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网红们正在凹一种“很紧绷的松弛感”(组图)
那天上网冲浪,我刷到一个松弛感赛道的博主,忍不住乐了半天。
博主买了一份Brunch,恭恭敬敬端着饭盒溜达了几条街,一开始是citywalk,手里的大饼拿起来,你以为他总要啃一口吧,不,他又原封不动地放回去了。
后来他又从citywalk改成cityride,坐在车上,你以为他要开始吃了吧?不,机缘未到,他要赶紧拍树影斑驳下,阳光洒在brunch上的慵懒感。
博主前后发了三条小红书,这份Brunch甚至皮外伤都没有,完璧无暇。
文案里说好的左一口右一口,愣是一口没吃,怎么忍住的啊?
端着纸饭盒在街上边溜达边拍摄的场景,仿佛在哪里见过。
这种精心打扮,精心构图,自带酒水,然后装作大咧咧地在街头随便哪开始吃吃喝喝的浪潮,最早是从韩国某网红那兴起的。韩国人卷得连睡眠都进化掉了,现在却开始开创松弛感赛道了?
接着女明星也跟着下场松弛。我对虞书欣有点苍兰诀滤镜,但还是搞不懂为什么她要把法棍放在巴黎并不干净的地上,又为何会随身携带两只易碎的高脚杯……
有网友质疑她摆拍浪费食物
团队赶紧出来公关,“她拍完回酒店的路上,大口大口啃得可香了”。这法棍刚刚在巴黎街头的地上、墙角、台阶、长椅上摆放过,为了不浪费粮食还要捡起来吃,女明星想松弛一下真的不容易。
舶来的松弛感迅速击中了国产网红的心扉,哦,我的老天爷,让那些老土的摆拍,都见鬼去吧。有钱的网红一定要去巴黎街头寻找最原汁原味的chill风,摆上冰淇凌和红酒杯,比坐地上干唠的法国佬更松弛。
那些暂时去不了巴黎的,香港的一处上坡路水泥台阶成了最佳平替,深圳坐个大巴就能瞬间凹出松弛感。
拍摄现场紧张有序,不拍完绝不能吃坏道具。
网上还有不少攻略教你怎么拍出松弛感,从道具、服装、光线、动作、表情管理,拍摄手法事无巨细,包教包会。
但松弛感又是薛定谔的,当你真正松弛的时候,手机不可能拍到,当你努力摆拍的时候,松弛感又会衰变。
我总结了一下,掌握松弛感氛围要素有四点:
食物精致
环境脏乱
妆容高雅
姿势随意
这几大要素不可随意调换,而且缺一不可,要不然就是“又要到饭”的金牌讲师了。
松弛感的精髓,讲究的就是一种人物和环境的对冲。
以下图为例,环境是粗糙的水泥地+马路牙子,姿态是不太雅致的亚洲蹲,如果一个人蓬头垢面地蹲在这里吃盒饭,那是底层社会纪实照片。
但是当女主戴着上十万块的手链耳环戒指,手拿刀叉矜持地切着一块吐司的时候,神奇的化学反应发生了,你绝不会觉得她穷,也不会觉得地脏,反而产生了一种仙女下凡体验人间烟火的奇妙感。
每根散乱的头发丝都透着精致慵懒和随遇而安。
为什么松弛感赛道突然火了?
网红们想展现的始终是稀缺的生活方式,以前可能是展示名贵的包包、豪宅、跑车、珠宝,后来发现,这种卷只会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天你还在秀波拉波拉的私密海岛度假,明天就有人花80万买一张去太空的观光票。
唯有松弛感,没有明码实价。
你能花钱买来一切物质,但你能买到一个人拥有金钱后,依然云淡风轻不care的心吗?显然,谁的松弛感更足谁就赢了。
最令人们身心痛苦的,恰恰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松弛感,成了稀缺的东西。于是制造松弛感的人,和渴望松弛感的人,一拍即合。
中文里的松弛感,有人觉得翻译成relaxing或 casual, easygoing,但更这几个词都不够全面概括,更精确的应该是美式俚语中的chill文化。
chill不仅包含着随遇而安、身心自在的意思,也可以指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很酷,不从众。而且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1.不带有功利性,不带有目的性,单纯地享受此刻。2.在环境糟糕、压力山大的时刻,也依然可以保持心态的舒展平和。
所以网红才会挑选那些马路牙子、水泥地面、人声嘈杂的市井之处,用高脚杯斟上粉色的Rosé,端出一片点缀了blueberry或avocado 的toast,确实是在反差感和形式感上呈现了chill精髓。
但在内核上,网红们可能很难体验到真正的松弛感,因为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出片”。
为了找到完美的松弛感,她们用力地叼完吐司,叼松饼,左侧脸来一张,右侧脸再来一张,正光拍了换个椅子逆光再拍,连九宫格的图片顺序都是费了心思的。
最后的效果是松饼上沾着口水,松弛中透着紧绷。
这种被网红们争相追逐的松弛感,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武汉人老早就拥有了。
比如不分年龄性别坐在路边吃东西,完全不care他人的目光,主打一个埋头享受美食,从几十年前就是这样松弛了。
一个武汉人真正的绝技,不是一边走路一边吃,而是一边骑车一边吃热干面,对复杂环境尽在掌握的从容不迫,没有强大的内核是办不到的。
夏天竹床往阴凉处一抬,男女老少或坐或躺,哪里有穿堂风,哪里就能酣睡一夜,如果没有风的时候,长辈会慢悠悠地对你说,心静自然凉。这不就是现在最潮的“chill”态度吗?
令人艳羡的巴黎式松弛感,也不过如此。
面对恶劣的环境,保持乐观淡定的心态,被暴雨淹了水,那就用脚盆当小船划着玩,或者顺便洗个自行车,这种松弛感没谁了。
当社会内卷程度拉爆,容错率就无限趋向于零。
生活节奏比从前快了数倍,淘汰赛越来越激烈,逼着我们不断地做判断,做决策,快速行动,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京东的副总裁蔡磊写了一本书《相信》,里面讲了他在罹患渐冻症之前有多拼命,他40年的人生中几乎没有旅游过,在北京上学工作的的20多年来,他连故宫和长城都没去过。
唯二两次出国都是为了公司业务出差,唯一一次国内游是跟夫人拍婚纱照,连年假婚假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
然后41岁事业巅峰期被确诊了渐冻症,长期负重的身体强制停机。
松弛感是一种玄学,当人们觉得自己不需要松弛感的时候,它就会告诉你松弛的重要性,但当人们开始认真追求松弛感的时候,它又神奇消失了。
松弛感的反义词,不是紧绷感,而是控制欲。
为什么人到中年身心俱疲,内心焦灼,因为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大家庭、小家庭、工作、育儿、每一步都最好是预期中的结果,我们想要控制的事情越多,拥有的松弛感就越少。
松弛感的要义就是“允许一切发生”,它恰恰是反控制和反计算的。
虽然有很多心理专家、修行导师都会写出长篇大论指导我们降低对生活的控制欲,了知诸行无常等等,但实践起来,往往发现有弹性的人生,其实是极少数人的特权。对普通家庭来说,去承受不能掌控的意外,机会成本巨大,效率极其低下。
普通人对“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松弛感”这件事不必太执着,网红们演绎的松弛感,其实背后的付出也并不轻松。在一会卷得崩溃,一会不甘躺平的两端来回游走,其实才是生活常态,能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挺好了。
今天学到六个字,让我觉得这是我等凡胎能拥有的最好的松弛感:
“进步,而非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