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5日 23.6°C-28.3°C
澳元 : 人民币=4.5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2019-09-04 来源: 澳财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1

8月财报季已然收尾,虽然大盘表现不佳,但不少具备巨大增长潜力的科技股却成为了“明星股”。

支付科技公司Splitit Payments(ASX:SPT)于上周五(8月30日)发布半年报:

  • 活跃商户数量达509家,同比增长121%,环比增长16%

  • 终端消费者数量达19.7万名,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23%

  • 平台交易金额达3440万美元,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23%

  • 毛利润达72.1万美元,同比增长468%,环比增长174%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2

早在7月31日的公告中,Splitit便给出2019上半年活跃商户、终端消费者数量等多个重要指标的更新(除毛利润)。当天以0.56收盘,相比前一天收盘价的0.62跌去约10%。

然而,相隔一个月后的半年报当天,公司股价却提振37.5%,最高涨至0.55澳元。截至9月2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为0.49澳元。

笔者将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推测出本次暴涨的一些原因。

过去:公告前过度反应的股价

7月31日(发布2季度运营数据更新)到8月29日(19半年报发布前一天)的一个月时间内,Splitit给出了两份商业合作更新:

  • 用户目前可以在音乐软件Ableton上使用Splitit进行支付

  • 大型企业用户可以在电商平台Ally Commerce使用Splitit进行支付

理应是利好的“股价催化剂”,但同期Splitit的股价蒸发了约30%。因此,笔者认为宏观环境和所处行业发生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3

纵观全球市场,以避险情绪为主:

  • 自2008年12月后,美联储首次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市场预期于9月和12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

  • 中美双边商谈属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关税和禁令更是火上浇油,人民币破7大关

  • 以德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的经济数据呈现疲软的态势,GDP下行,PMI低于50分水岭

  • 澳洲GDP增速跌破2%,澳联储将利率下调至1%历史低位,行长Lowe表示为促进疲软的经济,可能进一步将利率降低至0

市场给出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同期ASX小盘股指数下行4.3%,纳兹达克、沪深300、恒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因避险情绪高涨,金价大涨5.7%。

支付科技公司的估值倍数较高,因此其敏感性/波动性也相对较高。但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看出,30%的跌幅较于1-5%的下滑幅度要大很多。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先买后付”这个行业本身的情况。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4

从上图不难看出,7月31日到8月19日这段时间内,ASX上的多家支付科技公司的股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龙头Afterpay(ASX:APT)和Zip(ASX:Z1P)跌幅最小,然而Sezzle(ASX:SZL)、Flexigroup(ASX:FXL)和SPLITIT跌幅较大。

撇去宏观环境影响(例如中美贸易、澳联储降息等),在8月19日前:

  • 澳洲金融监管机构AUSTRAC怀疑Afterpay涉嫌洗钱及恐怖组织活动,要求外部专家进行审查

  • 全球支付巨头Visa宣布进军“先买后付”行业

  • 澳洲联邦银行宣布向瑞典支付科技公司Klarna投资1亿美元,进军“先买后付”行业

虽然“先买后付”行业的概念异常火热,引发各巨头争相追捧。但越来越多的巨头涌入后,现有的玩家们能分到的蛋糕自然就少了许多。更不用说AUSTRAC对于“老大哥”Afterpay的当头一棒,指出了野蛮生长背后的一些灰色区域,对于其他同行有着较强的警示作用。

在8月19日-9月2日这段时间内,各家公司均前后交出了亮眼的半年报/年报,再次重申良好的基本面,并且坚定未来的发展势头,最终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结合上述,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测:

8月19日前

  • 宏观环境不佳,市场避险情绪高涨

  • Visa进军“先买后付”,CBA抢滩Klarna造成现有投资人恐慌

  • 综合导致SPLITIT股价大幅下跌

8月19日后

  • 宏观环境相较前半段有些许缓和

  • 支付科技公司纷纷交出亮眼财报及乐观预期,基本面坐实后提振股价

总的来看,笔者认为市场对于该行业的反应有些过于敏感。大跌之后的大涨,股价基本维持在原先开始的水平也属合理区间。

现在 | 持续的投资者教育

纵然是ASX的超级新星WAAAX也在不断地做着投资者教育这件事情,旨在让大众全方位地了解公司,从而提升股价。

在这一方面,Splitit从始至终都在全力以赴。尤其在诉说“我们不一样”这件事情上。

一听到“先买后付”这个概念,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率是Afterpay,也许大家可能还听过Zipmoney、Hmmm等产品。但是如果问到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不少人可能哑口无言。即使能说出B端、C端、资金来源上的一些区别,但仍旧逃不出“类Afterpay”的定义。简单来说,这些“类Afterpay”变相地为消费者创造了更高的可消费额度(负债),因买买买和负债过高被不少外界人士诟病。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5

但就像Splitit在本次半年报当中说的“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信用卡分期解决方案”。SPLITIT的确与众不同。与其他“鼓励”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类Afterpay”不同,要使用SPLITIT必须先有信用卡。这也是SPLITIT与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自然有利有弊。

优势

  • 方便——有信用卡这一前置条件,因此无需申请即可使用

  • 零坏账/利息/滞纳费——Splitit 在交易时预先从卡中扣除全款信用额度,消费者实际现金支出为每月还款

劣势

  • C端认知度低——由于方便且无需注册,导致C端用户对于Splitit的品牌认知度非常有限

  • 切换成本——拥有信用卡的C端用户可以比较轻松地切换到其他产品,然而其他产品的使用者必须要申请信用卡才可以使用Splitit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Splitit还有值得争议的一点——看上去过于“小而美”:

  • 对于C端用户来说,只要拥有信用卡,无需利息、手续费、注册、登录

  • 对于B端用户来说,Splitit没有支付跳转页面也无需注册登录,保证不“喧宾夺主”

  • 对于支付网关来说,Splitit没有动他们的蛋糕,交易依旧按照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流程来走

  •  对于Master Card/Visa/运通这些发卡商来说,Splitit的商业特性使其天生就需要推动信用卡的推广

不难看出,在整个生态圈内,Splitit尽量藏在属于自己的“一隅”,尽量避免涉足过多的领域,仅从B端用户中赚取收入。这带来的问题就是“野心”似乎不够大,但与之对应的是行业生态圈中的参与者更加愿意与Splitit进行合作。至于利弊对错,时至今日也很难立分高下,恐怕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

随着投资者逐渐地了解Splitit的模式,原先因为贴上“类Afterpay”的标签然后1个月成为10倍股的日子已经不再。但正因为这样的经历,Splitit未来的发展才是积极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由资本堆砌出来的风口泡沫。

未来 | 良好的前景展望

从战略层面来看,Splitit 将核心地区和国家的电商市场作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随后才是全球电商市场以及线下零售市场。这和Afterpay、Zip等产品的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战略不一样,Splitit 的规模相对较小,手上的弹药有限。基于其独特的信用卡分期支付模式,优先进入电商市场就笔者看来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决定。至于战略的执行层面,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股价巨幅震荡,这家“小而美”的支付科技公司是否前景如何? - 6

从展望来看,B端用户的潜在储备超过700家,相比目前的500多家来说,虽然质量如何尚不可知,但是数量相当可观。另一方面,就重要运营数据(活跃商户数量、平台交易金额等)Splitit 保持了相对乐观的态度,以Kogan、EFTPay为首的战略合作伙伴是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不仅如此,Splitit 还预期将来会与更多类似的战略伙伴进行合作。正如笔者上文所述,Splitit“小而美”的特性在牺牲了部分议价权之后,使其在与战略伙伴商谈时更加如鱼得水。

Splitit 在结尾时所说,目前公司账面上拥有2300多万美元的现金,资产负债表非常强劲。在剔除一般经营性现金流后,公司仍然有充足的现金来进行收购并购、团队扩张、技术开发等等。笔者猜测收购并购/入股合伙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至于目标可以是B端用户,比如电商平台;也可以是技术提供商,类似当年Afterpay与Touch的合并;亦或是同行的收购,加速目标市场的扩张速度。

笔者结语

总结来说,Splitit 因为此前股价的过度反应、持续的投资者教育以及良好的未来展望,股价在半年报公布后获得巨大提振。

展望未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对于Splitit 来说诚然是一件利好的消息,因为其产品的硬性门槛便是具备充足额度的信用卡,换言之是对已有的债务进行切割,更好地帮助消费者管理现金流,基本不存在坏账、利息之说。然而“类Afterpay”产品,是基于现有的借记卡/信用卡来创造额外的信用额度,是变相地“激励”消费者背负更高的债务,这正是金融监管机构不想看到的。更不用说越来越多的“先买后付”把戏,产品价格歧视、隐藏服务费用、手续费用等都对其他竞争者造成一定负面的效果。

相比之下,为此而牺牲的是庞大的客户群——越来越的年轻人不想/不喜欢/没有动力去办信用卡,而他们正是各大同行追逐的主力消费军,因为他们正值当年,具备非常强的消费能力。这样的取舍究竟是好是坏?“先买后付”前路几何?

您怎么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