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到这两个年纪,会“断崖式衰老”(组图)
本文转载自生命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梳头时掉下的一根白发,照镜子时多出的一条皱纹......你是否在某一个瞬间,感觉自己变老了?
衰老虽然持续进行,但并非匀速发展。近日,一项由中国研究团队在《细胞》旗下子刊Med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揭示了中国女性衰老的规律,以及衰老变化加剧的两个时间点。
中国女性首个“衰老时钟”
为了降低其他因素对衰老的影响,该研究招募了浙江省衢州市,20~66岁长期在当地居住,无重大疾病的女性,并在受试前对其的饮食和作息进行统一建议。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中国女性的健康状态在这三个方面变化最明显:炎症激活、激素调节紊乱、多组织功能退化(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丢失、肺功能降低、肝损伤退行标志物积累等)。
受试女性在30岁和50岁两个时间,衰老变化明显加剧。其中,30岁左右主要表现为代谢水平的脂质累积和类固醇减少。50岁左右时,身体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面变化巨大。
研究人员指出,30岁和50岁大致对应了女性生育和更年期的分界点,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水平的较大波动。
各器官开始老化的时间
身体遵循着时间轨迹悄悄发生变化,在一些时间节点,曾给过你提醒。
皮肤
25岁
从这时起,胶原蛋白的合成速度放缓。35岁时,皮肤衰老的迹象更明显。
肌肉
30岁
此时的肌肉量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40岁起每年肌肉流失0.5%~2%。此外,头发、肾脏、关节、肠道的衰老,也是以30岁为分界线。
肺
34岁
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开始变得僵硬,肺活量缓慢下降。
大脑、骨骼
35岁
大脑35岁开始衰退,54岁会断崖式老化。35岁起,骨损耗大于补给。
肝脏
45岁
其解毒能力在这时会明显下降。
内分泌
50岁
受更年期影响,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在50岁左右断崖式下滑。
免疫系统
60岁
人体内T淋巴细胞总数不断减少,免疫功能随之降低。
为什么你老得比别人快?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不可逆。但总有人更活力四射,也有人显得很沧桑。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可能是衰老的“加速器”。
常看电子屏幕
蓝光普遍存在于电脑、手机、投影仪、LED显示器中。它不仅会导致眼睛疲劳、影响视力,还会侵袭皮肤。
长期暴露于蓝光下,导致皮肤变黑、暗沉、长斑,促使上皮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生成更多且更活跃,加速皮肤衰老。
此外,蓝光比紫外线波长更长,能渗入皮肤深层,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还会刺激大脑,影响睡眠质量。
长期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不仅会让内分泌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心理疾病等,更会让人老得快。
美国南加州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压力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加速T淋巴细胞的老化。再加上压力和生活习惯差的恶性循环让身体会更快地走向衰老。
饮食无节制
酒精会催生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加快细胞衰老速度;增大各器官病变几率。
反式脂肪酸会促进体内炎症,加速皮肤的衰老;升高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加速心血管老化和病变。
吃得过咸,喜欢吃腌制、加工食品,容易使身体缺水,皮肤出现干燥、衰老迹象。
糖分摄入过多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产生化学反应,加快衰老。
油炸食物产生的过氧化脂质,对人体内的维生素等破坏极大,加快衰老。
从内到外的抗衰处方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闵军霞表示,衰老受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约占75%~80%。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抗衰老方法。每天改变“一点”,让你老得慢一点。
饮食杂一点
注意膳食平衡,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
新鲜蔬果富含抗氧化物,比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花青素、叶黄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从而延缓衰老和疾病。
豆制品中富含大豆异黄酮,其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能够弥补30岁以后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肉类可以吃些深海鱼,其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预防皱纹产生,将血液中自由基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降低约15%。
作料可多吃些姜黄、肉桂、丁香、姜、大蒜等,有抗炎和促进免疫力的功效。
运动多一点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定期骑行的人,肌肉并未因年龄增长而减少,体脂和胆固醇水平也未增长,胸腺产生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年轻人一样多。慢跑、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也有类似效果。
把运动变成习惯,每周积累150分钟有氧运动。
生活忙一点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心灵先老了。当你觉得自己老了,放弃了“年轻”的念头时,身体就会向衰老的心态靠拢。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忙起来。增加社交活动,与亲友保持联系,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培养兴趣爱好。
睡眠足一点
长期睡眠不足容易未老先衰,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睡觉是身体自我修复的过程,每天睡够7小时,最好在23点前入睡。
研究发现,在15~20℃的低温环境下睡觉,人体更易释放抗衰老激素,利于消除炎症,增强免疫力。
本文转载自生命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