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新开放推高国内通胀(组图)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随着中国结束实施近三年的严格防疫措施,该国通胀在1月份加速上升。
经济学家预计,此前被压抑的消费支出释放,在此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在今年反弹。
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的重新开放将给国内和全球物价带来压力,不过随着加息给经济增长降温,这种影响可能不足以阻止全球通胀的逐步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升至2.1%,比去年12月份1.8%的同比增速加快,但略低于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2.2%。
去年12月,中国政府放弃“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立场突然逆转,而在2022年,随着政府竭力遏制快速传播的新冠变异株感染,多地散发的封控措施冲击了经济增长。
有经济学家预计,在被压抑的消费支出带动下,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出现反弹。商业调查、电影院票房和旅游活动释放的信号表明,经济在1月份大幅回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预计,2023年中国GDP将增长5.2%,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3%。IMF表示,今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中的占比将达三分之一左右,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
随着消费者支出,特别是在外出就餐和其他服务方面的支出增加,中国经济的加快增长预计会推升国内通胀。但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上行压力应该会被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疲软部分抵消,劳动力市场疲软应会抑制工资增长。
由于西方经济失去活力,海外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商品还面临通缩压力。1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0.8%,降幅高于去年12月份的0.7%。
来自商业调查、电影院票房和旅游业的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在1月份重新焕发活力。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的模型显示,2023年中国以CPI衡量的通胀率平均料为2.2%左右,而去年中国通胀率为2%,稳稳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3%通胀上限。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就在各国央行希望在多数经济体多次升息的影响下、通胀能够降温之际,中国重新开放是否会推高世界其他地区的通胀。
经济学家表示,中国重新开放影响全球通胀的最可能的渠道是能源。中国经济增长加快可能意味着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上升,价格上涨,这可能会波及到全球市场。
IMF上个月表示,预计今年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8%降至平均6.6%,不过该组织警告称,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可能使较高的通胀压力持续更长时间。该组织还提到了乌克兰的持续战争带来的通胀风险。
周五的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通胀的上升是由食品驱动的,蘑菇、水果和蔬菜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服务价格上涨了1%。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