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0日 17.5°C-20.2°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33岁感染男子死亡,她一句话惹怒全网:疫情难题,谁也逃不过(组图)

2022-04-30 来源: 李月亮 原文链接 评论16条

本文转载自李月亮,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上海最近每天都有几十位新冠感染者死亡。

基本都是有基础病的老人。

但也有一位33岁的感染者,打过两针疫苗,却突然心脏骤停,离世了。

新闻底下,人们又在争论该清零还是躺平。

有个女漫画家惹了众怒。

她大体是反对清0的,在微博和网友讨论。

然后一个山区基层的公务员留言,说如果大规模感染的话,山区的留守老人恐怕很危险。

女漫画家就特意发了条微博回复他:

上海33岁感染男子死亡,她一句话惹怒全网:疫情难题,谁也逃不过(组图) - 1

这条微博,惹怒了很多人。

现在网上特别多人在骂她。

确实很让人生气。

不过骂完之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眼下的疫情困境。

老实说,她讲的,可能也是当下不少人的心声。(只是没什么人敢这么直接说出来)

——我为什么要为了一些不认识的老人,去牺牲我的生活?

如果只是不能遛狗还好。

要是没有收入、还不上房贷呢?

要是得了重病不能去医院呢?

好像确实也是挺难。

疫情里面,我们每个人的处境都不一样。

所以最近大家都在争吵不休。

大到清零还是躺平,小到要不要囤菜。

都有争议,都是难题。

今天我捋出几个被讨论最多的难题,说说我的观点和建议。

01

囤菜难题

上海有多缺菜,大家都知道了。

而上海人的匮乏感,隔空传给了全国人民。

其他城市有了疫情,人们第一反应都是抢菜抢菜抢菜。

结果嘞。

广州人抢了一大堆菜,吃不完。

北京人抢了一大堆菜,吃不完。

有人头一天囤了七千块钱的东西,第二天就收到政府发的蔬菜包。

“全家都开始拼命吃菜,否则囤的菜要扔一大半。”

一个北京人说。

所以,要不要囤菜,现在真是两难

不囤,怕真缺。

囤了,怕真吃不完。

这事怎么解呢?

我的建议是:

一般到这种时候,就做适当准备。

“适当”在这里不是一个虚词,是重点。

意思是,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紧张。

适当准备出一家人十天左右的菜,比较合适。

缺也不会缺很多,剩也不会剩很多。

不光囤菜,人生里其他事情也一样。

当面前有两种可能,又实在判断不出会是哪一种。

那就两边都做适当的准备。

尽量保证出现哪种可能,都不会傻眼。

不求利益最大,但求损失最小。

02

贫富难题

疫情早期,很多有钱人晒自己收到的奢侈品礼包。

精致的点心、水果、餐食,看起来真是令人称叹。

上海33岁感染男子死亡,她一句话惹怒全网:疫情难题,谁也逃不过(组图) - 2

这事在网络热传以后,引起很大争议。

有人说我们都吃不上菜了,你还在那炫耀自己吃不完扔掉的精致下午茶,有没有人性啊?

但是对方也十分不服:人家就是送了呀,我晒晒怎么了?你心理不平衡是你的问题,凭啥干涉我。

双方争执不下。

这事怎么解呢?

我的想法是:

双方都要重温一下老祖宗的告诫: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多要求自己一点,多宽容别人一点。

有钱人要知道,虽然你享受自己的生活,理所当然。

但在别人没饭吃的时候,你吃肉不要吧唧嘴。

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同理心。

而另一边,普通人也要明白,有钱人怎么生活,是人家自己的权利。

你心里再不舒服,也没权利指手画脚。

如果实在看不下去,不如化愤恨为力量,好好去奋斗,争取自己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03

精致难题

还有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问题。

但本质截然不同。

之前网上很多照片,拍有些上海人做核酸时,打扮得精致讲究。

上海33岁感染男子死亡,她一句话惹怒全网:疫情难题,谁也逃不过(组图) - 3

然后争议又来了。

有人说这些上海人心真大,都吃不上饭了,还整这套,哗众取宠。

也有人觉得打扮漂漂亮亮做核酸挺好的呀,这是人家的自由。

这事怎么解呢?

我坚定地站后者。

精致生活没有错。

尤其在艰难的生活里,依然保持精致,这是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化妆、读散文诗、穿真丝旗袍、喝咖啡红酒……这和“吃肉故意吧唧嘴”不一样。

这不是炫耀,不是嘚瑟,不是冷漠。

这只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只要没有侵扰到别人,就必须被允许。

否则,如果你邋遢就希望所有人都邋遢,你庸俗就要求所有人都庸俗。

这世界还会好吗?

04

感染者难题

之前有个新闻:

一个上海阿姨,确诊新冠,发烧了。

社区接走了她,想送去方舱。

可是方舱满了,进不去,阿姨又被送回了小区。

然后问题就来了:

很多邻居不同意阿姨再回小区,怕她成为感染源,传给更多人。

阿姨就回不了家。

可是又去不了方舱,据说发着烧独自在小区门口等了几个小时。

这个新闻也引发了争议。

阿姨是真的很可怜。

但邻居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奥密克戎传得这么厉害,楼里面住着一个确诊的阳性感染者,确实会让邻居感染风险大增。

我问了几个朋友,“如果你的小区出现阳性,你让不让她回?”

大家答案都不一样。

有说可以的,有说不行的,有说“不行,但会帮她找去处”的。

那这事儿怎么解?

单纯从邻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没有正确答案。

可不可以,都有道理。

关键是,做选择的人,要逻辑自洽。

如果别人感染了,你坚决不让她回。

那将来你自己阳了,别人不让你回,你就得毫无怨言地接受。

如果你希望自己阳了,还想回小区。

那别人阳你就得接受人家回。

但是,要是别人阳了你把她骂出去,自己阳就理所当然觉得应该回,那你就必须好好反省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你要不要帮加班的同事干活,要不要给困难的亲戚借钱,要不要痛骂忽然来电的推销员……

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你可以不借给亲戚钱,只要你缺钱时也绝不找他借,就行。

对于不犯法的事情,只要对自己和对别人,都用同一个标准,同一套理论,就行。

但是千万别自己和自己打架。

别人找你借钱,你毫毛不拔。

回头你找别人借钱,就觉得对方应该倾囊相助。

光想赚便宜,一点亏不吃。

这种人,最烦人。

05

老人难题

还有个很扎心的新闻,可能大家都看过:

上海有个独居老人,和女儿家相距27公里。

33岁的女儿很孝顺,平时每周来给爸爸做菜,准备得妥妥当当。

但是疫情封控,女儿过不去了,老爸吃饭成了大问题。

女儿焦急地找了个外卖小哥帮忙送饭。

小哥很仗义,千辛万苦送了,还不收钱。

老人的女儿给他充了200块话费,不想被很多网友嫌“太少”。

网暴之下,女儿跳楼身亡。

这事之前也传得很热。

不过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网暴和自杀。

其实这事还有一个点,很值得关注。

就是独居老人的生活。

这次疫情里面,出现了太多陷入了困境的独居老人。

吃不上菜的,吃不上药的,有病没法及时就医的……

真的很可怜。

这事儿怎么解呢?

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成年子女,尽量跟父母住得近一点。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有可能的话,能同城尽量同城,能同小区尽量同小区。

最理想的是让父母住在几公里以内,自己走路可以到的地方。

尤其是独生子女。

在做买房、安家等人生规划的时候,就要把这件事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越早考虑,越可能达成。

最后你会发现,跟父母住得近真是特别方便。

不但可以节省大量路途折腾的精力,还很方便平时互相照顾。

万一老人有紧急情况,也能及时处理。

第二个建议是:

尽量跟独居父母的邻居搞好关系。

最好跟他们互留一下电话。

有土特产啥的给人家带点。

这样一旦父母有点啥事,就可能第一时间得到邻居的帮助。

甚至邻居也会不自觉地留意你父母的情况,发现不对,及时告诉你。

对独居老人来说,邻居这双眼睛非常重要。

远亲不如近邻啊。

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只是现在城市里的邻居,平日交流少,感觉冷漠。

但真要有事,比如这次的上海,邻里互助的热情其实是很高的。

06

认知难题

这里要给大家澄清一个误会:

其实啊,不是所有上海人都在挨饿。

有相当一部分上海人,还是有吃有喝,生活比较正常的。

我们之所以产生“所有上海人都很惨”的错觉,是因为媒体大多专挑特别惨的人,突出写。

当然,这也不是媒体都坏,都罔顾事实,都哗众取宠。

而是这种特别惨的,确实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只是当媒体一窝蜂地写那个最惨的,就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误认知。

那这事儿怎么解呢?

我的建议是:当你看到一篇文章,写一个上海老人特别惨。

那就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是“这个老人特别惨”。

而不是“所有老人都很惨”。

但同时也要知道,就算只有一个人这么惨,也是必须报道的,更是不能忽视的。

因为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存在漏洞,需要及时修补。

否则,漏洞就可能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的老人陷入困境,迟早殃及你我。

07

资讯难题

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

人和人的观点,非常分裂。

月亮公号的后台,经常收到读者留言。

有时两个人挨在一起留言,感觉都不像一个世界的。

一个说“张文宏有学问、有良知,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一个说“张网宏这个汉奸走狗,必须判他无期”。

类似的反差比比皆是。

为啥会这样呢?

首先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三观不同。

而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模式,严重加剧了这种分歧。

我们现在的媒体平台,大多是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送信息。

你喜欢明星八卦,就玩命给你推明星八卦,让你觉得明星就是全世界。

你关注俄乌战事,就玩命给你推俄乌战事,让你以为全世界只有这一件大事。

甚至,你爱看阴谋论,就会收到很多支持阴谋论的文章或视频,让你越来越对阴谋论深信不疑。

你相信美国特效药,就会收到大量关于美国药如何有效的文章或视频,让你深信自己判断绝对准确。

时间长了,大部分人就都生活在自己打造的“信息茧房”里。

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看了很多讯息,博览百家。

但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可能大多是重复的,无效的,极端的,甚至错误的东西。

它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巨大的偏见。

然后往左偏和往右偏的人,观念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完全无法达成共识。

一旦相遇,就都觉得对方是不可理喻的傻X。

没有人会相信,傻X竟是我自己。

那这事儿怎么解呢?

我的建议有两个:

第一,千万不要守着一个平台获取资讯,也别只听一个人的分析。

那是信息茧房的温床。

最后不时去看看其他平台,听听其他人的观点。

看官媒的新闻,也看亲戚的朋友圈。

听重量级大V讲解,也听普通大爷大妈说事。

各种信息都收到,你才可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第二,永远记得一句话:

我不一定全对,他也不一定全错。

不管你看到什么样的观点,都不要第一时间否定对方。

保持开放的态度,听一听别人说的话。

同时也要永远记得,任何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

如果有一个博主一直赞美中国、不提它的任何缺点,或者一直贬低中国、不提它的任何优点,这肯定都不客观,我们一旦发现,就要打个问号。

然后慢慢去发现那些愿意尽量客观地讲述和分析的人,多听他们说话。

他们的话,可能不那么激情过瘾,但那才是最健康、营养、不偏颇的。

08

文明难题

这场疫情让很多人警觉:原来大城市美好的生活,那么脆弱。

一次病毒的袭击,就拉下了它光鲜亮丽的面具。

仿佛昨天还是车水马龙的繁荣。

转眼间空荡荡惨兮兮,像大幕落下的舞台。

让人意外,也让人沮丧。

这事儿怎么解呢?

我觉得大家不必过于惊讶。

因为人类文明本身就是脆弱的。

换句话说,我们人类塑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可能毁灭的。

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要以为有了文明,就永远告别了野蛮。

有了锦衣玉食,就永远不会忍饥挨饿。

有了高楼大厦,就永远不必荒野求生。

那可真不一定。

其实现在所有表象的美好,都是建立在蛮荒的基座之上。

那些艺术馆、高脚杯、繁华街头、礼貌问候,其实都很脆弱,都可能在瞬间倒塌,瞬间露出粗粝、破烂、野蛮的本色。

而看到这个本质之后,我们就应该格外珍惜,那些拥抱美好文明的时刻。

珍惜舒适的家,美丽的公园,秩序井然的公交,应有尽有的超市……

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永恒的。

09

安全感难题

如果一切都可能失去,那我们就会活得很没有安全感。

这次疫情,也的确让人感受到了这一点:

好好的日子过着过着,忽然就不能上班了,不能收快递了,不能去买菜了,甚至连家门都不能出了……

感觉生活瞬间失控了,心中涌出很多慌张和不安,

以前人们大多是从别人的故事里,听说“突发意外”这件事。

而这一次,我们集体经历了一次“意外打击”。

并且集体意识到:岁月静好和人荒马乱之间,其实只差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

然后集体产生了一种不安。

这种感觉有点糟。

但危机感被唤醒,其实不全是坏事。

因为人活着就是要居安思危的。

有一件事,可能很多人没想过:

我们绝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都太依赖外部环境了。

吃的穿的要去商店买。

房子要让开发商建。

用水用电要靠国家。

生病生孩子得去医院。

连网购都得有快递小哥送……

这些本来是好事,让我们活得轻松舒适。

但任何好事都有坏的一面。

人如果太过依赖社会,就会被绑架在整个社会体系内。

外界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使我们陷入被动。

行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房价不稳定、甚至小区物业不稳定,都会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可能也是现代人缺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看起来是丰衣足食幸福安定。

内心却总弥漫着一种无力的失控感。

因为我们的幸福,太依赖国家,依赖行业,依赖老板,依赖客户,依赖孩子老师,依赖外卖小哥……

我们很难确定,今天拥有的幸福,明天会不会依然属于自己。

因为太多东西,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

那这事儿怎么解呢?

我们怎么在充满不确定的生活里,保有一份安全感和掌控感?

我的答案也很简单:多做一些储备。

力所能及地,多攒一些钱,多掌握一些生存技能。

多一些储备,就多一点安心。

然后再多说几句。

这几句很重要:

疫情可能要持续很久。

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更久。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许不会像疫情前那么风调雨顺、温暖如春了。

大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被裹挟着共同前进很容易。

万一日子艰难,就很考验每个人的储备了。

如果冬天要来,大家一定要提前搭好小窝,备好棉袄。

所以,请务必好好想想你的小窝和棉袄是什么?

可能是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所以珍惜你的工作,没有很大的胜算别辞职)

可能是卡里实实在在的存款。(所以投资要谨慎,贷款不要太多)

可能是身上有几个谋生的手段。(所以要练好主业,考虑副业)

可能是周围多少有点朋友人脉。

可能是健康状况不错的身体。

可能是会做饭、懂急救、能修马桶的生活技能……

不一定都有用,但是显然,储备越充足,抵抗力就越强。

10

生活总有难题

这一场疫情,像一场噩梦。

但人这辈子,谁还不做几场噩梦。

其实生活里总有层出不穷的难题。

人的使命,就是一点点去破解这些难题。

想想,要是咱们总是能把一大堆问题咔咔咔地解决掉,总是有办法让自己过得风生水起,那不也是很值得骄傲吗。

所以,不要悲观,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活着,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病毒来了,咱们打病毒。

冬天来了,咱们穿棉袄。

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只要咱不怂,就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日子还很长,春天总会回来的。

本文转载自李月亮,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6)
FCCP
FCCP 2022-04-30 回复
纯萃道德绑架!不能因为你身体弱就把别人全锁在家里,你只能把自己锁在家里,要锁在家里的只能是那些老弱病残,而不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
就那样就这样
就那样就这样 2022-04-30
远的不说就说你的亲戚朋友 你的父母 你的家族没有老人吗😑 你有为你的爱人和孩子考录过吗 😑 华人注重家族的团结有爱与传承 一个只顾自己的自私自利的人已经失去了华人的精髓 也就不是华人了
楠楠楠楠楠秀
楠楠楠楠楠秀 2022-05-01
傻子又来了?
h呵呵
h呵呵 2022-05-01
都是独居的话,你这个理论还能说的过去,可是那是上海,随便一套房都要五六百万,一千多万房子也很平常的上海。有多少在上海买房的外地人是三代同堂的?老的卖了老家的房子而中间的出首付,还是生了碎钞机一样的小的。又有多少上海本地人的底层人民也是三代挤在一套房子。
猪小VIII
猪小VIII 2022-04-30 回复
但凡有良知的人不会说这样的话。
铁线莲
铁线莲 2022-05-01 回复
清0是不现实的
h呵呵
h呵呵 2022-05-01 回复
太大的城市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了
vivienne_lxx
vivienne_lxx 2022-04-30 回复
清零应该可以不等于封控,放任次生灾害,同理放弃清零不代表允许传播,为什么都要那么极端呢,上海封城的苦我已经受了,我也不希望其他人能感同身受,总之,我相信不一定非要封城才能阻碍传播的
Wink行
Wink行 2022-05-01
是的,没办法要求别人who 没吃过苦的人对自己的苦感同身受
就那样就这样
就那样就这样 2022-04-30
悉尼的前两次疫情 我都封了半年😑 还不是活蹦乱跳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