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从没感染过新冠?(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如果你到这时还从没测出过新冠阳性,你可能也会觉得自己相当幸运。
这可能是因为你到哪里都戴着口罩或整天洗手,但也可能你已经感染过了却不自知,而且这种可能性比你想象的要大。
专家表示,戴口罩依然是防止感染的有效方法。(ABC News: Billy Cooper)
哪些人躲过了新冠?
来自不同年龄组、基数相当人群的统计数据显示,70至79岁的人群感染人数最少,该年龄组每10万男性中有12,048人曾感染过新冠,每10万同龄女性中感染人数则为10,504人。
这表示相比其他年龄组,70至79岁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最小。
紧随其后的是80岁以上人群,接着是60至69岁人群。
以10万人为基数,病例数第四少的年龄组是10岁以下的儿童:男孩为每10万人中13,896例,女孩则为每10万人中13,764例。
20多岁的人中被感染的人数最多:这个年龄组每10万男性中就有22,716人曾感染新冠,每10万女性中则有26,154名曾经感染。
根据要求,年轻成人等待疫苗接种资格的时间最长,并且更有可能在像医院、超市、酒吧和咖啡馆这类高风险环境中工作。
但如果你还没感染过,其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你可能运气不错
据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宣布新冠疫情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半,如果你至今还没感染过,很可能有一些运气成分。
从疫情开始至今,澳大利亚已累计报告超过950万例新冠确诊病例。
我们无法统计从未感染病毒的具体人数,但澳大利亚2580多万人口中,仍然还有很多没有录得感染的人。
但也有一些研究调查了有多少人真正感染了新冠,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讨论这一点。
传染病专家保罗·格里芬(Paul Griffin)表示,运气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可能没那么简单。
格里芬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感染其他冠状病毒,比如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并从中获得较高水平记忆T细胞的人就不太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过了
格里芬博士说,你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新冠。
“在一些研究中,我们从血库中抽取血液或让志愿者参加研究并测试抗体,结果显示,参与者中大约有一半曾接触或感染新冠但却完全不知情,”他说。
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了新冠病毒但从未出现症状,或者你的症状非常轻微,以至于你以为自己只是得了花粉症或感冒。
也有可能是你在新冠阳性的情况下进行了快速抗原检测(RAT),但因为检测方法有问题,所以没得出准确的结果。
研究:澳洲真实感染人数远超官方数据
真正知道是否曾被感染的唯一方法是血液测试,它可以分辨体内抗体究竟是来自疫苗还是感染。
感染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对抗构成病毒球体蛋白质“核蛋白壳”(nucleocapsid,简称“核壳”)的抗体,因此如果实验室测试发现足够高的核壳蛋白抗体水平,就能证明你在过去几个月中曾被感染过。
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之间,国家免疫研究和监测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Immunisation Research and Surveillance,NCIRS)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科比(Kirby Institute)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从献血者身上采集了5185个样本,从中寻找新冠抗体。
据研究者评估,截至2022年2月底,至少17%的澳大利亚成年人,也就是约340万人,已感染过新冠,绝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奥秘克戎毒株蔓延期间。
这意味着真实的新冠感染人数将至少是官方报告的两倍。
一项最新的血液调查也发现,截至6月初,至少46%的澳大利亚成年人已经感染过新冠。
YOUTUBE《直播澳洲》澳大利亚疫情特别节目:在线解答您的问题丨ABC中文
你可能采取了正确的预防措施
格里芬博士表示,如果你遵循了所有公共卫生建议来避免感染新冠,那么你就是做对了。
“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打疫苗,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对这种病毒有很好的免疫力。"
保罗·格里芬博士表示,疫苗主要有助于保护人们免受新冠重症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防止感染。(ABC News: Chris Gillette)
他表示,如果你在生活中遵守这些步骤,那么就会有助于防止你感染上新冠:
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格里芬博士说这也取决于你社交活动的多少。
“这可能取决于一个人参加人群密集活动或进入其他高风险场所的几率,如果人们不太去那些地方,那么感染的风险就会减少。”
他表示如果你到今天仍然坚持这些帮助你躲过感染的措施,那么你自然没有理由停止这些做法来避免感染,但他也提出了警告。
“我认为如果人们沾沾自喜,觉得他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后从此停止采取所有措施,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感染。”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