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6.8°C-28.9°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2023-05-30 来源: 酷玩实验室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最近几天,河南上百台收割机因为超宽超高下不了高速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

进入5月下旬,全国各小麦产区陆续进入小麦收获期,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夏收农忙时节。

数据显示,全国冬小麦97%以上都靠机收,其中30%需要跨区收割,农业农村部也在18号就开会部署了“三夏”期间,小麦跨区机收的细致预案和应急措施,保证颗粒归仓。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

本该是齐心协力大抢收,结果短视频里却出现了这样一幕:

这一边,数百台收割机因为超高超宽、没有跨区作业证,被堵在高速上;

另一边,收割遇上暴雨天,大面积小麦生霉发芽,农户哭诉600亩地颗粒无收。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3

这两个画面一对比,就非常魔幻,因此河南收割机下不了高速的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

吃瓜群众义愤填膺,小麦都烂在地里了,高速口的工作人员还在拿皮尺测量,这不是明摆着想要钱,却坑了农民吗?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4

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压根儿没有直接关联。

网上最早爆出“收割机不让下高速”的新闻是在22号,地点是南阳唐河县高速路口

当地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很清楚,网上所说的限高、限宽,主要是指拉载收割机的平板车,一般一辆平板车拉两三辆收割机,确实会超高、超宽。但是经过协调之后,当天所有的收割机就下了高速,也就是22号,约185辆收割机就顺利进入南阳实施作业。

而南阳的小麦收割,最早就是在23号

另一个问题,则是小麦被“烂”在地里。

那则视频发布时间是28号,视频里也明确写道,坐标为河南驻马店连续阴雨天气导致麦子发霉发芽,颗粒无收。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5

央视网在28号也发布了一条视频,称河南驻马店“小麦抢收抢运抢入仓,多方合作与大雨赛跑”。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6

一个发生在22号的南阳,一个发生在28号的驻马店,两件事都是真的,但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里,很多IP地址在河南的人也表示,大家不要被带节奏,这一次小麦发霉和收割机的关系不大。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7

虽然这是一场乌龙事件,但网友的怀疑也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5月13日,中国三农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期暗访调查,直指高速站点的乱收费问题,事发地同样在河南安阳。

经过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两年,路过安阳市内黄县的卡车司机们,频繁收到高额罚单,罚款从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罚款依据大部分都是同一个原因——超载。

其中一位司机,两年内收到了58张罚款单,总计罚款金额27.5万元。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8

按理来说,超载罚款天经地义,但内黄县的骚操作是,压称

一辆标载49吨的卡车,在厂区装完货,称重为48.98吨,出厂之后经过一次商业地磅,显示48.99吨。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9

多出10公斤的重量,还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

但到了内黄县超限站,电子地磅却显示51.15吨,直接多出两吨来,超载。

一个司机也就罢了,几乎每个路过内黄县的司机都吃到了超载罚单,难道黄县的地心引力要比其他地方大吗?

更绝的是,出于安全考虑,一般超载都需要卸货,但内黄县非常“人性”,只罚款,不卸货。

而且按照相关规定,违法告知书应该在30日内送到司机手中,但内黄县的罚单,需要一年才能送达,即便司机有异议,这时也很难再举证。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0

高速过磅莫名其妙超载这个事,早在两年前就发生过。

2021年4月13日,货车司机赵洪军从山东出发,沿途路过5个超限站,货车实际载重都显示未超限,但到了佛山清远的新庄超限站,地磅显示50.24吨,超载,扣3分,罚款500元。

赵洪军认为站点检测有误,多次请求复磅重测,均遭到拒绝,绝望之下,他选择刀片割腕的极端方式,才得到了复磅的机会。

再次过磅时,机器显示没有超载。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1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2

如果说,高速罚款还属于暗箭,那么南宁的天价停车位事件,完全就是“明抢”了。

同样在前几天,南宁人发现自己停不起车了,在路上停一天,费用最高能达到上百元。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3

有人临时停靠,还没下车,外面就有人来贴罚单了。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4

据统计,南宁市3万多个停车位,都归一家名叫“慧泊停车”的公司运营,为了追缴停车费,“慧泊停车”还与当地法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一旦欠款车辆进入泊位被记录,就会自动通知法院执行局采取行动追缴欠款。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5

而慧泊停车最大的股东,是南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市属国企。

南宁政府的动作还挺快,事件曝光之后,多名涉事干部被撤职,市长也亲自道歉了,这茬就这么掀过去了。

实际上,最近几年被通报出来的地方政府、机关单位的“创收”问题层出不穷。

2020年10月,河北石家庄有16人因为乱罚款被刑拘,两任派出所所长明确要求,所里的人都要罚款给单位创收。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6

2021年9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暗访时发现,当地部分交警在道路上设置临时检查点,对途经的货车逐一拦停,并以“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理由实施“一刀切”式罚款

但是,现场司机都系着安全带,或者并没有相关违法行为。事件曝光后,多名涉事地区公职人员被停职。

12月,河北省霸州市被通报,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向下辖乡镇(街道、开发区)下达非税收入任务,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0月1日到12月16日,两个半月的时间,霸州市的罚没收入就达到了6718.37万元,是1-9月的11倍,11月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运动式执法,是1—9月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7

……

地方高速乱收费,市属国企搞“创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内黄县执法部门的张股长给出了非常“耿直”的回答:各县经过三年疫情,现在财政都没钱了,这叫执法到位,该罚的钱,必须得罚。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8

地方财政没钱了,所以这叫执法到位。

很刑。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19

我记得2021年,有人统计过全国31个省份上半年的公共预算收支盈余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全国只有上海财政有盈余,其他地方的财政都有缺口。

其中云南、河南和湖南三省的缺口最大,分别达约2545亿元、2489亿元和2381亿元。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0

财政缺口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实际财力,但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没钱了。

没钱,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搞钱。

有媒体整理了2021年全国300余个地级市的罚没收入,在公布数据的111个地级市中,2021年有80个城市的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占比超过72%

其中,有15个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1

罚没收入属于政府的非税收入,指的是执法、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违章者实施经济罚款的款项、没收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

上述统计并没有显示这笔收入的具体来源,据了解,各地罚没收入的大头主要来自一些传销案、诈骗案等的破获,但其中又有多少来自乱罚乱收,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像南宁的天价停车费、黄县的高速乱收费,以及霸州的运动式执法,只是各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冰山一角。

疫情三年,大家都挺难的。

地方政府本应该承担起为民纾困的责任,没想到一些横征暴敛的地方机构,却反而成了老百姓最大的难关。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2

为了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出台各种整治方案,落实各种督查行动。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特别设立了“互联网+督查”平台,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线索,将由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直接派员进行督查。

截至2021年12月,共通报了35起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不作为、乱收费、搞垄断等问题。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3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更是联合出台《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收割机被罚、河南农民绝收,为何首先联想到“乱收费”?(组图) - 24

最近的新闻里,也能看到各地纷纷开始就“三乱”问题展开自查自纠

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今天被曝光的收割机下不了高速,虽然只是个乌龙事件,但网友们“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乱收费,这恰恰说明了各地民众苦“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久矣。

虽然中央在不断加强监管,但总有一部分地方政府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走捷径”。

庆幸的是,在监管机构的“探照灯”之外,大家的法治意识、主动参与社会监督的意识也与日俱增。

当全社会的点点星火聚集起来,改变,就一定会发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yvonne熙
yvonne熙 2023-05-30 回复
支持出台的各种整治方案,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志勤嚴美-王小羊
志勤嚴美-王小羊 2023-05-30 回复
希望各个监管机构能够更加严厉地打击“三乱”问题!
Martina瑶瑶
Martina瑶瑶 2023-05-30 回复
真是太可恶了,企业和老百姓不容易,凭什么乱收费!
Cris兜兜
Cris兜兜 2023-05-30 回复
这些地方政府怎么总是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