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0日 18.8°C-21.5°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2023-01-15 来源: 风声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又到了一年一度“牛剑”放榜的日子。作为全球顶尖高校,牛津和剑桥发放录取offer总能吸引一众留学机构和家长的刷屏:诸如“XX机构录取数领跑全国”、“XX城市狂揽36枚”。其热闹程度堪比颁奖现场。

关于留学英国,坊间总有太多的讨论。除了一直挥之不去的“水硕”(对一年制硕士的调侃)阴影之外,最近有一个词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几次冲上热搜,那就是“反向留学”。

所谓反向留学,是指中国学生远赴国外学习,到了目的国现场一看,发现课堂上基本都是中国同学,甚至老师也是中国人,恨不得用中文上课。 对于期待收获一把异国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留学生而言,这其中的错愕感可想而知,以前以为留学是不远万里去了解不同的文明与国家,结果是拥抱了大量老乡与同胞:以前可能习惯问同学,你什么国家的?现在可能直接一句,你哪个省的哪个旮旯的?

反向留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背后,其实也在拷问教育的初心与变形。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1

反向留学泛滥,中国输出留学生数量巨大

反向留学的问题一直存在。最极端的情况,比如过去针对国人的类似项目里,学生都是中国人,教师搭配一两个老外,全程配备中文翻译,甚至有的大教授年轻时候也曾经心甘情愿参加。有趣的是,为什么最近反向留学引发关注?

表面看起来,原因在于留学的人多了,反向留学现象日渐曝光,而社交媒体又使得这样的泛滥可视化。

最开始只是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即使发现同学多数是中国人,大家悄悄去读悄悄回国,得了便宜闷声发大财,懂了就懂了;现在则是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人山人海,随手拍个视频就上网,暴露了普遍情况。不仅英国、澳大利亚等一年期硕士项目成为“重灾区”,甚至一些白俄罗斯等一些不那么热门的国家中,反向留学现象也不绝于耳。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2

反向留学的主要原因,类似演员周迅的一句感慨,“好多人啊”。

先说人多吧。三年的疫情使得不少人的留学计划有所放缓,目的地也有发生变化,但是中国是以数千万家庭作为根基,留学生怎么样都是各国留学生的主力人群。从国际教育协会(IIE)数据来看,2020年共有超过560万国际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

数百万的国际学生名额?可以想象,中国留学生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填满这样额度。据悉,目前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新西兰和荷兰。

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留学生的比例相当高。按照领英大数据统计结果,2022年有20.7万的中国留学生毕业于美国,而且中国已经连续14年蝉联美国最大的生源国了。即使叠加新冠疫情、中美关系等宏观因素影响,中国人的留学热情不减,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也是英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留学生的第一或第二大生源地,同时在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也占据了前三的位置。

有人说,中国人人多,喜欢扎堆欧美发达国家,更不用说,大家喜欢的项目和学科也很容易撞车。这些热门留学地中,硕士研究生阶段录取学生占比均超过七成,其中不少专业也很集中,比如39.8%选了商科,27.4%申请了计算机为主的理工科。

在这样的比例之下,如果你去了一个热门国家,上一个热门的研究生项目,选了一个热门专业,遇到大批同胞的概率自然也相当之高。

世界上,本来没有多少人留学,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反向留学,留学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反向留学。以前留学之所以被认为高大上,那是因为留学的人数少,而且留学就是改变命运,所以有不少不远千里洋插队见世面开天眼的桥段,是上几代老留学生喜欢说的段子。如今,留学则成为不少中产阶层的标配,类似一段时间不长的游学体验,中间各种意外也被控制得很好,留学生的生活也变得优渥很多,留学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不少家庭的普通消费品。

这看起来是简单直白的现象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动力学?我们前面说了中国人人多扎堆,但我们知道中国人并不傻,相反可以说多数情况都是太聪明。

那么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大家即使看到了反向留学现象,还是一如既往情愿扎堆——更应该思考的问题,反向留学之下,留学还有性价比么?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3

水硕不水,它是理性的、基于算计之后的选择

留学留学,核心是学。所以反向留学说到底,如果不影响授课水平,其实也不是多大一点事。

反向留学甚至留学,有没有性价比?我们可以从最热门的短期硕士项目说起来,这是中国人留学的首选,也是反向留学争议最大的项目。

以大家习惯抨击的一年制硕士而言,这种硕士往往入学要求低,比如很多不需要GRE;就读时间短,一年其实都算长的,一些名校扣掉假期甚至能够提供几个月的硕士项目;毕业证容易,一般没有什么让你写到头秃的论文。

也正因此,这类硕士项目被称为“水硕”,甚至有人衍生了各个国家学校的“水硕之歌”,自嘲“远渡重洋当水硕,不如三年专科”。在各大公司的招聘中,水硕也成为不少人力资源部门严格审视的对象。

水硕名声这样不好,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这就涉及水硕的一个基本定理,水硕不好听,但是用起来“真香”——性价比超高,谁用谁知道。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4

水硕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满打满算,最多也就百万的成本,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还买不了一套房,这背后还有一连串的隐形加分:比如进入体制优先,在相亲市场可能更受欢迎,而且,对比国内读硕,能省下一两年时间,持币待购的中产家长何乐而不为。

更不用说,从长期来看,学历提升,确实影响收入增加。比如,研究机构麦可思对2016届本科人群调研,通过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与未提升人群的月收入对比发现,前者比后者每月收入大概高出800多元,一年接近一万——数十万的留学费用,均摊到每一年,对比起来还是能够回收部分成本。

回看现实,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普遍,导致学历的通货膨胀,研究生只能当做过去的本科来用。现在无论大企业招聘还是公务员考编,多数岗位虽然没有明确说需要硕士文凭,但实际简历都是一水儿硕士打底。这时候,如果你只是一个本科学历,哪怕是211、985加持,很可能也走不到初筛这一关。

有了需求,也就有了交易。英国等地对于中国留学生高度友好,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数据,仅仅2020-2021学年,内地在英国全日制读研学生人数就月约为82050人,在高等教育阶段留英中国学生中占比57.05%。也正因此,越来越多国家步英国后尘,将教育产业化的道路进行到底。

按照相关数据,从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国内外应届生的竞争力指数排序大致如此:“海外 QS100 > 海外非 QS100 ≈ 国内 985/211 > 国内非 985/211”。反向留学可能对这个指数有所扰动,但是本质上不会改变大的趋势。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5

逆向考研愈演愈烈,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可以说,反向留学之类,只是中国人学历内卷压力的输出——毕竟中国体量之大,也许小数点后的改动,就足以扰动世界原有的平衡。

不过,反向留学,听起来动静大,但其实还只是影响一小部分人。留学再泛滥,毕竟也是金字塔靠近上端的人数。按照教育部统计,1978-2019 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 656.06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达 423.17 万人,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 86.28%。这是四十年的累积数据,对比之下,这几年高校毕业生一年的人数就超过1000万。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组图) - 6

水硕也好,低龄留学也好,无论如何喧嚣,但说到底只是中国人的一部分。对于多数年轻人,留学仍旧遥不可及,反向留学更是遥不可及。更为真实的竞争是当下国内考研。

这是他们不得不进行的战争,甚至也衍生了“逆向考研”这个词,也就是说,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在考研中,不再局限于报考“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将报考目标投向了“双非”院校。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新的趋势,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有了不少“双一流”的学生出现。这意味着什么?考研不再是大家过去想象的逆天改命,从差点的学校往更好的学校考,如今甚至出现了如“向下考”的“逆流”。

可以说,反向留学的真实反题是逆向考研,这才是更真实的现实。 如果你是一个家庭一般的年轻人,在国内背水一战考研,甚至脱产持续考研,可能就是你不得不进行的战斗。

研究生以往被定义为研究的初级阶段,为博生阶段研究做准备,这个定义今天已经被刷新了——为就业服务,而不是有意研究,成为多数人考研的首要目的。麦可思研究院报告揭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读研群体因就业前景好选择深造的比例为55%,相比2019届上升3个百分点。

2023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474万,再创历史新高,而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仅仅为201万人。“二战”考研、“三战”考研变得普遍,成功率却在下降。

麦可思数据显示,对2016-2018届本科毕业后脱产考研群体调研,毕业三年内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大为下降,从从2015届的55.4%降低到2018届的43.1%,下降了12.3%。

也正因此,反向留学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引发人们对于速成留学的质量多一些怀疑,但是“逆向考研”如果进一步扩大,则向我们揭示了被遮蔽的现实:学历膨胀的直接受害者群体正在加大。

怎么办?我想这是多数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除了学历,年轻人是否还应该得到更多机会证明自己?因为大多数年轻人缺乏机会的世界,注定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城堡里的多比
城堡里的多比 2023-01-15 回复
国外比较重视本科教育,硕士就是锦上添花
LUCKY烟花
LUCKY烟花 2023-01-15 回复
一年硕士对国内研究生不公平
咕噜噜噜噜么
咕噜噜噜噜么 2023-01-15 回复
怎么感觉是为赚中国人的钱,特别订制的课程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