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博士毕业,哈佛双料华人女科学家,不考100分可能会更好(组图)
我不想说她是华人科学家,我不想说她是女性科学家,我觉得最合适形容庄小威博士的词是——世界顶尖科学家。
庄小威是哈佛大学的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又是化学,又是物理,又是生物,别人在一项学科上做出成就已经很难,她哗啦一下子把基础科学囊括了大半。
有一个有关庄小威的奖项介绍是这样写的——
两位大学教授的女儿,致力于生物分子研究,开创了一种成像方法使微观细胞结构变为可见。
庄小威曾是名震中科大的天才少女,15岁上大学,25岁博士毕业,34岁晋升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遇言姐很喜欢看庄小威的演讲,她的面孔消瘦而憔悴,但又那样的兴致勃勃,你可以感到那种纯粹的,把科研当作享受的愉悦。
庄小威今年50岁了,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她还有很多可以尝试。
边听评书,边写物理作业的天才少女
今年50岁的庄小威是江苏如皋人,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仅仅相距10分钟的路程。
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总是在学习和科研中自得其乐。
“我爸对他做的东西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满足感,我觉得我也有这种满足感。”庄小威说。
一次,父亲提问小威的哥哥,桌子上的一杯水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哥哥说出了重力以及桌子对水杯的支撑力。
父亲问孩子们还能不能想到其它的力。
庄小威回答:“也许是空气。”
这个回答令父亲高兴不已。
当时,庄小威还没有上小学。
庄小威从小就是个天赋禀异的孩子。
幼年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没上过幼儿园,5岁入学直接上二年级,10岁离家去北京和苏州读科大少年班预备班,自己照顾自己。
庄小威是第一届苏州中学科大少年班预备班的学生。
那一年,预备班从全国招了22个学生,其中,女生只有5个。
当年的物理老师对庄小威印象深刻。说她上课十分专注,考试经常是第一名。
中学时,庄小威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比赛第一名。之后,15岁的庄小威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入科大少年班。
在少年班读书时,庄小威有两件流传下来,学弟学妹口口相传的事——
一件是边听评书边写原子物理作业,一件是四大力学考试门门都是满分。
遇言姐一直认为,物理是给最聪明的人学的。
上大学的时候,遇到物理系的同学,大家都要赞一声wow。
在少年班,庄小威对物理发生了强烈兴趣。物理的严谨与对称,让她痴迷到了几近病态的程度。
“物理非常非常的美,很合我的口味,不要死记硬背,注重逻辑推理,一连串下来,理解了也就全部学会了。”庄小威说。
庄小威还是名文艺青年。
四年级时,庄小威第一次读《红楼梦》,觉得这是天下最好的书。
读完之后,她很伤心,不是因为小说的悲剧结尾太凄凉,而是因为这么好的一本书读完了。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庄小威几乎每天都在重读《红楼梦》,一遍遍读来很多地方都背下来了。
许多年后,庄小威已经是哈佛教授了,她仍然喜欢小说和电视剧,毫不讳言自己爱看婆媳矛盾、家长里短这些“恶趣味”的故事。
她仍然喜欢一心二用,一边放着国产电视剧,一边搞她的科研实验。
而且,不管怎么折腾,她的眼睛都是1.5,从来没戴过眼镜。
“能证明自己是错的
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19岁时,大学毕业的庄小威进入加州伯克利读研。
90年代初的美国跟现在大不一样,那时候的美国开放自信,不吝给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机会。
庄小威说,当时美国的科研环境真的很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任何事情,天空才是极限。
在伯克利,庄小威师从华裔物理学家沈元壤先生。
与那个年代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学生一样,庄小威习惯于服从权威,认为书上写的都是对的,教授说的都是对的,论文写的都是对的。
是沈元壤先生教给她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沈元壤告诉庄小威——
“不要轻易相信前人的结论,甚至不要相信自己的结论。
对于学术问题要反复论证,去证明自己大概率是错的。即使最后已经找不到什么漏洞了,也不能说这就是一个真理,只能说它离真理非常接近。”
读到沈元壤先生的这段话,遇言姐的心中充满了敬佩,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和谦卑,对真理的敬畏。
▲庄小威研究出的生物细胞分子成像技术,让不可见变为可见
▲庄小威用自己开发的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STORM,展示了细长的神经纤维(轴突)如何每隔180nm就被肌动蛋白的环加固
庄小威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精神。
在她的科研生涯中,庄小威时刻保持怀疑态度,小心翼翼地避免太过希望自己是对的,从而导致潜意识让实验结果变得不客观。
“能够证明自己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庄小威说。
说到这儿,遇言姐想起来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生物学家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
小保方晴子正是犯了太希望自己对的错误,在没有足够实验依据的情况下,贸然发表论文,搞到身败名裂。
后来,被撤销论文,撤销学位,取缔科研资格的小保方晴子仍然坚持自己发现了新的细胞现象,也是因为太过渴望成功,而无法正视客观事实了。
由此可见,身为科学家保持客观立场是多么重要。
博士毕业后,庄小威计划留在大学做科研。
斯坦福大学有意聘她,庄小威一度十分得意,觉得自己一毕业就是大学老师了。
不得不说,名校对教职资质把控严格。
考察后,斯坦福大学认为庄小威没有做过博士后,科研经历不完整,最终没聘她任教。
大失所望的庄小威哭了一整天。
后来,庄小威说,自己当时的伤心是出于虚荣,而不是惋惜失去了科研机会。
痛定思痛的庄小威沉下心来在斯坦福做了3年博士后。
苦不堪言的博士后经历,被庄小威认为美妙极了。
她说,没有比博士后更快乐的阶段了,不需要考虑其它东西,唯一要做的就是学问。
也是在这期间,受到老师朱棣文的启发,庄小威从物理转向了生物。
在此之前,庄小威没有上过大学生物课,不知道DNA和RNA的区别。
有两年她什么也做出不来,哭了很多次,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后来,庄小威说,斯坦福建议自己做博士后是对的。
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地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方法、积累思想,这对科学家至关重要。
“不考100分可能会更好”
华人圈一直因为庄小威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耿耿于怀。
其实,即便没有诺贝尔奖的加持,庄小威也是顶尖级科学家。
她发明的单分子成像技术,被全世界实验室广泛应用,足以让她在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留名。
此外,庄小威解释,做研究首先缘于热爱,其次是对人类有贡献,刻意朝着一个奖项去做,并不是自己的人生规划。
▲庄小威的先生也是一名科学家,她说自己经常因为陪伴女儿的时间太少而感到难过
哈佛的博士生都知道庄教授特别tough(强硬而难搞),要报名庄小威的实验室需要一颗强心脏。
庄小威不是故意刁难学生,她自己每天从早晨10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不休周末,不放假。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务必对科研报以极大的热忱。
▲2018年,庄小威获得科学突破奖,奖金数额为300万美元。她从扎克伯格手上接下奖杯
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庄小威认为有4点很重要。
第一,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
庄小威从小就想做科学家,“因为很省事儿,没有外界干扰,一门心思想做好学问就行”。
第二,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
眼光和格局决定成就的大小。很多人喜欢做冷门的课题,觉得会比较容易出成绩,但大量人关心却束手无策的课题更值得去做,意义也更重大。
第三,持之以恒,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
舍得花很长的时间去做难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急于出成绩而捡便宜。“贪图便宜是很短视的行为,你做出来的成就也有局限。”庄小威说。
第四,科研需要一点幸运。
熬过了最初空空无所得的两年,庄小威终于做出了很棒的成果。
“我必须说,我是非常幸运的。”她说。
此外,在庄小威的故事中,令遇言姐印象很深的是,她后悔自己考100分。
前文提到过,大学时代的庄小威,四大力学都是满分。
但是后来,庄小威反省到,自己在执着于满分这件事上花的精力太多。
考95分,花95分的力气就能够达到。
但若从95分到100分,这最后的5分需要大量的额外努力。
“说不定不考100分更好”,庄小威说,“把时间用来多学些东西会更有价值,执着于追求完美有时候会浪费时间”。
庄小威的一些同学如今已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她也曾有带过的学生博士毕业后直奔华尔街。
这些人提起庄小威无不是满满的敬意,佩服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寂寞的科研路。
搞学术如同打仗,一将功成万骨枯。
庄小威今年50岁了。
她的人显得憔悴而苍老。
在私下里,她的话不多,态度也温和,甚至有一点羞怯。
她聊天时语速很慢,面无表情,似乎在想别的什么。
但一旦站上讲台,她立刻变了个人,悠游自在,语言流畅,用词优雅,语法准确,整个人都在发光。
庄小威说英语的声音太好听了,即便是看不懂她的研究,我也能听好久她的讲座。
她外形非常朴素,从不化妆,不讲究穿,多年来留着短发,全身上下有一种求仁得仁的感动。
看着庄小威,你会感到,她是真心爱着科学,并且为此付出良多。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天才,但像庄小威一样,献上自己的灵魂,不辜负自己天分的人不多。
追随真理,无问西东。
找到自己的天赋与热情,一辈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获得真实意义上的满足。
这是多么坚韧而幸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