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5.9°C-12.1°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9.3 解禁了,汤唯第五个影后才更珍贵

2022-12-0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汤唯再下一城——

继春史、釜日、影评、青龙之后,今天再拿下韩国电影制作人奖最佳女主角,接下来就看 4 天后的大钟奖,能不能实现真正的 " 大满贯 "。

回过头来看。

韩娱让人羡慕的瞬间,可不止一个两个了。

韩国电影摘下金棕榈;韩国电视剧席卷全球;韩国爱豆登上了世界杯开幕式;韩国女记者揭开了 N 号房的黑暗内幕。

……

一切离不了那片土壤。

于文艺界,有总统亲自接见国民演员,并亲口提出不干涉创作的保证;

于媒体界,各领域媒体工作者始终在捍卫着新闻报道的空间。

当然有人会经常 " 嘲笑 " 韩国电影:

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骂,但就是什么都不改。

果真如此吗?

今天 Sir 带来一部豆瓣 9.3 的纪录片,它客观呈现了韩国那些悄无声息的改变。

付出过多少无法忘记的痛。

01

爱看韩剧的毒饭肯定听说过。

KBS、MBC、SBS,韩国三大电视台。

分别是国营、公营和民营。

三大电视台市场份额最大,其他咱也常看的后起之秀 tvN、JTBC ……因为规模小只能归为 " 其他电视台 "。

可就是这全韩国人都在看的三大电视台,也曾有过一段荒谬时期。

自己去报道敏感项目,不行。

关于人事任命的独家,不行。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歌颂。

青瓦台举办的活动一定要按照吩咐转播,所有提交上的问题都需要事前准许。

甚至在(韩国人比较爱戴的)前总统卢武铉逝世时期,媒体也得配合政府打打嘴仗,即使是假装的。

△ 字幕来源:TSKS 韩剧社

调查性报道,在这片土地上几乎绝迹。

3 年后,李明博卸任,朴槿惠走进青瓦台。

政权更迭没有带来新希望。

反而让韩国电视新闻的画风,愈加荒谬。

市民都在首尔,此时电视台在播什么呢?

做饭。

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念着:" 把培根放在马路上,30 分钟就能烤熟…… "

朴槿惠被爆出 " 闺蜜崔顺实干政丑闻 "。

三大电视台在高频度播放朝鲜核试验成功的消息。

从导弹的形制、事件的战略意义到金正恩的理想,韩国媒体把这次试验扒了底朝天。

而对 " 崔顺实干政丑闻 ",只字不提。

新闻里少了些事实,自然会有新的故事填上。

三大电视台填的,是对朴槿惠偶像化的塑造。

她看演出得到民众潮水般的欢迎。

她的中文实力深藏不露。

她穿韩服走秀美若天仙。

2013 年,朴槿惠在韩国赛季的棒球场上亲自打棒球,更是被三大电视台视作主要新闻连番播报,几近 " 刷屏 "。

最荒诞,也令人发指的,是三大电视台对 2014 年的 " 世越号沉船事故 " 的播报。

4 月的一个晚上,一艘客轮 " 世越号 ",从仁川港驶往济州岛。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轮船沉没,船上实载 476 人,325 人是去修学旅行的高中生。

事故发生后,电视台记者火速赶往现场,经过 " 谨慎 " 研判,炮制出如下新闻:

落水共 38 人,已全数救出。

海军、空军和陆军动用了所有战斗力。

战舰、飞机全面出动,甚至启用特工队。

实际上?

后来的惨状我们都已知道:

304 人在事故中罹难,其中大部分是学生。

是去得太晚无力回天吗?

不。

据纪录片《那天,大海》披露,世越号在刚沉船时,不远处就有一艘货轮随时可以救援。

前提是,得有救生艇或人从船上出来才能救——两艘大船因为压强等原因无法直接靠近。

可货轮等了几个小时,没人出来,甚至海警来了也是先救了海员和船长。

乘客呢?似乎被人遗忘。

直到救援的黄金 72 小时被彻底耽误,官方毫无作为。

甚至,据纪录片《潜水钟》,有发明专利的民营工厂老板想去救援,却一次次被海警逼退。

而该片导演李尚浩(也是被解雇的调查记者)在现场看到,电视台记者只是在边缘随便拍几个镜头就走了……

仅留岸上绝望的家长和群众,只能不断敲着自己的脑袋——

为什么不救!

孩子们明明还活着,为什么不救?!

而此刻,不明所以的电视观众,仍沉浸在新闻里的岁月静好甚至歌功颂德中。

众人都以为救援结束了,其实,从未开始。

02

危机,早在 2008 年就埋下了。

李明博就任仪式当天,KBS 就播报了好几条本届内阁候选人的金钱问题。

统一部长官候选人、环境部长官候选人……

第二天,两人自动请辞。

李明博也为此道歉。

表面上不动声色。

事实上,尖锐的调查报道,早已激怒了李明博。

对。

媒体揭发换来的首先不是政治环境一片清朗,而是愈加汹涌的报复。

第一步,逼退重要岗位人员。

一年内,青瓦台、放送通讯委员会、国税厅、监查院、检方轮番找上时任 KBS 的社长郑渊珠。

威逼利诱加钓鱼,一通斗争后,终于,郑渊珠被辞退,并被送进公安局。

但媒体没有因此退让——

郑渊珠离职当天,警察包围电视台,KBS 员工在门口沉默拒绝。

最终,聚集的员工和警卫在三楼狭路相逢,激动的人群中爆发冲突。

记者带着哭腔捍卫表达的权利、质问现场的警察:

Sir 注意到,现场的警卫其实并没有盛气凌人(毕竟都是同事),而是低着头,不敢面对记者们的质问——

他们也清楚自己行为的不正义性。

可后来,警察来了。

场面陷入混乱,冲突中,不少记者都负伤。

号称代表人民意志的公营电视台,闯入了全副武装的警察,还打伤了人民。

这事儿怎么看怎么讽刺。

KBS 前社长郑渊珠形容,那个时代,是 "杀气腾腾" 的。

如果他在位上多待几年,或许会意识到当时的天真:

这些杀气,只是开始。

新社长上任的第一把火,就裁撤了所有政事批判节目。

《今夜时事》《媒体聚焦》——所有有点名气的节目……

大家眼看着演播厅的主持台被抬走。

调查报道组也名存实亡,大量记者被调离新闻岗位,到非制作、非采访部门,甚至有人直接被转去体育转播组。

媒体监督力度瞬间降低。

与此同时,李明博推出了总统政务宣传栏目,所有的问题合和内容都经过审核,开始了自己跟自己的围炉谈话。

大火烧完 KBS 又烧了 YTN,现在,终于烧到了 MBC。

让李明博政府盯上 MBC 的导火索是 " 进口美国疯牛事件 "。

肉牛的生长周期一般是 30 周,超过这个时限就很容易得疯牛病。

而李明博政府与美国的进口协议上,对年限的规定,明晃晃超过 30 周。

韩国民众一直在涉美事件上异常敏感,进口疑似疯牛、豁出性命也要让美国得利的行为,无疑在民众情绪上又添一把火。

李明博政府迫于压力重新修改了与美国的协议。

面上好好先生。

转头,针对 MBC 的行动开始了。

先是以损害公务员名誉的理由,将《导演手册》——捅出疯牛事件的栏目组——的导演们逮捕。

尽管员工们死守电视台,大喊释放李春根(疯牛节目导演)……

无济于事。

记者们手戴镣铐的镜头,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无疑是士气打击。

——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

范围在蔓延。

主播辛京珉勇敢地在台前发声,讽刺当局给国家丢脸,当然,第二天他就被停职。

主持时事栏目的电台主播在电梯里就被口头警告不要再做时事栏目。

电视台里最大的刺头《导演手册》更是被重点整治。

同样,调查记者们再也不能做新闻,而被调到其他边缘部门。

直至蔓延到社长。

即使记者们堵到放送文化振兴会领导门前,在他们面前慷慨陈词。

人家椅子一转,脸一扭,不看不听不负责。

最后,和 KBS 一样,MBC 领导层也大换血,政府安排了傀儡社长,以及大量亲政权人士。

韩国记者们走到了至暗时刻。

03

情况几乎变得让人绝望。

新任社长,上来一个,骂一个。

堵在电视台门口,坚决不让钦定社长进门。

——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空降兵下台吧!

死守文化放送!

最终市民也加入了。

小小的成效开始出现。

2010 年,韩国网络上爆发了 " 韩国总理室非法监控民间人士事件 "。

2008 年一位在美韩国留学生制作了一段恶搞视频,改编了电影《医疗内幕》,旨在批判时任总统李明博滥用职权、官商勾结。

身处韩国国内的网友金钟益看到视频,并将它上传网络。

不久他就被总理室盯上了。

牛刀杀鸡。

对金钟益一介平民的电脑和上网行为展开监控。

两年后,金钟益站出来公开指控总理室的监查让他丢了工作、易居日本、债台高筑。

消息爆出,一时舆论哗然,引起大量民众讨论。

此时,KBS 工会悄悄搜集了大量线索,写成报道,投放给电视台。

居然播了……

人们此时似乎看见了希望。

但随之而来,报复的残忍程度加倍。

弹劾下来一位傀儡社长,来了更阴狠的角色。

解雇的解雇,逮捕的逮捕,名单达上百人之多……曾经的记者、编辑、主播被发配到滑雪场工作。

本片导演崔承浩,坚守新闻道义的灵魂人物之一,也在这场 " 浩劫 " 中被解雇。

尤其。

韩国政坛迎来了更加保守的朴槿惠。

上任没多久,她就把管传媒的各大部长、社长叫到一起,明确 " 吩咐 ":

韩国的新闻空间更加缩小。

这才出现 Sir 前面写的荒谬时刻。

记者们激烈斗争了,甚至赌上前途去斗争了。

可结果呢?

还是发生了世越号事件中的媒体之耻。

事后,时任 KBS 报道局局长的金时坤披露一段录音。

青瓦台的宣传首席言辞激烈地指责他,在 " 国家困难 " 的时刻来抨击海警和政府,是正确的吗?

让他 " 积极点帮个忙 "。

金反驳了两句,最后妥协:

好,我知道了。

韩国新闻业不可抑制地在沉沦。

韩国媒体的公信力也在下降,公众见到电视台采访车都恨不得一砸为快。

就此认命?

不。

被解雇的几个记者,成立了独立的新闻节目《打破新闻》(Newstapa)。

不倚靠任何一个平台,资金来源自费或众筹,做好视频发在 YouTube 和各种社交平台上。

节目的内容直指国家政经问题,他们揭发过韩国情报局如何介入 2012 年大选、世越号沉没案、三星舞弊案等。

不仅新闻奖项揽入手中,还间接让执政者道歉并提前下台。

记者们掘地三尺,挖破了手指,挖烂了血肉。

自己给了自己挖来了生存空间。

04

如今回顾。

随着朴槿惠下台,KBS、MBC 的傀儡社长也被弹劾下去,本片导演崔承浩成为 MBC 的新社长(影片上映时还没有)。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被解雇的一百多个人重新雇佣回来。

所以记者们胜利了吗?

目前来说,是。

但这胜利的前提,是新任总统尹锡悦不再像李、朴一样对待新闻呈高压态度。

如果再来一个朴槿惠、一个李明博呢?

他们还能迎来类似于 " 爽剧 " 胜利吗?

Sir 注意到。

崔承浩在片子里反复呈现了他的" 失败时刻 "。

每一次,他都要追着部长们、社长们甚至李明博本人问民众最关心、当事人最尴尬的问题:

" 当时青瓦台来的权力,你受到不少影响吧?"

" 是您因为青瓦台的压力,而让报道局局长辞职的吗?"

" 让郑润会(崔顺实前夫)的儿子出演电视剧,您对这件事怎么看?"

每次都吃瘪。

没有人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最后不是被甩掉就是被保安驱赶。

可到下一次,他仍然会在领导们露面的第一秒就带着话筒冲上去。

最后问到李明博。

有人批判是您毁了媒体,您是怎么看的?

答案在风中飘:

很多人会说,这就是记者,这就是他们的本能。

Sir 想说这还不够准确。

纪录片名叫《共犯者们》,而最终是谁揪出了共犯者呢?

几名记者肯定不够。

他们,只是以事实勾出我们所有人的本能——对不公的愤怒,对弱者的共情,对理想的憧憬……

韩国媒体的理想远没有实现。

就像被解雇的记者李尚浩制作的纪录片,《潜水钟》结尾。

他访问世越号遇难孩子家长,一位爸爸边走边哭:

作为家长他最后悔的,是在孩子向他寻求帮助时。

这位父亲当时嘱咐他——

一定要听海警的话,不要出来,乖乖等待救援。

这不是民众期盼中的 " 权威 "。

人们争取的,不过是一个微小愿景,但愿悲剧他日不再上演。

而它的实现。

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前提——

一代又一代,总有人替他们记住这种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