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大流行疫情结束的开端?(图)
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左右全球疫情走势的主导病毒株从德尔塔(Delta)变异株变成奥密克戎(Omicron),而奥密克戎本身持续演变,亚型株 BA.2 迅速取代了最初流行的 BA.1。
奥密克戎是迄今为止变异程度最深、突变最多的新冠病毒变体,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关切变异株(VOC),已知特点包括最容易传播,但整体而言症状较轻,导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显少于之前各种变异株,这其中不能排除全球疫苗接种普及和自然免疫产生抗体的因素。
奥密克戎亚型株包括 BA.1、BA.2、BA.3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目前全球疫情中的主导株是 BA.1 和 BA.2,后者在亚洲更普遍。
世卫组织和医学界普遍认为,在新冠疫情结束前还会有更多变异毒株出现,也有不少人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开启了新冠疫情的尾声。
奥密克戎亚型株 BA.2 有什么特点?有多可怕?奥密克戎(包括它进化出来的亚型株)是否会导致长新冠?它是不是新冠疫情进入尾声的标志?
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不断发生病毒变异
为什么称它“隐形”变异株?
奥密克戎BA.2亚型也被称为“隐形变异毒株”,因为它没有奥密克戎“标准亚型” BA.1 所具备的基因标记,该基因标记能让研究人员确定感染病例是奥密克戎,而不是德尔塔(Delta)毒株。
和其他变异毒株一样,奥密克戎BA.2感染者能够用抗原检测(快筛测试)或PCR检测来确定是否确诊阳性,但这两项检测目前还不够,需要更多检测才能确定是否 BA.2。
另外,南非和英国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奥密克戎 BA.2 感染者是无症状感染。
BA.2 更易传染、毒性较弱?
根据现有数据来看,和之前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奥密克戎 BA.2 更容易传染。
WHO 说,BA.2与BA.1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序列,包括刺突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一些氨基酸差异。研究显示,BA.2 比 BA.1 具有增长优势,背后的原因还在研究。
再感染风险 —— 有病例显示曾经感染 BA.1 的患者再次感染 BA.2,但初步研究数据表明,感染 BA.1 提供了对 BA.2 再感染的强大保护,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如此。
医学界较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由于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变得较温和,在大多数人已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国家,感染新冠很可能不比得流感更致命。
世卫组织说,对奥密克戎 BA.2 的评估曾参阅了日本一项实验室研究结果 —— 对新冠无任何免疫力的仓鼠在实验室环境下感染 BA.2 和 BA.1 亚型株,前者引发的病症更严重;但南非、英国和丹麦的临床数据显示两种亚型株引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差异。
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非常高。
疫苗对 BA.2 有效吗?
BA.2 的病死率和重症率明显较低,这其中有疫苗接种率普及、加强剂注射和自然感染获得免疫等因素。
英国数据显示,目前新冠死率比最疫情刚开始时降低七倍,为 0.03%;作为对比,英国季节性流感的平均感染死亡率为0.04%。除了病毒毒性改变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包括疫苗和加强剂普及、群体感染、曾有大量高风险患者病死。
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 3月15日的四周内,新冠感染死亡率为 0.04 %,感染者 99.7% 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新加坡人口的 92% 都已接种两剂疫苗,70% 打过加强针。
香港最新一波疫情数据显示,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未接种疫苗或只打了一针,约 10% 接种两针以上,且大部分病死患者生前有基础疾病,或者是 80岁以上的老人。
上海传染病专家张文宏3月11日的个人微博上写道:“我们统计的上海近六个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数是海外输入性病例,94%打过疫苗。这2266个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没有。”
至于 94% 的患者打过疫苗,他认为可以理解为属于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是目前新冠研究的课题之一。
BA.2 将成为疫情终结者?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最早在南非被发现和确定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扩散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且迅速成为主导毒株。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见”。
随着世界各地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获得抗体的比例不断上升,具有新冠抗体的人口比例正在接近或已超过90%的国家越来越多。
那么,这是否标志着新冠疫情即将在全体免疫的情况下进入收尾阶段,最终销声匿迹?
BA.2 将成为疫情终结者?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月24日发出警告,奥密克戎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最严重阶段进入尾声;这种假设是危险的,各国防疫抗疫行动不可松懈。
他说,奥密克戎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新冠病毒变异株,“相反,从全球看来,目前恰恰是更多变异毒株出现的最佳时机”,因此不能让疫情在“恐慌和漠视(两个极端态度)之间持续摇摆”。
最乐观的展望是达到“新冠均衡”(Covid equilibrium)状态,即SARS-Cov-2病毒仍旧存在,但不再对社会和生活常态造成重大干扰。如果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都有了免疫力,那说明新冠大流行进入了尾声。
与之相对的观点认为,最坏的的情况还没有出现,比如对抗体具有逃逸能力的超级变异毒株通过突变产生,再比如新冠长期症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无救治方案,或者新冠病毒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跳来跳去,产生全新的毒株或变种,等等。
毕竟有先例: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病毒的踪迹在整个20世纪断断续续地隐现。
新冠疫情最终何时结束、如何结束,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世界各地的疫情控制、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展程度、集体免疫程度,以及公众对病毒的认知、防范意识和行为。
奥密克戎会导致长新冠吗?
所谓长新冠,是指一系列身体、神经和认知症状,可持续数月,并损害日常生活。
对于科学家来说,要了解奥密克戎、疫苗接种和长期新冠之间的关系还为时过早。疫情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线索。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迄今2022年1月,英国有大约130万人自述出现某种程度的疑似长新冠症状,但这仍然是一个界定相当模糊的概念。
英国剑桥大学教师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说(英语视频),现在推断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以及会如何演变成长新冠为时尚早。
根据之前新冠病毒各种变异体的表现可以看到,更有可能出现长新冠症状的包括35-69岁群体、女性、烟民、体重超重、体质孱弱或有慢性病的人。
但是,他强调,这并不包括奥密克戎,只符合奥密克戎之前的毒株。
有专家表示,与其他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引起的初始疾病可能不那么严重,但并不等于不会演变成长新冠,而奥密克戎的基本感染症状与其他变异株相似,因此也可能导致相似的长期症状。
疫苗对奥密克戎是否仍旧有效?
很少有疫苗可以完全阻止感染,而不同疫苗的效力也不同。
在预防严重疾病方面,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即使发生了如此重大突变,现有疫苗仍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具体程度仍不清楚。世界各地零星公布的数据显示, 接种疫苗加强剂对奥米克戎免疫效果比接种两针明显提高。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2021年12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逃避过去感染或两剂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是德尔塔的5.4倍。这种程度的免疫逃避意味着过去感染对奥密克戎再感染提供的保护可能只有 19%。
研究发现,与德尔塔相比,第二剂疫苗接种后两周或更长时间、加强剂接种后两周或更长时间(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症状的风险明显增大。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已经开始研发。
靶向疫苗研发
辉瑞和 BioNTech 的新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牛津阿斯利康也开始研发奥密克戎疫苗,美国莫德纳公司计划很快开始类似项目。WHO曾谨慎表示,现有新冠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感染重症和死亡仍有效,该组织正在与相关机构合作研究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作用。
许多国家现在已经提供了加强或第三剂他们原来的疫苗,这已被证明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水平,防止严重疾病和死亡 - 甚至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如此。现有疫苗完全接种再加上加强剂已经证明可以提供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的免疫保护,但对感染和轻微症状的保护低得多,并且可能会更快下降。
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新冠疫苗加强剂对奥密克戎可能产生的影响,称它可以对重症提供至少80%的保护力。英国目前的加强剂接种计划使用辉瑞和莫德纳疫苗。
英国剑桥大学2021年一项研究显示,接种了三剂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住院风险可降低81%,英国公共卫生与安全署的调查则显示接种三剂疫苗可降低奥密克戎住院风险 88%。但目前不清楚这种保护能持续多久,以及在未来几个月内是否需要加强疫苗。
在南非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即使在接种两剂疫苗几个月后,辉瑞疫苗也能防止大约 70% 的住院率,在第三剂加强剂后增加到 90% 以上。但南非也使用了其他疫苗,许多人接受了强生公司的疫苗,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不同疫苗对不同群体的有效程度。
目前还没有足够数据显示其他主要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提供免疫保护受影响程度。不过,针对奥密克戎感染的免疫保护似乎在大约10周后减弱,对重症的预防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奥密克戎到底是否更温和?
奥密克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突变最多、程度最深的变异毒株,与原始新冠病毒和之前流行的主要变异株差别非常大。
奥密克戎可引起感冒级别的症状,如喉咙痛、流鼻涕和头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每个人都是温和的,有些人仍然会患重病。
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最早在南非发现。数据显示这种变异株出现的最初阶段,南非各省住院人数急剧上升,但需要氧气和呼吸机的患者较少,住院时间也较短。
南非主要医疗机构Discovery Health的数据分析推测,奥米克戎迅速传播早期成年感染者住院的可能性比南非第一波新冠疫情时低30%左右。
南非资深医疗专家曾指出,两剂疫苗接种和曾经感染新冠产生的免疫保护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效果较差,但至少目前来看仍可以提供避免重症的保护。接种加强剂对奥密克戎的免疫效力如何,仍需跟踪观查,积累数据。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南非住院患者大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下,患重症风险较低。南非60岁以上人口接种疫苗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重症住院比例也可能因此较低。这个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更需重视。南非人口平均年龄27.6 岁,而英国为 40.4 岁。
病毒一生中会不断复制自己,期间经常会发生突变,由此产生变异毒株;复制越多,感染人数越多,发生突变的几率和出现变异的数量越大。
一般认为病毒变异过程中会变得更温和,通常年轻人感染新冠后症状较温和,但并不是那么绝对。
世卫组织专家迈克·莱恩(Mike Ryan)表示,初步数据表明奥密克戎感染引发的症状并不比德尔塔和其他变异株的更严重,严重程度应该是向“逐渐减弱的方向”发展。
不过,奥密克戎具有部分免疫逃逸能力,这意味着,与德尔塔病毒时相比,可能会有更多老年人被感染。
世卫组织世卫组织专家莱恩2021年12月上旬表示,现有疫苗对 Omicron 仍有预防重症的免疫效力,虽然这个最新变异株对辉瑞疫苗有部分免疫逃逸。他说,没有迹象表明 Omicron 会比其他变体更擅长免疫逃逸。
根据南非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疫苗抗体抵御新毒株的效果“大幅下降”,这项研究基于12名感染者的血液分析,尚未经同行评议。
目前专家的一个共识是现有疫苗对突变如此之多的Omicron不是理想的武器,免疫效果有可能不佳,但并不等于完全无效,零保护。已有数据表明目前普遍接种的几款疫苗针对其他主要变异毒株减少重症、死亡风险仍然非常有效;主要变异株包括 Delta、Alpha、Beta 和 Gamma。
牛津大学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研究所所长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James Naismith)接受BBC广播4台采访时表示,这种变异株“几乎肯定”会降低疫苗效果,似乎比其他变体传播得更快,但疫苗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效,而治疗 Covid-19 的新药可能不会受影响。
BBC健康与科技新闻记者詹姆斯·加拉格尔(James Gallagher)援引专家称,目前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药 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都是直击病毒内部,还没有迹象表明它们的有效性会受到已知突变的影响。
传播势头会不会减弱?
迄今为止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传播性极强,超过之前所有主要变异株,而且是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疫苗接种开始一年之后,显示这种变异株在已经接种疫苗和新冠痊愈者群体中仍有较强传播力。
世卫组织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之快“前所未见”。而且,它可以逃避疫苗和先前感染的一些免疫保护。
新冠病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几年内如何演变将决定这场全球危机的结局 —— 病毒会演变成另一种普通感冒病毒,还是会演变成流感等更具威胁性的病毒,或更糟?
2021年12月《自然》杂志发表"超越奥密克戎"一文指出,全球疫苗接种剂数接近80亿,感染病例和痊愈病例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病毒持续突变,各国防疫和控制疫情措施的调整,种种因素都在不断影响进化格局,而Covid-19 如何"与时俱进"并不清楚。
科学家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且行且学习",寻找预测病毒下一步行动的方法,寻找其他病原体的线索,跟踪迄今为止出现的变异中突变的影响,同时注意新的变异。
根据对已知新冠病毒变异株突变的观察,有些突变会加强传播性,有些会降低抗体识别入侵病毒的能力,但有些突变的作用却是全新的。
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不断发生病毒变异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拉维·古普塔(Ravi Gupta)说:“Beta (主要特点)完全是免疫逃逸,没有别的,Delta 具有传染性和适度的免疫逃逸,(Omicron)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两者兼而有之。”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数学流行病学家亚当·库查尔斯基(Adam Kucharski )认为,SARS-CoV-2 在与疫苗和抗体角力的过程中会如何进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将如何向地方性传染病毒过渡。科学家说,可以预期这种病毒很可能会引起不同规模的爆发和流行疫情,就像流感和大多数其他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一样。
最早在哪里、什么时间发现?
B.1.1.529最初于11月11日在南非邻国博茨瓦纳首次发现,3天后,14日,南非记录了全球首个B.1.1.529感染病例。
11月25日,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宣布确认这一最新变异毒株,称这种变异株具有高感染力和疫苗难以起作用的免疫逃避风险。
WHO将它命名为 Omicron(奥密克戎,又译奥米克戎),11月26日列入“值得关切”变异毒株。据南非流行病应对和创新中心主任图利奥·德奥利维拉(Tulio de Oliveira)教授在11月一次吹风会上介绍说,总共有 50 种突变,刺突蛋白有 30 多种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借以侵入人体细胞大门的钥匙,也是大部分疫苗针对的标靶。
在受体结合域,即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发现 10 个突变。作为对照,目前席卷世界的 Delta 变异株只有2个突变。
还有哪些主要变异株?
根据世卫组织定义,“值得关注”毒株具有以下特征:出现在多个国家/地区,突变对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程度有已经确证或疑似的显著影响。
"值得关切"变异毒株 —— 病毒传染性增大、出现流行病学意义上的有害变化、毒性增加、疾病症状或体现发生变化、有证据显示测试、治疗和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下降。
除了南非最新发现的变异毒株,目前已知四种变异毒株最令人关注:
Delta 变异毒株 (B.1.617.2),最早在印度发现,
Alpha 变异毒株( B.1.1.7),最早在英国肯特郡发现,已传播到 50 多个国家/地区,有可能还在变异,
Beta 变异毒株(B.1.351),最早在南非发现,已扩散到至少 20 个其他国家/地区
Gamma 变异毒株 (P.1),最早在巴西发现,已扩散到其他 10 多个国家/地区
Alpha、Gamma 和 Beta 变异毒株都有一种被称为 N501Y 的突变,而这种突变似乎能强化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力,也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Beta 和 Gamma 变异毒株还有一个关键的突变,称为 E484K,可能使病毒得以避开免疫系统的阻击。Delta 变异毒株可能更容易传播。
它们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需要重视的“值得关切”变异体清单,因为对公共卫生构成更大威胁,比如病毒传染性更强,从而导致病症更严重,或者对疫苗的抵抗力更强。
另外一些重要变异毒株被列为“值得关注”,因为发现它们在多个国家传播,或者引发了疾病簇群。
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不断发生病毒变异
病毒如何变异?
每一次新冠病毒感染人体,都是SARS-CoV-2病毒不断复制自己的结果,每次复制就要复制自己的基因组,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小的错误,因此新的基因组可能和之前的稍有不同。
简单说,这些小错误就是突变,又称异变,由此产生病毒的变异毒株;突变会持续不断发生,变异毒株也就越来越多。
大部分突变对病毒的行为没有影响,但偶然情况下,突变也会造成病毒的行为产生变化。
目前发现的主要有两种突变,都出现在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上;突刺蛋白是病毒用来解锁进入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N501变异毒株改变了新冠病毒突刺最重要的“结合受体”,这是病毒突刺首先接触人体细胞的地方,任何让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的变异就会让它更具优势。
另一种突变是H69/V70缺失。剑桥大学 Ravi Gupta 教授的研究表明,这种突变在实验室实验中使传染性提高了两倍,同时使幸存者血液中的抗体攻击病毒的效率减弱。
自新冠疫情初起以来,病毒已经发生了成千上万次大大小小的突变
变异毒株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病毒在适应过程中有多种技巧来让自己更容易传播。例如:
更有效地侵入人体细胞;
更深地潜入人体细胞内的预警机制;
在空中存活更长时间;
增加患者呼吸、咳嗽释放的病毒含量;
病毒变异会涉及演化意义上的进退取舍 —— 一方面的进步可能是以另一方面的退步为代价。比如,病毒在与疫苗抗衡的过程中可能会牺牲部分传播能力。
病毒变异将演变到什么程度,目前很难预测,因为不光是变异毒株的数量,还涉及传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时间长短等各种因素。
遏制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层出不穷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减少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因为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发生变异改变行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