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德,熊大蒂,周以柔的艺术作品联合展览
记者吴景亮报道 澳洲情怀悉尼手工艺沙龙艺术作品联合展览星期六(6月22日)在悉尼中华文化中心举行盛大开幕式。展览由澳洲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主办,澳洲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澳大利亚炎黄画院,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澳大利亚棋琴书画协会,澳中水墨画家联盟,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澳大利亚诗词协会一一协办。出席开慕式的嘉宾有:前新州上议员王国忠先生、新州艺术馆亚洲部主任曹音女士、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何与怀博士、澳大利亚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席余俊武先生、联合会荣誉顾问侨领黄庆辉先生、侨领扬东东先生、中华文化中心经理廖家烈先生、澳大利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丘云庵先生、研究院院长谭文华女士、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友谊联合会陈玉明会长、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主席彭伟开先生、副主席陈秀英女士、澳中水墨画家联盟主席孙明才先生、澳大利亚炎黄画院副院长徐宪来先生、澳大利亚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先生、澳大利亚棋琴书画协会鲁钟能会长、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会长王鹤先生及主持人澳大利亚书法诗词协会会长托马斯先生。王国忠等嘉宾在发言中赞扬了王存德,熊大蒂夫妇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脱颖而出,传承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澳洲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精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深受中华文化传统熏陶影响的王存德,熊大蒂夫妇艺术家而言,传承与创新是一生解不开的矛盾命题,也是其穷尽毕生为之实践的艺术宗旨。
丘云庵致辞。
王存德致辞。
传华夏天地之文,写像形方块之字。作寻无古今之画,尚不在寻常寸之。未画之前不定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观王存德老师的“堪培拉的节日”这幅高2.4米,长12.5 米的超大幅壁画,其精心刻画了与真人同高的三十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女士,在节日中随乐曲的旋律欢快地跳起阿拉伯的肚皮舞。彰显了节日快乐的氛围,以五十多个民族舞为背景,表现了澳洲多元文化的精神与各民族的融合。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三十名舞者都是有名有姓根据速写与现场图片经过艺术提练加工升华而成,是典型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嘉宾剪綵。
为画好这幅大作,王存德老师前后历时两年半,九百多个日日夜夜才最终脱稿,可见一幅作品要达到画者本人的理想境界,要经历多少笔划色彩的磨合与思维的审势。
本次展览以澳洲题材为主,除了这幅堪培拉的节日,还有表现澳洲原住民土著文化的“澳大利亚土著之歌”,“青年猎手的梦”等十二幅原住民土著文化组画。其色彩斑烂造型夸张,有着浓郁装饰韵味的背景极其丰富复杂地展现了土著民族在红土地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狩猎和社会生活。在构图中艺术家加入了大量土著风俗文化的元素,介绍了澳洲大地上原住民的风土人情。作为艺术家伉俪的熊大蒂女士,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使者。她以一束绵绵丝线从中国编到悉尼,连接了悠悠古国与多元文化的结合。她是唯一由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颁发的结艺类别的大师。著有:《中国结饰与软陶艺术》、《编织机使用指南》、《编织技巧》、《儿童结艺》等书籍和光盘。本次展览中除展示了二十余种自创的教学项目,多款靓丽多彩的喜庆中国结外,还创作了别拘一格的三幅线画,画面由线代笔描绘了悉尼的地标一帆影歌剧院,巍峨壮观的大铁桥景像,萌萌的猫头鹰图案。
熊大蒂老师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一奥运玉玺设计並制作五彩穂带,现有一枚存放在国际奥委会,为中国留下了传世之作。
展现50米长卷。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民间传统艺术大师来澳后不遗余力地为当地民众学习中国传统手编艺术开课示范演讲,得到了当地政府多次褒奖与电视媒体的报道、宣传。实实在在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周以柔是王存德先生的外孙女,从小耳闻目染在艺术氛围中熏陶,在王存德伉俪的辅导下,对艺术也很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次展出的多幅素描人物与彩色头像也可见其功力的一斑,要知道她还是大一学生,希冀她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在绘画艺术中寻找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次开幕式的高潮是王存德老师书写的50米长卷"麦华三历代书法讲座"书法长卷中有200个临帖,王成喜,蔡超等名家题跋和临摹"米蒂山水画"。
长卷部分作品。
50米长卷这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望着力透纸背的书法大作,不由得使人心生敬意。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默默地坚守,是对艺术奉献的精神,是忘我境界的提升。每一个参加开幕式的嘉宾都被带上了一个由熊大蒂老师编织的中国结。这是你对传统的结缘,是对艺术顶礼的结缘,是对人生修养的结缘。
王存德介绍长卷的创作经过。
面对漫漫人生之路,每一个披荆斩棘勇于跨过坎坷的人,人生道路上处处都是精彩。王存德、熊大蒂的艺术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由社会上的表象,通过画笔与艺术特征表达了自己内在的情感,是透过人背后的表象,渲泻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就是真实,是真真切切的自我内心表露。寄厚望于王存德,熊大蒂伉俪老师的艺术,更寄厚望于他们的人格。他们的艺术魅力必将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绽放出更艳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