israel-Egypt Peace Treaty)。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放弃对加沙地带的管控。这个被称为土地换和平的模式标志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已经丧失信心,开启了承认在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时存在的两国模式(two-state solution)。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另一重要变化是阿拉伯世界的碎片化。第四次中东战争前一直存在一个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世界对阵以色列,战后这个阿拉伯同盟不复存在。伊拉克的萨达姆曾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新领袖,但他的梦想很快被美军打碎。在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巴勒斯坦成为对阵以色列的主角。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在意识到难以把对方从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清除出去的前提下,进入了谈谈打打的阶段。

下面就梳理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谈谈打打的重要节点。

1982年以色列为了遏制巴解组织通过黎巴嫩和约旦的基地支持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进攻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及叙利亚部队,逼迫巴解组织将其设在黎巴嫩南部的总部迁往突尼斯。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一直控制加沙地带。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军警以及犹太人的冲突从未平息。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故意压死了4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导致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走上街头,展开与以色列当局持续数年的对抗。对抗直到1991年才渐渐平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巴勒斯坦人的“第一次起义” 。

然而当今世界,依靠武力解决民族和宗教冲突鲜有成功的例子,甚至得不偿失。第五次中东战争时,占领黎巴嫩贝鲁特的以色列军队和受以色列支持的基督教长枪党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实行了大屠杀,多达1500人或者3000人被害。以色列军队的暴行激起全球和以色列内部的声讨,当时以色列只有4百万人,上街抗议的达到40万。大规模抗议和巴勒斯坦人的起义使得以色列意识到凭借武力是难以摆平巴勒斯坦人的。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就为谈打下了基础。1993年8月20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谈。9月13日,双方于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被认为是以巴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作为戴维营会谈的延续,奥斯陆和谈为两国方案初步铺平了道路。奥斯陆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法塔赫放弃武装斗争,以色列把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份地区交还巴勒斯坦方面,通过民主选举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为巴勒斯坦事实政府。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的正式代表。

正当世界对巴以和平进程充满希望的时候,1995年,一个对奥斯陆协定感到愤怒的以色列极端民族主义者暗杀了拉宾。阿拉法特也于2004年去世,后来对阿拉法特头发的检验指向他可能死于放射性钋中毒,有不少观察家认为以色列的摩萨德是背后的凶手。拉宾和阿拉法特的死证明用两国模式来化解巴以矛盾的艰难。巴以和谈要克服的障碍太多太大。在国界上,巴勒斯坦方要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状态,而现实是以色列一直在西岸地区扩大犹太定居点。另外一个难题是东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这涉及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族历史和文化处理,非常具有爆炸性和敏感性。两国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呈现可能成功的迹象。

当然,奥斯陆协议的一些成果多多少少得以继续执行。在对加沙地区采取封锁的基础上,以色列在2005年撤出加沙地区,有评论说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沙龙认为与其让不甘臣服的加沙巴勒斯坦人流向以色列全境,不如建一道墙把加沙围起来。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于2006年开始选举建立巴勒斯坦政治领导和行政机构。讽刺的是以色列加沙撤军和巴勒斯坦选举这些事变的最大赢家是以色列的死对头哈马斯。

哈马斯1987年在加沙成立,哈马斯的最高纲领就是要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家。哈马斯的原教和民粹立场以及在与以色列的武装对抗中体现出的战斗力,社会组织能力和凝聚力使得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选举中获胜。随后哈马斯在2007年将竞争对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赶出加沙。法塔赫退回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地盘从此分成两个板块。

2000年9月28日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爆了一场持续的暴力冲突。这次史称”阿克萨起义“的抗议行动直到2007年才平息,也叫”第二次起义“。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以哈马斯偷运武器为名向加沙地带发起空袭。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还击,以色列于次年的一月3日派出地面部队进入加沙。以色列在2009年1月20日公开承认在加沙战争中使用了白磷弹。

2014年再次发生加沙战争,以色列大肆空袭加沙,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还击。七周的冲突导致2200多人丧生。

可以说,巴以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严重冲突,每次冲突短的持续几周,长的持续几年。每一次血淋淋的冲突都在拷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乃至全世界,两国方案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巴以冲突和战争的最终结局将是什么?

本文为第一部分,下文将在本文的基础上介绍关于本月发生的以色列和加沙哈马斯空袭战的各种观点,这些观点包括冲突的起因,双方的战略战术,巴以冲突的走向,两国模式的前景,国际舆论特别是青年人对巴以冲突的看法等等。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