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购画刷屏,互联网公益都有哪些著名的成功案例?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不知你是否也被这首英文歌洗脑了。
小龙,28岁,脑瘫,作品《热气球的冒险》;秀洁,26岁,智力障碍,作品《迷幻朋友乐园》;刘一,16岁,自闭症,作品《奇妙十二夜》……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只需一元钱,你就可以将这幅画保存为自己的手机屏保并且为公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腾讯公益在微信举办的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再次刷爆朋友圈。
“互联网+”火爆的当下,慈善公益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下文盘点了近几年互联网+公益的部分成功案例。
社交网络+公益
还记得前曾经风靡美国呼吁公众关注ALS的冰桶挑战吗,该游戏呼吁人们关注渐冻症人群,通过Facebook和Twitter,在短短两周内风靡全美国。游戏被传至中国后,许多IT界大佬和明星相继尝试挑战,在这些知名人士的助推下,活动吸引了超过44.4亿人次的点击量,共募集善款800多万元人民币,该活动也成为2014年社交媒体最热的公益活动之一。
同年九月,腾讯在微信上发起“为盲胞读书:The Voice Donor”的公益活动,活动采取“每人一分钟”的接力形式,鼓励大家一起合作为视障人同胞读书。用户关注“为盲胞读书”这一公众号以后,根据提示点击“读”,便可自动获取一段读物,录下一段音频信息后,后台会将这些信息加工成为一段有声读物供盲胞阅读。这次活动吸引了50多万用户参与,共收集200多万条声音捐赠。
高德地图+公益
高德地图也曾经发起过有关“走失儿童”的公益活动,通过手机推送的方式,高德地图将走失儿童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几时几点,在何处走失等。内容简单详细,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父母增加寻找孩子的群队力量,该项公益活动也被一些微博大V所转发,并且有人提出完善意见,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走失时,可以一键报警或者实时上传孩子照片也许会对尽快找到孩子更有帮助。
百度+公益
2015年5月29日,百度与世茂集团、上海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公益一小时”活动,呼吁人们给予“重症孤儿”关爱,网友在活动的页面点击“爱心”按钮一次、百度和世茂集团则捐赠一元钱。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活动就吸引了4978267位网友参与,筹集善款4978267元,创造了互联网公益捐赠的新速度。
那么,为何互联网可以扩大公益活动的效果呢?
首先,多元化的捐赠模式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以“益行家”捐步数平台为例,大众通过运动的方式去PK争夺排行榜首,同时自己的运动步数可以兑换成牛奶和鸡蛋捐给山区小朋友。QQ邮箱暖灯活动是邮箱用户通过删除旧邮件节约能源的方式,置换爱心,由腾迅公益捐赠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改善照明环境,替换老旧白炽灯并免费更换LED节能灯。用户只需要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就可以参与公益,摆脱了传统公益一定要捐钱捐物的“绑架感”。
其次,快捷移动支付助力公益捐款。据腾讯公益数据显示,腾讯网络捐赠平台从2008年上线至今,90%以上的捐赠来自移动端。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移动端本身所带来的便捷性,大众通过手机就可以达到捐赠目的,便捷了捐赠方式和捐赠流程,使得捐赠群体越来越广泛。
再者,BAT平台背书让公益更被信赖,通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功案例的发起者大都为BAT或者旗下公司,究其原因,是用户对BAT的信任程度显然高于了传统的公益组织,公益活动能做到迅速传播、大众参与,与大平台的背书息息相关。
声音、步数、邮件等可以变成捐赠物,这些都是互联网为公益带来的改变。小编在参加今天“小朋友画廊”捐赠的时候,觉得既新奇又温暖,挑了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不是施舍,不是怜悯,更多的是对作者发自内心的欣赏和鼓励。而未来,互联网+公益还会碰撞出什么火花,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