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1日 15.7°C-18.7°C
澳元 : 人民币=4.7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023: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图)

2023-01-12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冯郁青:中国过去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这种确定性能否被重新锚定。这才是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至关重要的问题。

2023: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图) - 1

过去的3年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不确定。新冠疫情带来的是太多的反转、意外、痛苦,是在我们本里就非常困难的人生中又增加了天大的变量,几乎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一切计划、预期以及我们人类社会运行的模式。

历史有其规律性和偶然性。如果说新冠三年的瘟疫横行是历史的偶然性的话,那么2023年就是回归到历史的规律中去寻找确定性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生活的确定性。

从对房地产业的限制,到对互联网和教培行业的打压,再加上过去一两年中频频出现的末世式的封城,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受到了重创。根据IMF的数据,中国在2022年的经济增长为3.2% 可能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或低于全球平均增长,这是40年来首次。

IMF 预计2023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会对经济有影响,但是增长加快至4.4%。世界银行的数字也差不多,预测中国2023年的增长是4.5%,国际主流经济机构大多预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会收缩,第二季度将出现反弹。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汇丰经济学家预计第一季度将收缩0.5%,但2023年整体增长将为5%。

今年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印度人口将在4月超过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之外,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也已经过了巅峰期。直到最近许多经济学家还认为,每年8%的增长速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世纪末超过美国,

但是其他经济学家则质疑中国是否会最终超越美国。美国前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在去年8月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愈来愈倾向于干预企业事务,加之面临的其他挑战,使他大幅降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他认为,对中国崛起的预测与早期关于日本或俄罗斯将超越美国的预言有相似之处。

但是我觉得中国经济未来是不是能超越美国并不是2023年一个重要的事情。在2023年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回到正常。也就是说中国过去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这种确定性能否被重新锚定。这才是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能不能按照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的康庄大道上继续走下去。

我们是看到了一些这样的希望。

12月15日到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的明确信号就是,中国政府正在将工作重心转回到促进经济增长上来。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对处于信贷危机当中的房地产业,国有银行正向国内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大量贷款和其他授信承诺,授信额度达到 1.2万亿元。国有银行的这些新承诺,再加上政府支持的债券担保计划最近有所扩大,都是为了帮助开发商继续经营并完成楼盘项目建设。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解决房企短期的流动性压力,但更大的挑战是重新赢得中国民众和购房者的信任。

据市场研究机构 CRIC 称,受国家对高负债行业更多支持的推动,中国房地产公司 12 月共筹资 101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4%。

最近几周中央政府开始重新审视针对科技和教培行业的政策,并准备结束对互联网公司持续已久的调查。其中一项考量是准备将网约车公司滴滴的移动应用在国内应用商店重新上架。在上周六,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媒体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已结束对几家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的调查。

华尔街的分析师普遍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即将重新开放,中国科技公司的增长将在2023年再次加速,但增长速度不太可能达到过去的水平,即每季度营收增长30%至40%。

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之一的Refinitiv 的估计,阿里巴巴预计2022第四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2%,然后在2023年第二加速至6%以上,在第三季度达到12%。

监管机构也开始重新批准游戏。去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12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84款游戏获批,是2022年获批数量最多的一次;与此同时,还有44 款进口网游在时隔18个月后获批。

疫情政策的放开再加上以上这些政策的调整,让人们看到了对中国经济的希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今年经济复苏充满信心。新年伊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上涨,周一在岸人民币报1美元兑人民币6.7712元,年内五个交易日已暴涨2.6%。同时,外资继续大举买入港股、A股和中概股等中国资产,带来强有力支撑。

而在刚刚解封后,虽然疫情惊涛骇浪,但那么多中国企业已经包机出去寻找海外贸易的机会。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和愿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勤奋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一点阳光就能成长,只要给一点机会就愿意奋斗,而市场经济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2023年,我们需要一种让中国人能够一如既往努力的确定性。

那么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中美关系又有什么样的确定性呢?

中国负责制造,美国负责消费的中美国“Chinmerica” 的完美经济体正在断裂开了,双赢之这个词不再流行了。

美国制造业在迎来一场复兴,大量曾经流失的工作正在以创纪录的规模回流。此前倡导产业回流的非盈利组织“回岸倡议”(Reshoring Initiative) 的一份报告说,2022年有创纪录的35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从海外回归到美国。

除了回流本土,美国企业开始逐步将其海外供应链转移出中国。以前我们熟知的是转移到印度、越南这些亚洲国家,现在墨西哥因其离美国最近的地理位置异军突起。

据《纽约时报》报道, 去年年初,沃尔玛需要采购价值100万美元的公司制服——单笔订单超过5万件——但没有从中国的常规供应商那里购买,而是选择了墨西哥的家族服装企业普思洛(Preslow)。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分析,在2021年,美国投资者在墨西哥——收购企业和融资项目——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对中国的投入。

未来几年,由于对地缘政治调整和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墨西哥的转移代表了全球制造业产能的边际重新分配。但是中国几乎肯定仍将是制造业的核心一环。

新年伊始,两个世界级企业几乎在同一天宣布了对待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态度,完美显示了这样的趋势。

美国PC 巨头戴尔技术公司计划到 2024 年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并敦促其供应商减少从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原因是担心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预计到 2025 年,戴尔还将把约 50% 的生产转移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另一边,松下控股计划在三年内投资超过 3.75 亿美元以扩大在中国的生产,押注中国在疫情之后的长期潜力。松下19年来第一个中国家电工厂将于2024年在这浙江投产,这个工厂将有能力每年生产价值2.9亿美元的微波炉,电饭煲和其他小型家电。

松下的首席执行官楠见雄规(Yuki Kusumi)最近对《金融时报》表示,美国和中国的脱钩正成为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但美国和中国都是将稳步增长的主要市场,”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未来几年留不留在中国都是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初创公司Glo生产掉进水里会发光的塑料小方块等新奇的小玩意。不出意外的是,Glo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因为疫情所累2021年Glo从中国的运费增加了10倍。但是CEO Hagen Walker 对我说2022年他还是在和宁波、东莞还有深圳的三个工厂合作订货。他对我说,“没办法,你再也买不到美国制造的这些低成本消费品了。”

Glo 是小公司, 那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苹果公司又如何呢?

苹果公司从1990年代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这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紧密同步绝非巧合。它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腾飞后美国技术、中国制造以及世界市场结合的完美产物。甚至iPhone 的设计都打上了越来越多中国的印迹。

但是现在苹果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加快把产业链转出中国,特别是在印度和越南进行组装。虽然苹果与中国脱钩的意愿强烈,但现实是另外一回事,其难度从一组数字就可见一斑。越南和印度市场只能提供数万名工人——这只是苹果在中国生产规模的零头,苹果在中国的制造业工人已经超过300万。

所以说将供应链转出中国是一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艰巨过程。而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机会。如果以市场为中心,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确定性再次得到跨国企业的认可,那么随着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而开启的产业链转移的风潮就可能会越来越缓慢。因为不仅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还有中国的市场对于跨国公司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去年4月从国有合作伙伴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手中买下39%的股份,持股比例从51%提高到90%。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David Lia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汇丰前海证券的增持体现了我们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

中国政府也在新年来临的时候释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

证券监管部门在去年12月份表示,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国企业将首次有资格被纳入已推出八年的“港股通”,意味着只要符合市值标准和其他相关要求,这些企业就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中国活跃的散户群体。希望以此来吸引跨国企业来香港上市。

毕竟,经济发展的大潮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经过40年时间达成的长期共识。这样的历史规律理应给未来提供相当的确定性。未来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蛋糕可能会较之前缩小,但是它还是一个色彩丰美的诱人大蛋糕,还需要全力以赴的去努力、烘制、分享。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