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5日 23.0°C-26.9°C
澳元 : 人民币=4.5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2023-11-08 来源: 每日人物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手机行业曾经有一句调侃:“苹果的上游叫产业链,国产手机的上游只能叫概念股。”苹果产业链公司能切切实实拿到苹果的订单,实现营收和市值的大幅增长,而国产手机概念股只能蹭一蹭新机发布的热度,即便一时股价飞涨,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1

曾经的欧菲光,因切入果链而崛起,苹果给钱、给人、给技术,用天量的订单砸出一个全球最大的摄像头模组厂商,但被踢出果链后,欧菲光从云端跌落,营收、股价一蹶不振。如今靠着华为重新支棱起来,欧菲光成了一个“出果链、入华链”的成功典型。

但在其他果链企业那里,华为始终无法取代苹果的优先级,对他们来说,多个客户多条路,但要发财致富,还是得跟着苹果走。真正有望抓住华为机遇的,不是欧菲光,而是华为扶持的,渴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产供应商们。

冷清的富士康,热闹的欧菲光

11月伊始,坐落在全国各地的富士康工厂,变得比以前安静许多。阿城是烟台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名普工,他久违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周末,突然的闲暇让他有点不适,一整天都躺在宿舍里刷抖音,心里却始终有些烦躁。他盘算着工时,这个月如果都不加班,工资就没法看了。

往常,阿城每个月能赚5000多元,但如果不加班,底薪只有2700元。他听说,以后富士康都要变成“5天8小时”工作制,“所有的厂子都要落实”,像他这样的普通工人,赚钱彻底无望了。但他在短视频里看到,郑州富士康好像没受影响,他猜测,是因为那边在生产苹果新手机,订单量大,不像他所在的烟台富士康,“活儿比较少,人也不怎么招”。

阿城不知道,连郑州富士康都在慢下来。在富士康旗下部分企业税务和用地情况被调查之前,河南的部分富士康厂区就已经冷清了不少。在郑州富士康厂区,一度流传起富士康工厂要搬走的谣言。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2

▲图 /视觉中国

李力在周口的富士康上班,为苹果手机生产一些零部件,他明显感觉到,今年没以前那么热闹,加班变少了,工资也低了,很多人过来不久就离开,“不需要那么多人”。他在网上看到苹果CEO库克去了立讯精密工厂的新闻,下意识觉得,这对富士康来说,是个不好的兆头。

在距离郑州富士康800多公里的南昌欧菲光园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还在持续招募小时工,给出了25元的时薪,比郑州富士康还高一块钱。在劳务中介的宣传中,这是南昌最高的工价,包吃包住,一个月综合薪资最高能到7000元。不少人慕名前来应聘,挤满了等候面试的房间,没有座位的人贴墙站成一排,一直排到了门外。

劳务中介小娟说,今年南昌的电子厂活儿不多,欧菲光是少有的逆势招工的厂子,工价又高,“真的是缺人”,现在南昌的劳务中介们几乎都在帮欧菲光招工,“这大概是今年最后一次赚钱的机会了”。

欧菲光厂区加班加点的喧哗和富士康厂区做五休二的静谧,正如华为Mate 60系列和iPhone 15系列在市场上的反差,前者一机难求,后者销量冷清。而苹果和华为各自的供应商,也随着链条龙头的境况起落。

作为苹果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的繁荣程度,与iPhone的销量紧紧绑定在一起。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iPhone15系列在中国市场上市的前17天,销量较去年同期推出的iPhone14系列下降了4.5%。双11前夕,iPhone15全系的价格都跌破了发行价,降价幅度高达1000元左右。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𫓹推测,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销售均低于预期,这两款机型可能会被砍单。富士康是这两款机型的主力代工厂,本来苹果就把今年的组装订单分给了立讯精密以及和硕一部分,如果再遭遇砍单,富士康的冬天会更加寒冷。

反观欧菲光,这家曾经被苹果无情抛弃的光学巨头,短短三年内一蹶不振,却又因华为Mate 60系列戏剧性翻身。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3

▲深圳欧菲光总部研发中心。/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欧菲光占据了华为Mate 60系列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以及指纹模组订单的绝大部分份额,单台手机摄像头模组的价值在500至600元之间。如果Mate 60系列的出货量能到2000万台,可能会给欧菲光带来超百亿元的收入。

虽然欧菲光一直没有正式承认给华为供货,但市场已经默认这是事实。在Mate 60的舆论热潮里,跟华为沾边的A股公司普遍迎来上涨,欧菲光成了最大的赢家,连续6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股价翻了一倍。

手机行业曾经有一句调侃:“苹果的上游叫产业链,国产手机的上游只能叫概念股。”苹果产业链公司能切切实实拿到苹果的订单,实现营收和市值的大幅增长,而国产手机概念股只能蹭一蹭新机发布的热度,即便一时股价飞涨,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曾经的欧菲光,因切入果链而崛起,苹果给钱、给人、给技术,用天量的订单砸出一个全球最大的摄像头模组厂商,但被踢出果链后,欧菲光从云端跌落,营收、股价一蹶不振。如今靠着华为重新支棱起来,欧菲光成了一个“出果链、入华链”的成功典型。

但是,华为能像苹果一样,承载起众多供应链公司的未来吗?主动拥抱华为,能壮大果链企业的话语权吗?

左手苹果,右手华为

进入苹果供应链,曾是所有手机上游供应商的夙愿。

2016年,欧菲光花2.34亿美元大手笔买下了索尼在广州的模组工厂,这个工厂的最大价值是拥有苹果手机采用的Filp Chip镜头模组封装技术,这是只有苹果用得起的昂贵技术,但这张门票也让欧菲光顺利进入苹果供应链,与LG、夏普并列,成了iPhone镜头模组核心供应商。

在苹果大订单的催动下,欧菲光快速扩张,营收节节攀升,一年一个百亿台阶,2019年超过了500亿元。2018年,欧菲光又拉来了华为,成为了华为手机镜头主要供应商,2019年,欧菲光前三大客户分别是华为、苹果以及小米,这三家公司名列当年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的前四名。

左手苹果,右手华为,成了行业龙头欧菲光最大的倚仗。但辉煌之下,欧菲光的地位并不稳固。

拆开一部手机,最值钱的零部件分别是Soc芯片、屏幕和摄像头,欧菲光虽然生产摄像头模组,但里面最值钱的CMOS传感器来自日本的索尼,其次值钱的镜头来自台湾的大立光,连音圈马达都是国外厂商的,欧菲光只是把买来的零件拼装成模组,赚的还是附加值最低的辛苦钱。

大立光生产的镜头元件,毛利率高达70%以上,但欧菲光买来组装成镜头模组卖给苹果,毛利率只有10%左右。组装环节的供应商,没有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同行取代,对于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来说,说换就可以换掉。

2020年,欧菲光南昌子公司以莫须有的“罪名”上了美国的实体清单,进出口受限,苹果出于合规考量,果断抛弃了欧菲光。另一边,原本作为欧菲光大客户的华为也因制裁芯片断供,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没了苹果和华为,小米OV都无法支撑起欧菲光的产量。

三年下来,欧菲光的收入从巅峰时的520亿元,接连下滑,2020年484亿元,2021年228亿元,到了2022年,仅为148亿元。欧菲光为苹果定制生产的产线无法被安卓阵营承接,只能变卖,算上其他产线的资产减值,欧菲光三年半时间巨亏101亿元。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4

▲江西鹰潭欧菲光华为供应链通信组模生产线。图 /视觉中国

制造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其显著的行业,摊薄成本、获取利润的关键在于提升出货量。在华为消声、苹果独大的那几年,抱紧苹果的大腿,即便利润微薄,依然是供应商们最好的选择。

但欧菲光的遭遇,也给果链上的中国企业们上了一课:高度依赖苹果,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在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更需要万般小心,不能光埋头研究技术和生产,也要时刻关注合规、信披、公关等方面的风险。除了努力避免被苹果抛弃,也要尽早为自己准备一个Plan B。

实际上,为苹果提供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都是比较稳定的,苹果虽然会不断引入其他供应商,分散订单,互相制衡,但很少会踢人出局。欧菲光是个罕见的特例,并不是因为产品没跟上苹果的要求被淘汰。大部分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供应商,要么是产品偏门被苹果完全弃用,要么是没有技术门槛,可替代性太强,比如金属结构件、包装材料等。

真正“出果链、入华链”的供应商屈指可数,除了欧菲光,在华为Mate 60系列的供应商名单里,曾是苹果供应商,后被踢出果链的还有金龙机电和天马微电子。

金龙机电曾是苹果线性马达的供应商,但从2017年开始,就跟不上苹果的要求,没能进入苹果新产品供应链。2021年,金龙机电对苹果老产品的马达供应正式结束,被彻底踢出苹果供应名单。而此次进入Mate 60供应链,也是通过结构件业务,在整部手机中的价值占比非常低,只能蹭一下华为的热度,很难带来业绩的大幅提升。

天马微电子主营的则是显示屏和显示模组,是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柔性OLED面板厂商。天马微电子旗下的深天马A原本为苹果MacBook Pro的Touch Bar独家供应AMOLED面板,Touch Bar被取消后,天马微电子随之退出苹果供应链。

金龙机电和天马微电子,对苹果的依赖性都不强,进入华为供应链后也没有欧菲光那么戏剧性的反转。但对苹果的核心供应商来说,同时向华为供货,确实可以分摊风险,还能提高利润。

在中国,有15家公司,同时出现在华为Mate 60和苹果的供应商名单中,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京东方、瑞声科技、伯恩光学、比亚迪、水晶光电、欣旺达、领益智造、舜宇光学、德赛电池、闻泰科技、长盈精密、信维通信。

这些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已经积累起雄厚的实力,也代表了中国电子产业最成熟的一些环节,比如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的声学组件、京东方的OLED屏幕、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的玻璃面板、欣旺达和德赛电池的电池模组,以及各类外观件、功能件、结构件和组装代工。

即便是这些实力雄厚的核心供应商,苹果的优先级,也要比华为更高。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寒冬中,苹果就是销量的保障,华为的出货量始终比苹果差一个量级,先赚苹果的钱,和华为保持好关系,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所以,欧菲光“从苹果转投华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不存在什么“转投”,只是形势逼人下的无奈,欧菲光此前的窘迫,背后既有苹果的抛弃,也有华为的衰退,今日虽然因华为重新振作,但只要苹果招揽,欧菲光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重投苹果的怀抱,正如当年被德赛电池取代后又受邀重回果链的欣旺达。

对果链上的供应商们来说,首要的问题不是如何加入华为供应链分担风险,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才能继续留在果链里,避免重蹈欧菲光的命运。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5

▲图 /视觉中国

苹果要走,果链们跟不跟?

苹果CEO库克,今年已经来了两次中国。

10月18日,库克在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浙江的一家工厂,这里昼夜不停地为苹果生产组装Apple Watch。在生产车间里,库克和一位女工聊了聊,兴奋地夸赞了工厂的自动化能力,展现出苹果对供应链生产效率的重视。

效率的另一面是成本。在参观立讯精密时,库克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国供应链伙伴的信任,“苹果95%的产品仍然在中国生产、制造组装,我们致力于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共赢”。

但是,中国的果链企业之间,一股股暗流涌动,苹果与立讯如此亲密,背后是富士康的暗自伤神,面对供应商,苹果向来是采取制衡分化的策略,让供应商们互相竞争,然后拿走利润,转嫁风险。

在11月2日公布的苹果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里,苹果销售额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但利润仍同比增长了11%。反观A股的果链企业,超过6成利润同比下降,他们为苹果承担了库存,生存状况越来越难了。

同时,苹果将供应链向越南和印度转移的努力仍在继续,对于苹果供应链中大大小小数千家中国公司来说,本就不充裕的订单,还要被越南、印度分走更多。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紧跟苹果,向越南和印度转移。

苹果的前期策略是,先在越南和印度培养一些小型的组装厂,俗称“打包店”,生产一些中低端产品,再从组装向上游零部件延伸,慢慢提高中国大陆以外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比重,同时“逼迫”中国大陆的零部件供应商到越南和印度办厂,谁在海外有厂,就把订单给谁。

供应链转移,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伤筋动骨,去国外建厂成本极高且回本周期长,稍有不慎,就会拖累公司业绩。在转移的过程中,“果链”企业会加速分化,尤其中小供应商,面临的将是一次大洗牌——来得早了,成本太高,亏损严重;来得晚了,订单早就没了,依然是被踢出果链的下场。

面对订单的转移,果链的一级供应商们都已经开始行动。上文提到的15家华为、苹果共同供应商中,有8家已经跟随苹果在印度和越南建厂。他们的到来,也会让二级和三级供应商跟着过来,谁不来,谁就失去了苹果这棵摇钱树。

在越南首都河内的郊外,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声学、蓝思科技、领益智造、裕同包装……苹果供应链企业的园区聚集在一起,先占住位置,等时机一到,产线、设备、工人陆续入场,机器开动,就能继续在果链里安稳地赚钱。

可以说,中国的果链企业,大部分都没有选择,必须跟随苹果的步伐。在苹果这个冷峻的帝王面前,中国的供应链企业是最没有议价权的,归根结底,中国的果链企业没能参与到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芯片、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元件中。

比如苹果的芯片基本由美国本土企业如高通、英特尔、博通等供应,存储和面板等大宗元器件,以前牢牢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LG手里,京东方近两年才开始切入面板,而像光学镜头、MLCC等精密元件,一直是日本厂商等更为擅长,中国的技术水平无法稳定的产出。苹果曾经想用引入二供、培育三供的方式制衡高通、三星和索尼,但效果都很有限,他们在技术上卡了苹果的脖子。

中国的果链公司,则基本聚集在技术门槛低的模组和各种结构件中,前者如欧菲光的镜头模组和指纹模组,后者如蓝思科技的玻璃盖板、长盈精密的金属机身等,要么被手脚麻利成本更低的组装厂取代,要么在苹果的更新换代中被直接舍弃。

技术突破艰巨而漫长,风险极大,几乎是一场赌博。为了不被苹果踢开,大多数的中国果链公司只能不断拓展业务范畴,把手伸到苹果供应链的其他环节,争取承接苹果更多类型的订单,这也导致了原本在不同细分赛道上的供应链公司有了更多业务竞争,陷入更严重的内卷,毛利率被进一步压低。

再就是拓展更多的客户,把产品卖到新能源汽车或其他消费电子领域,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但最难的那条路,才是最正确的,就是不断投入技术研发,解决卡脖子问题,真正获得不可替代性,才能提高自己的话语权。比如京东方的屏幕、舜宇光学的镜头,都已经在技术上逼近日韩,只有这样的果链企业,才能在果链里活得更好。

被苹果抛弃后,国产果链供应商借华为戏剧性翻身(组图) - 6

▲图 /视觉中国

华为供应链,国产替代的自证之路

在消费电子产业,有一条恒定的规律,终端链主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源动力,一个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再厉害,如果没有终端公司愿意使用,技术就只能停留在设计图上,无法在量产中实现价值。

因此,紧跟链主,是产业链公司想要成功的唯一途径。在中国,苹果为供应商们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派驻资深工程师手把手教技术,帮忙解决生产问题,协助规范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苹果给的订单,虽然利润不高,但需求稳定,回款迅速,让企业迅速做大,在资本市场上成为明星。

拆开一部iPhone手机,中国供应商的零部件价值仅占2%,但苹果带动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为国产手机、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等各行各业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机遇,能让中国企业在规模壮大后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快速进步,最终反哺到国产终端品牌的崛起。

现在摆在中国供应商面前的难题是,如何从模组、电池、结构件等低价值环节,进一步向上游高价值的芯片、元器件、精密件领域延伸,在这条路上,始终有上游厂商设置的重重阻碍,更关键的是,苹果不会采用,良率的爬坡、成本的控制就无从谈起。

这时,华为产业链就成为了机会。在被制裁之前,华为基于原有的全球供应链,手机零部件国产化率也非常低,仅有百分之十几,被制裁后,华为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一心要解决供应商的国产替代问题。

在制裁的缓冲期,华为启动了一项名为“南泥湾”的零部件国产替代计划,把所有的产品、零部件、方案都做了备份,随着制裁的到来,国产的“备胎”们一夜之间转正了不少。后来制裁加码,华为手机的国产化率也不断提升,到了Mate 60,除了少部分芯片,90%以上的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尤其是价值最高的Soc、屏幕、摄像头、软件等,几乎都由国产厂商供应。

美国制裁华为的初衷,是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突破威胁到了美国最有价值的半导体产业,华为比肩苹果的出货量,也会带动中国电子消费产业各领域的全面进步。

但制裁带来的结果,反而加速了行业的技术升级。在寻找国产替代的路上,华为对供应商放宽了认证条件,优先选择国产供应商,给了他们更多的包容和耐心,也像苹果那样给技术、给资金、给订单,支持国产供应商的发展。

在Mate 60的供应商名单中,出现了很多芯片、电子元器件领域的新面孔,这些公司大多入不了苹果的法眼,无法满足苹果的严苛要求。但在华为的带动下,这些新兴厂商不断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升良率,一点一点追赶国外厂商。

寻找国产替代,更多时候是一种无奈。技术差距摆在那里,追赶的路过于漫长,对华为来说,国产零部件技术差、良率低、成本高,需要牺牲利润支持国产供应链的发展。在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的疲软中,性价比偏低的华为手机能不能保持很高的出货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在果链还是在华链,所有的国产供应商,想爬到产业链上游,不靠别人赏饭吃,只能耐得住寂寞,慢慢积累技术,在产业升级的路上继续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冬瓜不想过冬
冬瓜不想过冬 2023-11-08 回复
果链企业们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生存下去,就必须紧跟苹果的步伐,并寻找其他替代客户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