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威权抗疫遇阻,美式民主走出疫情(组图)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0年新冠疫情刚暴发时,美国未能在保护生命和让民众维持生计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当时感染和死亡人数激增,而封锁举措破坏了经济生产,并引发全美各地示威活动。
中国经济在反复的防疫封控下步履蹒跚。
而中国那时则是威权主义高效的典范。大规模核酸检测、封控和封锁边境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这使得多数中国人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不用担心感染,“动态清零”政策因此受到广泛支持。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用两国应对疫情方式的差异证明其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一位中国学者曾总结称,美国已经失去了历史上的自我纠错能力。
如今,中国经济因为反复实施严格的封控而步履维艰,同时新冠病毒感染仍在蔓延。公众对中共的信任已被侵蚀。刚刚过去的周末,抗议活动蔓延开来,一些抗议者质疑的不仅是疫情防控,还有共产党的统治。这在中国是非常少见且很有风险的反抗行为。
2020年,人们在位于兰辛的密歇根州议会大厦抗议新冠大流行中的隔离措施。
疫情形势的反转显示出,轻个人权利的中央集权管理以及信息垄断虽然在2020年曾为中国带来助力,但如今变成了负担。
从历史来看,疫情管控要求某些个人为大家的集体健康牺牲自由。在个人服从集体权利的中国,进行这种取舍自然比在个人权利至上的美国更加容易。
因此,中国对武汉最初暴发疫情的应对成为全球的样板:强制性的限制、追踪和大规模检测措施是全面而有效的。通过接受经济干扰集中迸发的短痛,中国实现了整体经济稳定,而且死亡人数非常少。
但随着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出现,今年这一策略已经失灵。封控的频率和力度都有所加大,却未真正遏制疫情。这导致公众的痛苦不断上升,至少在大城市,民众对动态清零的支持日益减弱。
在民主国家,抗议不仅是被允许的,而且是反馈机制的一部分,政府通过这种反馈机制设计和调整政策。2020年4月,一百多人涌入密歇根州议会大厦,抗议州长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的防疫限制。他们没有被逮捕,尽管确实被测了体温。
惠特默起初不愿退让。但在商界、共和党控制的议会和密歇根州最高法院的反对下,她最终取消了这些防疫限制,而且即使在新变异株导致病例激增的情况下,也拒绝恢复实施这些限制措施。
竞争性利益和权力中心之间的冲突曾阻碍美国应对疫情,但这种冲突如今已经在政治和经济层面达成了一种平衡。疫情并没有消失,但美国已取消防疫限制和行政指令,经济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新冠疫情作为一个政治热点已经淡化。惠特默11月顺利连任密歇根州州长,在这场竞选中,堕胎问题远比封控措施更受关注。
在中国,民意反馈机制要弱得多。尽管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的成本开始远远超过收益,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没有感受到退出该政策的压力,公众就这样被推到了失控点。
在美国,一系列经常相互矛盾的信息曾引发人们对防疫措施和相关药物的激烈争执。在中国,中共垄断了信息供应。但中共并没有利用这种权力让公众做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反而一直将这一动态清零政策的替代方案称作会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反乌托邦。
中国没有批准西方的mRNA疫苗,而是批准了效果差得多的国产疫苗。最终结果是,中国民众对不可避免的防疫解除准备不足。
随着权力向习近平集中,中国的治理方式时而反复,但又缺乏灵活性——中国批评人士认为这些恰恰是美国的弊端。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卫生政策专家黄延中在10月写道,习近平的个人地位与“动态清零”政策的成功有着直接且密不可分的联系。黄延中说,突然的政策转变等于承认失败,可能会破坏习近平在党内的政治权威。
在美国,各州政府经常与白宫意见相左,但可以采取不同做法。共和党领导的各州倾向于优先考虑重新开放,而民主党领导的各州则倾向于优先考虑控制感染。在中国,地方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他们的职业生涯取决于是否坚定服从习近平的指示,包括“动态清零”政策。
然而,这些指示已经变得不可调和。11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了一揽子措施,旨在通过减少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隔离要求来减轻防疫负担。但与之矛盾的是还坚持要求地方政府控制住疫情。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师Ernan Cui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石家庄和郑州最初选择了放松,结果是感染人数激增。她写道,这时候,他们回调了政策,重新实施严格的封控。
她写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现在看来普遍同意,大规模封控不再可取,并称较温和的限制措施无法阻止新冠疫情的蔓延。她预计,中国将把重点转向减缓而不是阻断病毒传播。现在看来,在广泛进行疫苗接种并且有新的治疗方法之后再有序开放几乎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要过度解读这些事件。现在退出动态清零政策的混乱局面,并不能抹杀这项政策前几年的成功,也不会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习近平的专制统治体制能维持多久的信息。同样的道理,仅仅因为美国实现了与新冠病毒相对和平的共处,并不能证明美国在2020年疫情期间非常混乱的应对是正确的。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