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7日 29.7°C-34.6°C
澳元 : 人民币=4.5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5岁“减肥少女”离世,神经性厌食有多麻烦?医生: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组图)

2023-05-2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日,在一部医疗纪录片中出现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例引起公众关注。该案例中,15岁的女主人公只有15岁,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24.8公斤。据其父母称,患者近50天内未进食,只喝水,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经过20多天的入院抢救后,该患者仍不幸去世。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不受自主控制的对进食量的控制,通常在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相对多发,继而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统计数据显示,5%至15%的厌食症患者最终会死于躯体并发症或自杀。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医师申晨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厌食症最核心的表现为“体象障碍”——对“瘦”有着偏执追求,即使已经很瘦但仍达不到自身所认定的标准。迄今为止,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疾病,公认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

去世前“轻得像一床被子”

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

近日,在一部医疗纪录片中,出现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

出现在纪录片中的15岁少女小玲(化名)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惊人的24.8公斤。负责治疗的医务人员抱起她时,形容为“像抬一床被子”。根据小玲父母讲述,小玲入院前已经有近50天没有吃过东西,只喝水,在出现神智不清的情况后被紧急送医。

15岁“减肥少女”离世,神经性厌食有多麻烦?医生: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组图) - 1

图片来源:深圳卫视

但入院后,小玲的情况并不乐观,没有自主呼吸、嘴角渗血,还出现了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更危急的信号。被转运至深圳市儿童医院后,小玲经过了20多天的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年轻的生命。

根据患者父母讲述,小玲从初中开始有了减肥意识。从一开始的不吃米饭、主食演变为不进食、只喝水。小玲也被父母多次强制带至医院,但无论是去医院途中还是已经入院,小玲都多次尝试逃脱和拒绝治疗。减肥1年零3个月后,小玲被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厌食,并最终因此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该集纪录片导演在手记中写到,“他们可能因为青春期的攀比之心陷入‘畸形审美’的魔咒,可能因为青春期的情感懵懂落入‘为爱瘦身’的深渊,为了追求极致身材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

但仍然值得强调的是,当减肥演变为神经性厌食,这已经从一种生活行为上升到了精神疾病,并延伸出其他生理疾病。

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李雪霓公开发布的信息,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简称厌食症,是一种慢性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其原意为精神性食欲丧失,主要特点为以瘦为美的躯体形象障碍,自我造成的拒食、导吐或腹泻,乃至消瘦、闭经,甚至死亡。

根据西方流行病学研究,厌食症的患病率约为0.5%至1.5%,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虽然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较低,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高,达到5%至15%。过去,神经性厌食在欧美等国家报道的患病率最高,但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患病人数明显增加。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医师申晨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也曾见过一名女患者,“只允许自己吃一些菜叶,对于主食和肉蛋奶有着近乎苛刻的限制。由于长时间限制进食而导致了蛋白质缺乏和电解质紊乱。同时还会不停地活动,能跑就不走,时间长了足弓处还出现了应力性骨折”。

据这名患者的母亲介绍,最开始患者会在心情不好时暴饮暴食,吃完又会“抠嗓子”催吐。这是神经性贪食的表现,后来又转变为了神经性厌食。

经了解,申晨煜遇到的这名患者家庭关系长期存在矛盾,患者希望通过极端饮食引起父母关注。同时,患者自己还有个即时交流群,患有厌食症的人聚集在其中,互相提供支持的同时还会互相分享一些“控制体重”、“如何不被发现”的心得,甚至是分享减肥药购买渠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厌食行为的持续。

不仅仅表现为“不吃、少吃”

暴食后又清除也是厌食症

申晨煜表示,厌食症在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中较多发,其最核心的表现为“体象障碍”。对“瘦”有着偏执的追求,即使已经很瘦但仍达不到自身所认定的标准。申晨煜举例称,一个正常体型的人BMI指数应该在18至24之间,但厌食症人群BMI即使低于17.5的水平,也仍然坚持追求更极端的体重。

据申晨煜介绍,神经性厌食症不仅仅是严格控制进食,甚至拒绝饮食。

其主要分为限制性厌食症和暴食清除型厌食症。前者表现为过度节食禁食、或过度运动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后者表现为合并有暴食或/和清除行为,暴饮暴食后又有负罪感,通过自我诱导呕吐、泻药、利尿剂或灌肠剂等行为,实现体重的减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主治医生朱满生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极端控制饮食和暴饮暴食可能表现为一体两面,患者在两个极端里面转变。

迄今为止,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疾病。公认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但申晨煜认为,从临床上看,大量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家庭环境、关系及父母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以及上述案例中出现的即时交流群这样的“微环境”,也是厌食症的维持因素。

同时,厌食症人群可能也在对身体的极端掌控中寻找控制感。“普通人可能会通过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掌控寻找到合理的掌控感、安全感,但厌食症的孩子往往在所谓的社会化表现层面有一定欠缺,缺少寻找确定感、安全感的途径,所以把掌控的对象转向了自己的身体或饮食等等。”申晨煜说。

神经性厌食可以治疗甚至治愈吗?对此,申晨煜表示,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手段多是药物+生活方式引导改变。药物如奥氮平,生活方式改变则包括制定食谱,指定监护人执行并督促患者按照食谱改变饮食习惯。

但申晨煜也坦言,厌食症患者在极端信念的支配下会坚定拒绝或者不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很难坚持。像其他的精神类疾病一样,厌食症同样属于慢性病也容易反复,即使达到了阶段性疗效,患者回到原本的生活环境,或者诱发因素持续存在,也很容易回到之前厌食的状态中去。“很难去谈治愈,最好是能达到临床缓解的效果。回到原本的环境中,精神和身体的支持能否跟上,甚至是外部对‘以瘦为美’的追崇,都可能影响到预后”。

朱满生在采访中也表示,健康的减重表现在数字上体现为一个月10斤以内较为合理,减脂应该生活化,而避免极端的减肥方法。

他补充说,体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科室的范畴,而应该是多学科的问题,牵涉到外科、内分泌、心理、营养等等。“目前为止,全国应该有80%以上的医疗机构都为科学减重配备了多学科团队,但由于机构架构、科室实力等等现实层面的问题,多学科团队在科学减重中发挥的作用还有提升的空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