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兔子王”杨峰:用兔子王传承泉文化
走进济南兔子王非遗传承人杨峰的工作室,可以看到背插靠旗的兔子王、欢天喜地的鼓乐小兔、憨态可掬的“兔宝”……形态各异的兔子,挤在案台上、书架上。此时,杨峰专心正在制作他的“七十二泉”系列兔子王。
“我是从2002年开始创作兔子王,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杨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他从小便听着兔子王的传说。爱玩泥巴的他曾找寻“兔子王”多年,却一直无果,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后来在帮助同学“修缮”泥人时,杨峰发现了泥塑的魅力,便生出了自己要做一只“兔子王”的想法。他根据北京“兔爷儿”的样子制作了自己的第一只“兔子王”,还因此高兴了好久。直到2004年,杨峰在《山东民间玩具》一书中看到了济南兔子王的相关资料,书中对于兔子王文化脉络的介绍,让他深受启发。
此后,杨峰便走上了兔子王的创作道路。“过去济南兔子王兴盛的时候,每家的艺人都自己的特色,不去模仿别人,可以说百花齐放。”杨峰说,正因为如此,他决定要创作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具有自己风格的兔子王。
“我根据兔子王神话故事传说,把篆书的“泉”字变形绘制到兔子王的脸谱上,既保留了济南兔子王有脸谱的这个特色,又赋予了它一定的文化内涵。”杨峰说,这个泉字脸谱也成了杨峰“泉城兔子王”系列的标志。
在济南,兔子王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吉祥的寓意。杨峰说,与兔子王类似的还有北京的“兔爷儿”,但是它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济南兔子王的耳朵,与“兔爷儿”不同,是用弹簧连结。此外,济南兔子王插着四面靠旗,威风凛凛。在七十二泉系列作品当中,我还将素绘、诗、书、印等一些手法集中展现在作品当中。”杨峰说。
一只兔子王,取黄河泥之精华,融泉水之灵性。手工艺人给予它生命力,济南人赋予它特殊的文化内涵。从家喻户晓,到鲜为人知,再到重新被激活。其背后有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如杨峰一样的传承人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正因为这样的坚守,让济南这座城有了更多独有的文化印记。(济南日报 记者:张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