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9日 21.2°C-23.6°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2019-11-28 来源: 远川科技评论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2009年对中国电子产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起点,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发生。

第一件,iPhone发行第3代,智能手机市场的彻底引爆只剩一步之遥;第二件,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电子巨头,开始筹划摆脱高成本的日韩供应商;第三件,国务院主导的中国电子产业振兴计划出台,电子产业迎来政策的历史拐点。

三个历史机遇的精巧共振,让中国电子制造业迎来了黄金增长的十年,成长为世界消费电子的制造中心,超过70%的智能手机是中国制造,一大批电子零配件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了众多手机品牌的爆发和崛起,将红旗插遍全球。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1
2008年末,一名富士康女孩在自己检测的iPhone中留下自拍,火遍全球

产业的崛起也反映在强劲的股价上,十年间电子产业指数上涨幅度高达450%, 是同期大盘涨幅的6倍。这背后是无数大牛股喷涌而出,舜宇光学涨了300倍、瑞声科技涨了65倍,而涨了9倍的歌尔声学和立讯精密,还排不太上号。

但从2018年中兴和华为相继被美国制裁后,人们突然发现电子领域仍然有很多核心领域被别人卡脖子,而电子产业链的股价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集体腰斩。这难免让人疑问:黄金十年之后,中国电子产业到底走了多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要溯源到电子产业结构的分野,先找到两个对标的参照物 :搞组装的富士康和搞研发的三星。

富士康旗下百万员工,营收上天,利润贴地。公司一年的营收大约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苹果营收的60%,但市值(400亿美元)仅相当于苹果的4%,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多年以来,富士康净利润一直维持在3%上下。

拥有尖端技术的三星则截然不同,三星电子2018年的营收超过2000亿美元。看似和富士康算一个量级的,但到利润上却形成了碾压。三星的毛利率高达40%,扣除研发营销等各项费用后,净利润依然高达340亿美元,是富士康的8倍以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贩卖劳动力的富士康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而拥有了技术壁垒的三星即便面临日韩贸易的纠纷,也不至于被彻底卡住脖子。

要想知道中国电子制造企业富士康迈向三星电子的路,到底走了有多远,就让我们从手中的手机开始,一步步看看在手机的声光电这些大零件里,中国的制造企业历经十年跋涉,已经到达何方。

为什么中国生产了世界7成手机摄像头,却没有一个知名的厂家?

如果问现在高端手机最大的卖点是什么,那毫无疑问就是堪比相机的拍照功能,这背后则是日益昂贵的摄像头模组,在新的iPhone旗舰机中,摄像头模组的价格高达73美元,成了比芯片还贵的零件。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2
巨大的镜头模组,已经成为旗舰机的标配

手机摄像头是一个300亿美元的大市场,它90%的价值都高度集中在三个部件:模组、镜头和图像传感器(CMOS)。

1.  摄像头产业的最上游是图像传感器(CMOS),这是整个产业链最肥也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市场规模在150亿美金的以上,并且有着50%的高利润率。

2. 中游的镜头市场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毛利最高可达70%,有时比做传感器还赚钱。市场规模差不多是40-50亿美金,比图像传感器小了许多。

3. 最下游的镜头模组组装,是个雇佣大批的人来封装镜头、芯片等零件的苦力活。虽然市场与镜头相当,但利润率只有镜头的1/5而已。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3

从数据上看中国生产了世界7成的摄像头,但在摄像头市场,大家耳熟能详仍然是德国徕卡、日本索尼等品牌。为何一个中国知名厂家都没有呢?这需要从产业链格局上寻找答案。

模组毫无疑问是中国企业的天下,全球的50多亿颗摄像头模组,中国大陆生产了超过7成。但这是一个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功夫再高,也怕土豪,有钱就可以杀进来。

欧菲光2013年才进入摄像头模组行业,但通过从资本市场募集充足的资金,大量扩产,利用规模效应打得作为行业老炮的台湾企业溃不成军。2016年,仅仅进入行业三年欧菲光就在模组数量上就冲到了全球第一。

2017年不屑于相机模组业务1.5%净利率的索尼,决定集中精力发展图像传感器(CMOS)。于是寻求出售在华南的模组业务,欧菲光趁机花费2亿多美金的巨资盘下了这块业务。

但成功的扩产和收购并不能让欧菲光站稳脚跟,仅仅一年后,大陆的连接器巨头立讯精密又收购台湾光宝的相机模组业务杀进了这个市场,并成功打入华为产业链,本来就微利的相机模组市场很可能又要迎来一轮新的战斗。

这种惨烈的厮杀是由模组行业缺少技术壁垒所决定的,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未来欧菲光们很有可能还要面临着东南亚、印度地区企业的挑战。

摄像头模组领域,群雄逐鹿,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往上走一步的镜头领域,玩家数量就骤然减少。

相比模组,镜头是个赚钱的生意。占市场份额三成以上的是中国台湾企业大立光,它一年营收虽然只有人民币108.8亿,只有欧菲光的1/4,但利润却高达人民币53亿,比欧菲光过去5年净利润加起来的2倍还多。

不过大陆老牌光学巨头舜宇目前已经向这一领域发起了冲击。在2009年之前,舜宇光学仅仅能够生产低端镜头,量也不大。但它在陆续并购了韩国的力量光学和日本的柯尼卡美能达光学仪器,技术实力逐步提升,加之不断加码的研发投入,局面开始了扭转。

近5年的时间里,舜宇光学在镜头领域以年均超过50%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已经逼近25%。虽然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但目前大立光的毛利率依然高出舜宇近30个点,在高端镜头领域也是绝对优势,战争还在继续。

镜头的双雄对决,大陆代表团尚颇有竞争力,而再往上走一层的图像传感器,情况就比较尴尬了。

图像传感器,是整个摄像头的核心所在。卖掉下游模组业务扼守上游的索尼是该领域绝对的霸主,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年年都有10亿美金以上净利润进账。

索尼持有图像传感器最多的专利,在高端手机市场独孤求败。自iPhone 4s开始,iPhone再也没有使用过索尼以外的图像传感器。华为的P30 摄像功能惊艳全球,背后依靠的就是华为和索尼联合开发的IMX600 系列传感器,华为旗舰mate系列也是定制的索尼传感器。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4
手机厂商宣传的重点:图像传感器

所以,华为苹果两家比照相功能比来比去,但实际上却是两块索尼的CMOS在自家人打自家人。

排在索尼之后的是韩国三星,占据了20%的市场,也有不少惊艳之作,比如最近发布的小米CC9 Pro号称1亿像素,就是靠三星的ISOCELL Bright HMX感光芯片实现的。我国企业在该领域缺少话语权,主要代表厂商有格科微、思比科都难登大雅之堂,被A股热炒的富瀚微还处于门外研发阶段。

格科微和思比科都是主打低端市场的CMOS传感器,从数量上来讲,这两家尤其是格科微的出货量都非常大,在量上甚至超过了索尼,一个月就能卖出超过1亿片。但由于单价太低,在以销售金额计算市场的统计图上,甚至都被归到“Others”一栏,可见在图片传感器领域,技术领先带来的高单价是压倒性的优势。

在这个技术壁垒森严的领域,中国只拿到了一张船票:成功收购豪威科技。

豪威科技是发明CMOS的美国企业,然而面对日韩企业的进攻,节节败退到行业第三,逐渐不支。中国的财团抓住这个机会,在2016年以19亿美元的代价,将豪威科技买下,并在今年出售给了中国的韦尔股份。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为什么中国生产了世界7成的手机摄像头,却没有一个知名的厂家:因为消费者和厂商都不傻,知道镜头后面那颗CMOS传感器,才是真的决定性因素。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光学领域,欧菲光、邱钛科技等企业表面上生产了大部分摄像头,但却是干着拼接活,净利率也比富士康高不了多少,因此也没能像索尼、徕卡这样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认知。

可以说,在浩浩荡荡的摄像头大战中,大陆表面上左手收购日本资产,右手击垮台湾对手。表面上称霸摄像头市场,但真正走出富士康类的企业,也不过舜宇光学一家而已。

做了世界一半的屏幕,才知道诺贝尔奖的好处

如果说摄像头是最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卖点,那屏幕则是最重要,消费者使用最久的产品。一块色彩鲜明、画面细腻的好屏幕是高端手机最基本通行证。今年的iPhone 11 Pro 上的屏幕也足足花了69美元,是手机上第二贵的零件。

屏幕应用广泛,除了手机,电视电脑屏幕也少不了它,相关的市场加起来超过2000亿美元,比波音+空客卖飞机一年的总收入还多,可以说,屏幕是和大飞机一个级别的支柱型产业。

当然,这个大市场也是分上下游的

1.上游是材料和设备,平均毛利率50%往上走,主要有玻璃基板、发光材料、蒸镀机等核心材料和设备。

2.下游是终端产品,毛利率一般是15%左右,有时还有往下。主要是盖板玻璃、显示面板、触控面板 三个终端产品。

中国目前主要在下游终端产品上发力。盖板玻璃负责保护屏幕,显示面板负责图像的显示,触控面板负责感应用户的手指。三者像一个三明治的三层一样叠起来,共同组成了手机屏幕。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5
屏幕的三个主要终端产品

在盖板玻璃和触控屏这两个市场,由于门槛不高,基本上就是中国企业内战,而且利润越打越低。

盖板玻璃的龙头是蓝思科技,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边是算半个同行的欧菲光和合力泰不断加码,一边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比亚迪和瑞声科技高调宣布进入,硬是把蓝思科技从上市时候的创业板盈利王,打成了2019年初的亏损企业。

跨界的欧菲光也是有苦难言,作为触控屏幕老大,触控屏利润率也随着合力泰等对手的进入腰斩,杀进玻璃盖板和摄像头模组实属迫不得已。但跨界带来的多线作战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压力,当2018年产品销售出现困难时,股价财务双暴雷。

不过盖板玻璃和触控屏行业主要还是愁赚不赚钱的问题,而面板企业则要愁回不回的了本。

在传统的LCD屏幕上,中国大陆从2010年的不到4%的份额,增长到现在的接近40%,光龙头京东方一家就能占20%的市场。这种增长背后,是京东方天量的资本消耗,从2012年开始,京东方累计投资了近2000亿用于扩充产能,其中有近700亿是从股票市场圈钱。不断的增发摊薄,让京东方股价上市十余年都没能超过上市价格。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6

天量扩产带来的产品过剩使LCD面板价格一路雪崩,即使拿到了政府的近百亿补贴,京东方这8年的净利润累计也不过200亿,还不到投资额的1/10。当京东方盘算着用价格战击败各路对手时,三星却实现了在新兴的OLED屏幕上的卡位赚钱。仅仅2017年一年,三星的面板业务利润就超过300亿,比京东方赶超10年赚的钱都多。

在中国厂商埋头扩产的时候,三星预期到轻薄柔性、还能自发光的OLED必将是未来趋势。提前买断了日本Canon Tokki的蒸镀机,又和大日本印刷签订了精细金属面罩的独家协议。没有蒸镀机和精细金属面罩这几个关键生产设备,追赶者几乎没有办法单靠烧钱追赶。只能眼睁睁看着三星躺赚OLED块钱,自己却在LCD价格泥潭里拼杀。

与终端的惨烈厮杀不同的是,面板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多少有些曲高和寡的意味,基本上是美日企业的乐园。

在中国独霸的盖板玻璃行业,用来制作盖板玻璃的玻璃基板基本上都是美日称霸。比如蓝思科技90%以上的玻璃板材都从康宁处采购的大猩猩玻璃。曾经有人在网上发帖问:“苹果屏幕玻璃不是美国的吗?怎么我看是中国造的啊。”中国实际上只是把控了最后把玻璃板材切割打磨成玻璃片的环节。

至于大陆吊打台湾的触控市场,触控屏幕的三大材料:玻璃基板、PET基材和ITO靶材,玻璃基本的生产主要掌握在美日韩三国手中,基材和靶材,则被日本独断。其中的ITO靶材,制造的原料I是我国拥有的关键稀土铟,但由于不会加工,高端ITO靶材还是要从Japan Energy、东素、三井矿业等日本公司采购。

显示面板的上游更是被日本企业垄断。

在显示面板制作工艺中,决定质量高低的关键的设备蒸镀机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的Canon Tokki。 这个关键设备2017年全年产出仅仅出产了7台设备,其中三星拿下5台,京东方和LG人手一台。这直接导致了大陆在OLED产难以迅速追上韩国的麻烦,而Cannon Tokki不过是一家日本300多人的小企业而已。

蒸镀作为面板的最重要加工环节,另一件核心装是金属掩膜板。高等级的掩膜板只有大日本印刷一家生产,三星早早的跟它签了买断协议,京东方一直苦等到2017年协议到期才顺利抢购。OLED 面板非常依赖发光材料,其中毛利率最高(70%)的蓝光材料,七成供给来自于日本的石油企业出光新产。

可以说,日本企业虽然在面板下游行业溃败,但在上游材料和设备,却是借着我国扩产赚的盆满钵满。一大堆隐形冠军受点小灾小病,下游几百亿的大厂就要火烧眉毛。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7

OLED材料市场密密麻麻的美日企业

为什么中国能在面板终端市场逆袭,但上游却举步维艰?

原因很简单,在技术成熟、强调重资产投入的终端市场,谁能用规模效应把价格压到最低,谁就是胜者。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电视面板价格同比下滑30%、手机面板同比下滑15%左右,很显然,这就是赤裸裸的价格战,任何小规模、高成本的厂商最终都会被扫出战场。

大陆依靠世界第二大的金融市场和政府补贴,足以发起其他对手都胆寒的大规模投资。比如从2009年以来,京东方定增募资高达667亿,政府补贴100亿,然后开启了每年一条烧掉45亿美金生产线的强度疯狂投资。这种如同推土机一般的前进,不是其他几个东亚对手可以相比。

上游的材料和设备却不是烧钱+价格战能解决问题的,需要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一步步试错、探索最合适的材料和最优的设备。即使烧钱也很难立竿见影,而且还不是看的见的烧钱,还需要在基础理论上的重大投入。任正非、马化腾等著名企业家对基础科学的关注,确实是有的放矢。

近几十年来,日本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学者数量达到7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达到11人,基础理论环节的重视,成为强大研发实力最重要的保障。如果有人问诺贝尔奖有什么实际用处,日本材料上的强势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总的来说,中国拿下的面板终端产业是有一定技术和资本门槛,但主要还是靠进口设备+来料加工在讨生活。一堆中国大小厂商在净利率5%以下的行业里相互伤害,实属无奈。

做的了汽车电池,却没赚到手机电池的钱

如果说屏幕和镜头是最能直接抓消费者眼球的部件,那么电池就是最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部分了,超长待机和“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都是手机电池一直以来的追求。

电池是个规模在30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主要分为上游的消费电芯和下游的电池模组。

1.下游的电池模组是采购电芯后,把电芯和保护板、外壳、配上胶水,贴上商标,做成一个可以即插即用的电池。这个部分毛利率只有10%上下,扣掉费用后,净利润常年在3-4%贴地飞行,是个稍有不慎,就要关灯吃面的行业。

2.上游消费电芯行业属于成熟市场,年出货约40亿支电芯,占了电池市场一半的价值,而且毛利率高达20%-40%,利润十分丰厚。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8
四大巨头垄断的消费电芯市场

大陆的欣旺达、德赛电池业务主要集中在下游电池模组这个辛苦活上,原因也简单,终端电子产品需要就近配套。这也意味着,一旦下游电子产品组装的产能转移,电池模组的订单也会跟着转移。

电池模组企业会跑,但核心的电芯企业基本上安营扎寨在日韩。ATL、LG化学、三星SDI、村田等四大厂商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其中比较可惜的是ATL新能源,本来是中国人创立,但是2004年被日本的TDK收购,成为了日本企业的子公司,目前国内成规模的消费电芯大厂仅剩天津的力神和光宇,主要面向国产机。

除了电芯以外,充电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尤其伴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普及,业内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百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然而,在无线充电下游市场称霸的,并不是电池模组双雄的德赛电池和欣旺达,而是连接器出身的立讯精密。

早在2014年,手机无线充电还没普及的时候,立讯精密就围绕Apple Watch展开了无线充电的研发,成为Apple Watch无线充电模块的核心供应商。不但布局的早,还抢占了制高点,后面的故事就顺利成章了。从小米99元的无线充电器,到华为高端的Mate 保时捷版本,再到海外巨头三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立讯精密为其制造无线充电器。

如果要总结中国消费电子电池产业,结果或许令人吃惊。 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情况下, 消费电子电池模组双雄依然仅仅是富士康的翻版,只是把购来的电芯封装。在业务的横向拓展上,也没能抢过立讯精密,真正的是老富士康被小富士康抢饭碗。

为什么颠覆我的,叒是这个做连接器的?

声学部件主要由听筒、扬声器、和麦克风,三个主要零件市场组成。

其中听筒和扬声器是相对传统的声学零件,麦克风则是带有一定半导体性质的产品,涉及到芯片。比如新兴的MEMS麦克风是通过封装芯片做成的,是声学器件中最大的热门,出货量10年增长了18倍,一年卖出50亿只。

听筒和扬声器方面,由于声学元件组装极其复杂,在智能机兴起的时期,依然需要依靠大量手工而非自动化器械,因此中国厂商得到了较快发展,瑞声科技和歌尔声学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光瑞声科技一年在这上面营收就有87亿人民币。

但这种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难免招来中国同行的追击。2017年立讯精密入股台湾地区的声学厂家美律后,大举跨界抢夺订单。仅仅一年后,瑞声科技利润就下降了29%,歌尔声学的利润也大跌59%,两者股价双双腰斩。立讯还抢下了声学新的大热门市场,苹果AirPods耳机7成的订单,对此歌尔和瑞声却无可奈何。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9
新款的苹果耳机,主要代工订单被立讯拿下

在最高端的MEMS微型麦克风方面,中国的两大声学巨头表面上与美国娄氏电子打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美国的楼氏电子是MEMS麦克风曾经的霸主,1969年,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后,宇航员尼尔从月球发表的讲话正是使用了娄氏的声学设备进行放大。有着老牌麦克风制造商的口碑,也是MEMS麦克风的发明者,目前占据近半的MEMS麦克风市场。

中国这边,新兴的歌尔声学则是占据18%市场份额的第二大厂,老牌声学厂商瑞声科技也紧随其后,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

表面上,中国厂商似乎几年内就做到了和老牌美国厂商平起平坐,但实际上娄氏电子可以自主设计核心的MEMS芯片,而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则都必须从上游的英飞凌(Infineon)和欧姆龙(Omron)采购。所谓的MEMS三分天下,其实是欧美芯片的三分天下,即使现在歌尔开始有少量MEMS芯片出厂,也无法改变格局。

应该说,声学双雄在不少领域已经深入声学上游,但是一方面核心芯片没有突破,依然依赖上游,另一方面,跨界而来的立讯来势汹汹、咄咄逼人,也反映了行业的门槛远没有预想的高,所谓的声学霸主离富士康,究竟还差几个立讯,依旧是一个难下定论的事。

当一个个梳理行业龙头,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每个表面上的行业龙头都是面目模糊的多面手。

摄像头龙头欧菲光,镜头模组业务只占营收的61.85%,传统强势业务触控膜,占据了20.51%的份额。

声学龙头瑞声科技,声学器件营收却只占48.18%,马达、玻璃等后期切入的业务,占营收的比重同样达到了40.04%

触控巨头合力泰,触控业务只占营收47.32%,摄像头模组却高达20.44%。

蓝思科技倒是没有跨界,但是跨到它地盘的人却排起了长队。比亚迪、联创电子和东旭光电都在虎视眈眈。就连声学巨头瑞声科技最近的一笔128亿的投资中,也带上了3D曲面玻璃。

当然,最不得了的还是打满全场的立讯精密,从连接器起家,横扫无线充电模组,进军声学耳机和部件,顺便还做了点摄像头模组。事实上这个横跨多个领域的苹果产业链巨头的市值已经接近3个联想集团,2019年预期的净利润更是相当于7个联想集团。

所以网友们也不要老拿联想和华为对比了,电脑组装厂联想正确的对比对象可能是华为和苹果产业链上的公司。市值上看,京东方相当于2个联想,舜宇光学相当于1.9个联想,蓝思科技相当于0.8个联想,歌尔声学也是0.8个联想。这样看起来就匹配多了,十八线明星就不要老蹭TFboys的热度了,正确的对标对象应该是抖音网红。

根据传统的理论,应该是越专精的公司,产品竞争力越强。在中国跨界最多的立讯精密却成为了最大赢家,市值比被跨界领域的龙头公司加起来还高,可以理直气壮的发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表情包。但仔细一想,它也没跨界,大家拼的不就是精密组装吗,立讯擅长这个啊。

这种尴尬背后的真相是:所谓的强大的中国制造,很大一部分还远没有技术护城河,维持他们表象体面的是加工组织能力。

不少佼佼者已经开始尝试着把“中国制造”四个字填实,切入镜头的舜宇、投产电芯的欣旺达、尝试MEMS芯片的歌尔。他们在尝试摆脱市占率高达70%,净利润连5%都没有的窘境。

如果我们梳理电子零件制造龙头的财报可以发现,中国零件商已经出现了两个梯队:

第二梯队:扒下外面光鲜市占率背后,还是富士康型企业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生产模组比例较高的公司,表面上营收增长较高,号称行业龙头。但净利率不到4%,研发支出只有可怜的1%-2%。 

像欣旺达和德赛电池的净利润率已经跌到了4%以下,而欧菲光在不断拿下第一的同时,利润率也是一路走低,在2015年就跌破了3%,2018年更是因为激进的市场策略暴雷出现了亏损。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些模组集成商,即使比手机组装往上走了一步,未来也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第一个梯队:已经迈离了组装的三星型企业

这类企业开始有不低的研发支出来不断改善工艺水平,保障利润率。利润率往往能达到7%-8%,研发也能超过5%。如立讯精密的研发支出达到了营收的7%,蓝思科技则超过了5%。

再往上走,就进入基本元件的制造领域,净利润率会大幅攀升。在这个深水区,中国企业还难以称为一个成建制的军团。

电子黄金十年,中国仅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组图) - 10

中国电子龙头,超过一半在4%净利润红线以下的

综上所述,结论很清晰:中国电子行业的黄金十年,有辉煌,有成就,但仍然只有半只脚迈出了富士康。

而在未来,一定是电子加工企业大分化的时代,凭借模组加工能力四处跨界的存量大战告一段落,几个加工组织能力最强的企业会击垮大部分对手;而切入上游成功的攻坚胜利者,则会开启新的成长曲线,两大军团的差距会越来越远,最终富士康的归富士康,三星电子的归三星电子。

这也意味着“黄金十年”的结束,“掘金十年”的开启:能走出富士康模式的企业,还有十倍增长空间;无法摆脱低附加值宿命的企业,永远将在原地打转。

关键词: 富士康科技电子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志勤嚴美-王小羊
志勤嚴美-王小羊 2019-11-28 回复
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没人愿意搞研发。 今天投资,明天赚才是安全的。 这造就了今天的格局
Olivia小鸟
Olivia小鸟 2019-11-28 回复
当年日本本土卖彩显时候,中国人能买到个黑白都已经乐的不知南北了。给人家做包装盒都不配,ibm 苹果满世界卖电脑时候中国有个**,谁听说过什么叫计算机。这么多年赶上时代,参与其中还不满足,讲风凉话,当那些发展百年的工业国是白混的
圍脖兔_獅紙貓
圍脖兔_獅紙貓 2019-11-28 回复
一点幸福感都被你搞光了,老子得去看看新闻联播了。
_bE_Be_
_bE_Be_ 2019-11-28 回复
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没有对私有财产的承认 奋斗一生到头来也还是“生无片瓦,死无寸土”
CHH-hzy
CHH-hzy 2019-11-28 回复
山寨的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