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换锚:深度聊聊超长期国债的事儿(图)
很多人的财经新闻窗口里,近日应该都弹出了下面的这个消息:
财政部决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原来,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了系统性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具体发行安排见下表。
借着超长期国债发行这个事儿,我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有关债券、特别是长期债券的一些“姿势”。
首先就是国债发行问题,也就是说,国债到底都是怎么“卖”出去的呢?
答案是——
由财政部面向全国的一级交易商进行招标。
所谓的“一级交易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可以和财政部、央行做交易的机构,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其资格每年由央行进行审查和评定。
比方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的2023年一级交易商有51家。
6大国有商业银行工中农建交邮+3大政策性银行+招商银行,位列前10名,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3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2家证券公司,再加上1家名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公司。
也就是说,财政部会向这51家一级交易商发函,让他们来投标购买国债,而这个标书中,重点需要明确的有2条:
1)认购额度;
2)投标利率。
额度这块儿,谁大致要认购多少,国家财政部应该事先会有沟通,关键在于投标利率。
很多人可能知道,在许多工程投标中,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很多都是按照“最低价中标”这种方式——在国债拍卖中,通常采用的也是最低价中标,也就是投标利率最低的交易商中标(对应的国债价格是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一旦拍卖利率确定,其他所有投标者所分配的国债额度,也都全部按照这个利率来计算。
由此,国债就完成了一级市场上的卖出。
接下来,那些购买了一定额度国债的一级交易商们:
1)可以选择自己持有这些国债,这可是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一级资本;
2)可以根据市场上债券价格的行情,选择将这些国债出售给自己的客户(凡是在商业银行开了账户的普通人、企业,都是商业银行的客户);
3)可以借给某些人或机构,在国债期货市场或证券交易所,进行相关的买多或卖空的操作;
4)可以在央行的各种公开市场操作中,卖给央行或抵押给央行换取现金;
上述4个选择,就构成了国债的二级市场。
以上4个选择,前3个就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不涉及什么货币发行问题,但,第4个选择,则是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重要方式,也正是前几天“人民币换锚事件”所探讨的问题。
有人可能要问了,国债的大规模发行,是不是意味着金融环境的宽松?
这个不一定。
国债的发行,不管发行多大的额度,只要不卖给央行或抵押给央行,理论上说,都和印钞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意味着金融环境的宽松,在央行不额外购买国债的情况下,国债发行太多,在短期内吸收了市场上的资金,在财政部还没有把这些资金花出去的时候,反而会在短期内造成金融市场紧缩的效果。
即便是将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大规模买卖国债,那也是后来的事,和当前的财政部发行国债没有什么关系——财政部发行国债,只是市场上的资金分配问题。
讲完了国债发行这个基础,对于发行超长期国债的影响,我分三个层次讨论。
第一个层次:
国债中的“超长期”,意味着什么?
市场上大家都在开玩笑,说什么30年期、50年期的国债,这简直堪比献完青春献子孙,30年前是1994年,那个时候中国基本上还是一穷二白,50年前则是1974年,那个时候我们还在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中折腾呢!
发行30年期、50年期的国债,给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偿还的时候可能恍若隔世。
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国债的理解,始终停留在“短期国债”或者是“固定利率存款”印象中,即便是利率剧烈波动,债券的价格变动也极小。
实际上并非如此,某种程度上说,超长期国债的价格波动,更类似于股票。
我曾经在自己的债券课程中给大家展示过一幅图。
这个图表展示了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在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下降1%的时候,债券价格的变化情况,注意看还有30年到期的债券:
收益率从6%的水平上下降1%,债券价格将上升15%;
收益率从3%的水平上下降1%,债券价格将上升22%;
收益率从1%的水平上下降1%,债券价格将上升28%;
收益率从0的水平上下降1%,债券价格将上升33%;
收益率从-1%的水平下降1%,债券价格将上升40%;
……
如果到期收益率从3%降到0,猜猜30年期债券价格能涨到多少?
答案是——接近翻倍!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收益率上涨,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也同样显著,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升到3%,那么债券的价格将接近腰斩。
注意,这还只是30年期国债,如果是像我们财政部这次发售的50年期债券,或是永续债,到期收益率的下降对债券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