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发出明确信号(图)
本文转载自马江博说趋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墙内自媒体马江博说趋势文章:步伐越来越快。
最近中央在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做个白话一点的解释:战略腹地是什么?就是一旦发生大变动,能立即备份的地方。
为什么备份关键产业?
是为了一旦有事,不被人卡脖子,不被人拿捏。
所以,国家提出的这两个方向,应对的场景很明了,就是大变局。
对手是谁,不言自明。
而且我说一句,有些国家在战略战备的经验,比中国有经验多了。
早在“二战”和“冷战”时期,某国就开展了产业备份,全面提升面对紧急情况时的产业韧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1941年创建的分配委员会(SPAB),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在“二战”时期将国防合同涉及的原材料和商品生产分配到各个州。
目的只有一个:促进产业分散化。
具体措施有:
波音公司的B-17、B-29轰炸机生产线,从西雅图本部分散到了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二厂、加州洛杉矶的英格尔伍德工厂以及堪萨斯州的威奇托等地;
将通用汽车从在底特律、密歇根等工业地带,转移到南部和西部;
科技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更是从布局开始呈现出多中心化,位于加州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位于得州的NASA宇航员训练和任务控制中心、位于佛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以及位于华盛顿州、俄亥俄州等地的航空航天部件研发与制造中心,都是刻意为之。
再看中国,东部地区汇集了太多的核心工业地带,又密集又完整。
一旦有变,韧性不够。
说个代表性的例子,2021年,汽车供应链重地上海,因为疫情,瞬间让行业产业超过8万亿的中国汽车寸步难行,整个五月份中国所有整车厂几乎都在停工停产。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还只是因为疫情,如果变化更剧烈怎么办?
所以建设战略腹地、备份关键产业很重要,可中国这么大,哪里最适合做这件事?
方向上,只能从东到西,从沿海平原到内陆高山,这是地理的特点决定的,改变不了。
具体要看下候选的资源条件,要有粮吃饭,要有矿产原材料,要有工业体系基础,要有人口,要有地域空间。
符合这么多条件的地方,历史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四川重庆地带,也就是蜀地。
从地理条件上看,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能概括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势特点
从资源条件上看,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四川重庆地区辐射方向众多,俄罗斯、印度、东南亚都是影响力波及的地方;而且水资源丰富,有水就有食物,主粮种类多,产量高,光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
而且矿产资源也丰富,四川拥有132种矿产,是全国矿产种类的7成。其中天然气、钛矿等等是全国的排行第一,尤其是钛储量居然占据全世界的82%。
从工业基础上看,此前四川在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就已经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内迁的厂矿共448家,其中迁入四川254家,高达54%。
20世纪60~8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四川建成300多个大中型企业,覆盖了全国16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的95%。
从这些基础发展而来的四川工业体系,有多全?
四川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在战时完全有能力生产全工业品类。
最后说说人口,都知道人口下滑趋势不可逆,但四川人口依然超过8000万,重庆也超过3000万。
在以前东部沿海虹吸西南人口,但现在四川有强省会成都,而重庆在2024年上半年的GDP已超越广州位列第四城。
成渝都市圈就业机会完全不输东部沿海,人口外流趋势中止,甚至虹吸其他省份,这就给战略腹地建设提供了人口基础。
再说个成都的例子,成都机场二期扩建,将成都年乘客吞吐量提升到7000万量级,直逼世界一线航空港,为什么规划这么大,国家用意很深。
战略腹地建设这件事,事关国运,更是大量经济资源从东部转移到内陆的节点事件,这必将影响巨大的财富和亿万的普通人。
这是时代的选择。
本文转载自马江博说趋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