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真的不辞退45岁以上员工?哇哈哈员工讲述(图)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真实的宗庆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位在娃哈哈集团工作了16年的员工,给上观新闻发来了她的观察和思考,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企业创始人的经营之道与处世哲学之间的关系——
宗总依旧穿着一双黑色布鞋,上身一件衬衫,披一件西服外套,外套只是敞开搭在肩膀上。走进会场,便将外套搁在椅背。他通常自带水杯,一个不晓得用了多少年,透明带银色旋盖的玻璃水杯,暗黄色的茶渍留在杯子内壁上。
说好早上8点的会议,7点30分,他就坐到会场,看着大家一个个进入。人齐,他开始发言。
他说,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他喜欢听大家讲问题、提意见。他一坐就是大半天,颇有耐心听完所有人发言。随后,从身旁拉出一块白板,亲手在白板上画表格,讲解他的思路,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每个娃哈哈人都知道,他42岁开始创业,最初在校办厂骑着三轮车卖冰棒。他年轻时吃过苦,在舟山马目农场拉石头、堆石方。后来又在绍兴茶场干了14年。这期间,种茶、割稻、杀猪,他都干过。空闲的时候他喜欢看书,但能看到的书不多,一本《毛泽东选集》反复看。这本书,对他后来在娃哈哈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开拓上,有着很深影响。
每年夏天,娃哈哈会有新一批的大学生入职。实习期间,他会和同学生们一起在下沙非常可乐工厂的仓库,一箱一箱,挥汗如雨地堆运冰红茶。
过去经历过的苦,让他更懂得底层生活的艰难。他曾对记者说:“那个时候,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一切为了稻粱谋,这也是我到现在为止,看到三轮车上坡时,还会情不自禁地下车,帮忙推一下的缘故。”
每年年底,公司组织团拜会,宗总会邀请员工一起吃饭,还给厂里的外来青工现场发红包。朴素,没有架子,是员工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举着酒杯,忽然报出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他很坦诚地对所有人说,工作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
团拜会上的文艺节目,都是员工自编自演。他喜欢听红歌、老歌,《卖汤圆》《我们走在大路上》《唱支山歌给党听》……他在台下,对演出的员工说:“多唱唱红歌,红歌好听。”团拜会最后一个节目,是固定不变的全员大合唱,所有人起立,齐唱《团结就是力量》。他走到舞台中间,挥舞起双臂为大家指挥。“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刚,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众人歌声中,挥舞出最有力的力量。
《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这本书出版后,客户拿着书一一找他签名。会议结束后,他特意留下来,戴上老花眼镜,一本本签了上百本。大家想要合影,他从来乐呵呵的,不会拒绝。
我有次陪同宗总出差,中午用餐,他忽然问道,你的房子解决了吗?我笑答,谢谢宗总,您早就帮忙解决了!
结婚那年,我没有房子,向宗总提出申请,很快就分到一套市区的两室一厅。这套房子,一住就住了十多年。
他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买房更不容易。
从最初的福利分房,到经济适用房,到“廉租房”,宗总是真正为员工操心房子并解决房子的人。他对着身边同事说,我们全国有那么多厂区,要在厂区建设一些“廉租房”给员工住,不仅要让大家住得舒服,还要住得体面,让员工的爸妈也能一起住进来。
他说,只有一个个小家庭安稳了,才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这十二个字,是他要求每个员工都要背得滚瓜烂熟的一条企业文化。过去我总抱怨,为何年年都要重复这些企业文化的考试。如今,再次在心中默念这十二字,才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真诚而强大的家国情怀。
这几天,有朋友看了网上视频,向我求证,宗总真的从来不辞退45岁以上的员工?我说,就在2023年,他还出了一则通知,欢迎曾经离开娃哈哈的员工重新复职回到娃哈哈。
大家对他的爱戴,是我微信朋友圈里怎么也刷不到头的感恩话语。每个人都在回忆他的日常点滴。这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片段,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人,而是一个平易近人,会说笑,也会严厉批评的大家长。
每次读大家写下的这些回忆,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当年,您在清泰街烧饼摊前,边啃烧饼边步行上班,是您穿着一双旧凉拖鞋冒雨走终端,是您深夜挑灯研定市场策略,修改销售通报。”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稿子被您驳回无数遍,再一次送到您面前时,您抬起头一笑,说,呵呵,又来让我当校字工了。”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从办公室的卧室踢踏着凉鞋走出来,满脸笑意地和北京来的大领导握手。”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听到要换掉下沙多功能厅300张用了十多年的破旧椅子时,气呼呼地忍不住臭骂。”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我工作到很晚,您留我吃饭,饭桌上会多出几道荤菜。这是平时喜欢吃素菜的您,给予我的满满关爱。”
“我记忆中的宗总,是我离职后给您发生日祝福,告诉您我非常想念娃哈哈,您马上回复了我,还给我打了一通电话。”
……
一年365天,每一日他都在工作。即便大年三十,清泰街160号六楼的办公间,仍能看到他在桌前批阅文件的身影。工作就是生活,或者,对于他,生活就是工作。2023年下半年,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往常。他戴着鼻导管,边补给氧气边给全国分公司开视频会议。负责产品研发的同事,拿着样品给他过目,他仍是一样一样仔细看过去。唯有工作,让他焕发出灼烁的神采。
那间朴实无华的办公室,那满屋子的暖光,再也不会等来熟悉的人儿了。那个辛苦了半辈子操劳了半辈子的人,现在,终于可以放下了。也许,他只是跳出了时间,他的名字已永远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