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护卫舰与油轮相撞最新进展:军舰最终基本沉没(组图)
挪威媒体13日最新刊登的“英斯塔”号护卫舰的照片显示,军舰基本沉没,而其遭撞击后搁浅之初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舰体露出水面——这说明这几天的救援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多日救援无果,“英斯塔”号逐渐沉没
11月8日凌晨,挪威海军“南森”级“英斯塔”号护卫舰(排水量约5000吨)在参加完北约“三叉戟2018”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之后,与一艘马耳他籍“Sola TS”号油轮(排水量约62000吨)相撞,遭受重创。由于难以控制进水,舰体发生部分倾斜,军舰不得不抢滩搁浅。
目前“英斯塔”号护卫舰仍被钢索固定在海岸边,等待进一步处理。
“这对挪威海军是一个巨大打击”
在8日的碰撞发生后,“英斯塔”号护卫舰失去了转向能力,并以5节的速度漂流到挪威斯图尔港附近的岩石海岸上,使该船免于在峡湾沉没。137名船员被迫放弃了船只,“英斯塔”停留在海岸边。
“这对挪威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艘4亿美元船舶的损失几乎可能使挪威海军损失20%的宙斯盾战舰(挪威有5艘宙斯盾战舰,编者注)。”德国北部基尔大学海上战略与安全中心负责人塞巴斯蒂安布朗斯说。
“英斯塔”号护卫舰碰撞事件发生经过
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胡可一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公布的照片来看,“英斯塔”号护卫舰破损比较严重,进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舰艇侧倾的角度越来越大。
“一般情况下,配备‘宙斯盾’系统的军舰都安装了不少精密的电子设备和武器,泡水后会损坏这些系统。‘英斯塔’侧倾的角度比较大,进水也比较多,后期维修的成本会非常大。”胡可一指出。
随着更多证据的逐渐披露,事实表明悬挂马耳他国旗的“索拉TS”号油轮发现了“英斯塔”号并试图避开这场灾难,“英斯塔”号护卫舰在碰撞前也一再被警告要改变路线,然而它却未能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
据挪威《世界之路报》报道,“索拉TS”号多次和岸基控制中心报告“英斯塔”号,并讨论可能出现的危险。但是“英斯塔”号的反应似乎很混乱,当时护卫舰回应“索拉TS”号,如果他们改变了路线,那么就会太靠近浅滩。
然而,尽管“索拉TS”号再次回应称必须规避,但碰撞来得很快。据报道,当时“英斯塔”号正以17节的速度穿行航道,而“索拉TS”号以7节的速度准备驶出航道。
另有披露的录音文件表明,“英斯塔”号装备的自动识别系统当时似乎处于关闭状态——这导致“英斯塔”号进入航道之后,岸基控制中心和其他船只没能及时识别。
挪威军方以事故调查小组正在进行调查为由,多次拒绝就事件进行评论。
护卫舰损坏情况不匹配
一些欧洲专家表示,虽然对于碰撞细节当前尚不清楚,但“英斯塔”的损坏程度似乎与油轮和军舰之间的绝对尺寸大小匹配不一致。
根据海运交通网站的数据,“索拉TS”号在满载原油时总排水量达17.5万吨,比美国超级航母还多出约6万吨。即使是空载时,“索拉TS”号也是“英斯塔”号排水量的10倍以上。
此外,由于军舰在战斗中需要更高的速度和机动性,因此军舰通常采取比商用船只更薄的金属材料建造。
“海军舰艇不再是海上最大的船只了,”基尔大学教授布伦斯说,“在很多情况下,这有点像老鼠与大象之间的对比。”
布伦斯表示,这次碰撞很可能与欧洲海军多年来的一种趋势有关:调整舰船的设计和船员训练,以适应低强度作业,包括打击海盗和走私者,以及救助海上遇险的移民。而一位德国造船业主管指出,美国海军舰艇在尺寸上往往大于用于执行类似任务的欧洲舰艇。此外,美国在建造上也会采用更多的钢铁。
在岸边尚未沉没的“英斯塔”
救援还需一段时间
目前,工作人员已经用钢索将“英斯塔”号固定在岸边。但是,军舰已经沉没。
挪威国防部表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护卫舰打捞上来。
据挪威VG新闻网站报道,根据无线电录音显示,“英斯塔”号被“索拉TS”号在发动机舱上撞出了一个大洞。海军此前告诉媒体,一旦船员上船,海军将评估这艘船只的损害程度。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英斯塔”号护卫舰情况
据报道,挪威目前的计划是,检查船体上的破洞能否被封闭起来,然后对船体进行排水,最后这艘船将被吊到一艘驳船上,并将其运到位于哈孔斯弗恩的挪威海军基地。海军表示,这艘船携带的武器将在安全的情况下在驳船上卸载。
据挪威《晚邮报》报道,“英斯塔”号护卫舰船员目前无一人停职。在碰撞后,挪威军方对“英斯塔”号护卫舰的舰长和当时舰桥上的舰员进行了审查。上周末船员们已经回家,并会在13日回到海军基地。
“我们将会让‘英斯塔’号护卫舰上的船员,尽快到其他的护卫舰上执行任务。”挪威海军新闻和信息官Thomas Gjesdal表示,但他不想就没有人被停职是否合理一事进行评论。
“索拉TS”舰员在接受警方和调查人员的询问后获准离开挪威,“索拉TS”号油轮于10日抵达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