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看展 | Maragaret’s Gift - 画画和投资房
周六阴沉,悉尼的空气质量指数80,新州二级限水令,悉尼天文台山丘上的草都黄了,就看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拿这一小桶花洒,徒劳地给门前枯萎发蔫的植物洒水。
来看Maragaret’s Gift的特别画展。
Margaret Olley是澳洲慈善家,她的信托基金会收藏购买了很多艺术品,捐给澳洲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她本人在2011年已经去世了),她在澳洲艺术界很有名,自己本人也是专业画家,而且作为模特被画过两次,两次帮助画家得到了澳洲头号艺术比赛Archibald Prize的第一名。
第一次是在1948年,澳洲画家William Dobell给Margaret Olley画了一幅肖像,获得了当年的winner of Archibald Prize 1948(oil on linen 114 x 86 cm),这是画家回应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和雷诺阿(Renoir)风格的名作。这幅画现在在新州美术馆。
第二次就是在她去世前,画家Ben Quilty画了她,成为当年的winner of Archibald Prize 2011(oil on linen 170 x 150 cm)
Margaret Olley 上中学的时候,她的绘画才能引起了她的美术老师特别注意,老师说服Margaret Olley的父母送女儿去艺术学校进修,一开始在布里斯班中央技术学院上课,后来搬到悉尼,在East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就是后来的National Art School)学习艺术文凭课程,1945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来看一下她自己的作品。
Boobah landscape 1962,这幅很塞尚
Basket of orange, lemons and jugs 1966
都是她画的
现在进入本文重点,咳咳。。。
作为职业画家,应该不能说她是大师,即便史上的大师,靠画技活一辈子也是屈指可数的,里面有个很残酷的事情:靠艺术吃饭,太不靠谱了!
所以在现实中,父母吭哧吭哧鸡血鸭血的让孩子学琴拉琴、足球芭蕾、绘画。。。比孩子还要艺术第一的那种,然而,孩子突然有天来说要当音乐家、要当运动员,要当画家。。。结果家长当场昏倒,原形毕露。
这,真的不能怪家长是“叶公好龙”的,我越来越理解家长们。
我们来看看Margaret Olley的艺术之路,给大家正面的例子。
Olley在悉尼上美术学校时的同学闺蜜叫Margaret Cilento,1940年代她们两个一起租在Mchahons Point的一个unit里(想象那里肯定风景很好),Olley认识Cilento的爷爷,Howard,Howard是一个生活简朴住boarding house的人,但是买入艺术品捐给学校的人,Olley后来成为艺术品捐赠者就受了Howard的影响:buy...and give it away,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人!
下面一幅是Margaret Cilento 1954年画的Olley的肖像,另外一幅是Cilento画的静物(1947年),我觉得画的比Olley好很多,嘻嘻。
1964年Olley在Newcastle开个人画展卖出了画,有了一点钱,她就开始买房子了。她的第一个投资在悉尼(好像是在Paddington),她买一个house,改成了两个flat,同时她自己住在加出来的阁楼上,两个flat全都租出去了,有了持续的租金收入,她就继续买房子:在随后的5年内在Newcastle买了8个房子,全部都重新翻新再租出去,从此她的现金流就开始牛逼了,而且稳定而持续。
Olley画的Newcastle Harbour (1970-1971)
投资房给她追求艺术的自由,给了她时间的自由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更让她成为很多画家的mentor(估计那些画家都很穷),最了不起的,让她开始成为更多公共美术馆和博物馆艺术品的捐赠人。
她一辈子都保有在Newcastle的一套房子,她自己就住在老房子里并在那里画画,她供不起家里装电话,所以每次要走到她那条街的另一头的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给自己妈妈,打电话给各种handyman和中介,管理她的一大堆投资房。有一次这条街上的邻居William Bownore邀请她来自己家里打电话,大概是她太多次路过William的家去那个亭子打电话了。
William对olley影响巨大,因William也是一个慈善家,买入艺术品然后捐赠出去。Olley自己写的很意思:it was exciting to think of him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collecting art - when I was only collecting mortgage. 人,当你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真的会激励到别人。
这应该是她的转折点,原先她年少时在悉尼学画时闺蜜的爷爷Howard给她种下种子萌芽了。她后半生巨大的成就,原点就在这里。她靠一直买房子积累了财富,供她自己继续画画和持续不断地外出旅行,交友看画买画,她一生开了90多次个人画展,没有投资房的收入肯定是不行的。少年立志要搞艺术的人我觉得还是要好好学习,不要放弃有一份主业收入,或者在投资上用心,这样才好啊。现实世界需要理性爱艺术的人。
网友Sandy说:“她绝对是真爱艺术的的人。因为爱艺术,所以队生活的其它要求就低,只要住阁楼就行。同时又是理智的投资者,保证了自己自由追求艺术的条件。同时又捐赠艺术品给博物馆,让艺术滋养大众。良性循环,太赞了。”
我看到看到Sandy给我朋友圈里留言,突然想起了局部里提到的大都会博物馆大堂五个巨大鲜花的捐赠者 - Mrs. Lila Bell Wallace -读者文摘的老板娘,她1922年就捐了400万美金给大都会美术馆,并承诺永久负责鲜花供应,现在算一下她身前身后100年来 这些鲜花已经花了四亿美元。
网友Alice说:“任何科学、艺术、慈善背后都需要持续稳定的金融运营、基金、房地产等管理。诗和远方都需要现金流的强力支持。” 我觉得说的太对了,从我们个体来说,在培养孩子平衡现实工作、真爱艺术等各种方面的时候,还是要理性而坚持,不狂热也不放弃。
谢谢收看,画展到3月22日,@S.H.Ervin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