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4.6°C-11.0°C
澳元 : 人民币=4.8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海外一眼看到老,回中国拥有无限可能?华人反润回流潮引热议(组图)

11天前 来源: 美国留学那点事 原文链接 评论32条

海外生活如同围城。

国内的人想去看看,试一试看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淘多少金?

国外的人想回家待着,用家乡的温暖疗愈游子漂泊寂寞的心。

加拿大移民局最近发布数据:居民在登陆5年后选择回流的比例为5.1%,登陆20年后回流比例17.5%。包括这几年比较热的香港、新加坡等“身份潮”也都在降温。

移民热点国家的回流数据一直增长。我们想到,那些为子女教育出走海外,又为子女教育回到北京的家长多不多?“回流”之后他们到底过得怎么样?

留海外读普通公立,回京上史家小学

一边是新加坡的普通公立小学,一边是北京的“贵族“小学史家胡同小学,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放在三年前,我肯定会选择去新加坡的普通的公立小学。三年前,我女儿才参加完北京的中考,当时的我是带着一肚子的“怨气“。

在我眼里,北京的教育太折磨人了,女儿每天陷在各种作业之中,顶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圈儿,一点少年的精气神都没有。

就在我当时准备出国的时候,我的前同事北京土著小慈正带着全家从新加坡搬回北京。

在微信上,小慈给我留言:“姐,还是决定让儿子回去念史家。很可惜呀!您要出国了,我还想找你当面讨教下在北京读小学的注意事项呢!“

我跟小慈说,你是疯了吧,我都快被卷死了,你居然还要回来,往枪口上撞。

三年后,我和小慈又联系上了,我被海外所谓的“快乐教育”也卷到了疲惫,她也发现了史家小学没有想象中折磨人。

小慈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挺喜欢上学,学习成绩在男生中间算是拔尖的。儿子情商挺高,也经常被学校推荐去参加很多国际类型的活动。每次小慈都会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

当初所有出来反对小慈回国的人,都开始理解她了,亲戚们也不在聚会的时候内涵她混得不好了。

小慈说:“其实,这次回国对自己来说舆论压力比经济压力大。“

”刚回来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唾沫星子真能淹死人。就连我妈都骂我们回来啃老,沾他们的学区和户口的光的时候,心里不是滋味儿。曾经有几次吵到我都想立刻跟我妈断亲重新搬回新加坡。”

小慈认为父母们都把出国捧得过高、把海外生活想象得太美好了,把儿女的能力想得太强大了。

小慈说:“我去新加坡是为了工作,赚钱多了生活质量也会更好,回北京是因为这里的资源能够给儿子提供比新加坡更好的教育,都是适合自己的选择。关于舆论,我确实没想到会这么让我难受。王小波说过,有时候,我们并非走出了伤痛,不过是学会了带着伤痛继续生活。“

海外一眼看到老,回中国拥有无限可能?华人反润回流潮引热议(组图) - 1

回京成学霸,留下当快乐的“傻子”

这个6月,我好友的女儿该在北京参加高考了,我提前发去了祝福。好友告诉我,她女儿今年只要是按照常态发挥,第一志愿北大法学院应该是差不多。虽然我女儿在加拿大也拿到了不错的大学offer,但是好友的女儿能够有望进北大,我还是十分羡慕的。

六年前,就在我还在国内为女儿辅导作业快要熬出心脏骤停的时候,好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她要从美国湾区搬回北京。

她告诉我,她受够了美国快乐教育的傻呵呵和华人圈卷死人的教育,她要带着女儿重新在北京找回自信、找回当学霸的感觉。

好友是十年前跟着老公工作调动搬到美国的,当初即将出发去往洛杉矶湾区前,简直可以用意气风发来形容。我都感觉,她这一去美国不憋个大的,女儿不考上个哈佛、耶鲁这样的牛校她是不会回国的。

对好友的回国我是很惊讶的,我说:“你这么痛恨国内的教育,怎么就回来了呢?“

好友说,她在美国待了四年,只开心了半年。

首先是公立学校的质量和私立学校的质量差距太多,公立学校的老师是真教孩子们如何躺平,如何享受人生。她的女儿只在公立学校待了一年,就转到了私立学校。

第二点也是好友最不能忍受的,她说:“学校不教也就罢了,我自己在家里教女儿背诵了九九乘法表,居然还被老师请到学校,说我是破坏孩子的思维培养。唉!算了,我改变不了美国教育,我还是回北京让海淀教育把我卷死吧!”

回北京这几年,我好友制作了一份把女儿培养出学霸的计划书,每天都按照计划书认真执行。除了工作之外,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培养女儿身上。

她告诉我,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女儿送到最好的公立学校,找关系托门路也要去。对于学习的方式,她有自己的坚持,根据女儿的性格,她认为只有在北京顶尖的公立学校才能够把她变成学霸。

看着好友卷得开心,每次和她女儿见面,我总是问她,在国内习惯吗?作业多吗?每次我这么问,好友都会批评我,说我总是妖魔化海淀的教育。

她说:“海淀的学校对于普通成绩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地狱,根本就跟不上进度。但是对于成绩好、情商高的孩子,这里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地方。”

虽然至今我都不太认同好友的鸡娃的状态,但是我认为好的教育是一样的,那就是持续不断学习,发现自我能力。好友在美国找不到,不是因为美国教育差,而是海淀教育更适合她罢了。

海外一眼看到老,回中国拥有无限可能?华人反润回流潮引热议(组图) - 2

留下一眼看到老,回京有无限可能?

我在加拿大认识的第一个北京人是教我学车的教练James,三年前他30岁。

James是15年前跟着父母技术移民来的加拿大,他从多伦多大学商科毕业之后,干了一年银行业,后来听说当驾校教练赚得多,加上自己有双语的优势就跳槽到了一家驾校上班,这一干就是七年。

他说,在加拿大就是这么无聊,很多工作都是一眼就能看到头。

加拿大同样也是职场残酷,对于新移民来说,晋升机会远不如本地人。他已经递交了辞职申请,教完我这最后一个学员之后,他就立刻动身回北京,老婆和三岁的小女儿已经先行返回北京,现在就等着他回去团聚呢。

作为一个才从北京的“水生火热”之中解脱,到加拿大来躲清净的中年人,我同James是没有共情的。我从大学一毕业就在北京的大厂和外企穿梭,白天端着咖啡在国贸的办公室里和各种业务关系有打不完的交道,晚上拉着同事和朋友在北京到处寻觅美食享受生活。

我数了下,我工作二十多年,换了至少有6份工作,而且每一次跳槽都实现了职位和收入的跃迁。

海外一眼看到老,回中国拥有无限可能?华人反润回流潮引热议(组图) - 3

每次聊起我在北京的职场和生活,James都很羡慕。他每年都回北京一次,和北京的朋友和亲戚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父母催了他几次办理加拿大国籍,他都拒绝了。因为James一直都在酝酿着去北京体验下属于自己文化下的生活,哪怕是遭遇困境和尔虞我诈,他都想回去试一试。

回北京前,我送给James一句钱钟书先生的名言: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去年圣诞节,他给我发来信息,说他明白大概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回到北京之后,James先是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了自己心心念的互联网大厂国际物流部门上班。作为职场新人,他虽然说着北京话,但是对于北京的职场环境是一点都不熟悉。

他说:“我上班每一个月就遭到了职场霸凌,突然有一天我的领导和同事集体都不跟我打招呼了。问他们什么都非常不耐烦,中午吃饭和团建也不带我,这是在加拿大上了八年班都没有遇到过的。

也正是因为霸凌,他没有通过试用期,只能端着盒子离开公司回家了。后来亲戚们一致认为他是在加拿大干简单的工作,把脑子给干傻了。”经过调教之后,我也知道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人的马屁还得拍。“

对于回京的生活,James总结,他是很满意的,刚开始收入比较少,现在经过了几次换工作,他已经入职了一所头部大厂。从一个驾校教练转到物流总监,别人都说他是靠着亲戚朋友的关系才得以飞升。

他觉得,难道在加拿大不需要靠人脉吗?不要把海外的世界想象得太单纯了。现在,他只感觉自己回北京太晚了,应该大学一毕业就回来,一边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一边是家族建起来人脉,他应该能混得如鱼得水。她说:北京城这个“围城”是他想进去的。

海外一眼看到老,回中国拥有无限可能?华人反润回流潮引热议(组图) - 4

留下的门槛越来越高,回京又不甘心

最近一篇标题为《我妻之死》的网文火遍了海外华人圈,我也是反复看了好几遍。

在看着女主为了能够留在海外,玩命打工养育孩子,最后得了肺癌撒手人寰的故事,我心里不禁问:放弃国内的舒适,拿命换留下,值吗?

“我真不知道值不值得,已经在海外折腾了这么久,怎么也得弄个身份,不然真不值!”说这话的是我认识的一个叫Nicole的陪读妈妈,她曾经也想走《我妻之死》的路子,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她仿佛预感到了自己这么走此路不通。

Nicole认识我时,她已经回到了北京。因为还不到四十岁,她依然执着寻找着移民之路。六年的海外陪读,她的心一直不定。

首先是被外界的新闻所干扰。什么留学花千万回国只赚几千块的新闻让她为自己和儿子的前途感到焦虑。

其次就是被这变化莫测,门槛越来越高的海外移民和工作政策弄得焦虑。Nicole海外第一站是去的美国,她陪着儿子来美国读小学,老公也申请了一所大学的访问学者。

不过,留在美国这事儿他们夫妻俩过于乐观了。以她和她老公的能力和专业,留在美国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首先是要读书,然后找工作摇号等工作签证,再排队申请绿卡,关键一项就是不能辞职,一旦辞职断掉了,就要重新计算日期,重新排队。这一步步都得精打细算,一步差就会步步差的。

从美国撤下来之后,Nicole第二站去了加拿大。都说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好,读个大专就能留下,Nicole报了一个面点师专业,学了几天她的身体就吃不消了。

她说,这份体力上的苦不是她不想吃,真是没有这个本钱,这么学下去非得累死在烘烤箱前面。

后来,和Nicole一起学面点的同学告诉她,现在学完了找不到工作,也不会直接发永居的,早知道就去学个好找工作的护理了。

政策在不断收紧,留学生留下也是越来越难。领英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2023年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发展的比例高达84%,这一数据在2022年仅为32%。

数据说明不了全部问题,但是海外回流潮是越来越凶猛了。这几年,Nicole也开始想明白了,没有投资移民的钱,也没有技术移民的本事,那就安心待在北京。

北京的教育资源也不错,只要儿子好好用心努力读书,在北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至于她自己执着与海外身份的想法,也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下值得还是不值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2)
nick
nick 11天前 回复
真以为国外待到最后能养老吗? 告诉你个事实 最终都会回到中国尤其是晚年 其实国外不合适华人 1, 没认同感 2 环境影响心情 3孤独 4生存压力 5职业发展的局限 6国外普通养老院其实并不好(有条件的例外)
nick
nick 9天前
不扶墙 就服你👍
Adman
Adman 10天前
你見过現在国内的養老院設施吗? 你有錢吗?
土澳居民1Ui24
土澳居民1Ui24 10天前
都要死,最后为自己选个自己喜欢的
11天前 回复
大家都没看懂,这个文章说的是有北京户口的人,作为非北京中国人拿这个可比拿国外绿卡难多了
专注杀蛆三十年
专注杀蛆三十年 10天前
所以说种族歧视实现了华人内部的平等 北京上海人没有什么优越感
若兰8131
若兰8131 10天前 回复
这个取决于你和你的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和你的孩子能适应什么样的生活。反正我移民20多年了,刚开始是辛苦,想家,抛弃国内好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但现在很喜欢这边,孩子小学就是快乐教育,也当了律师,进了大公司,年薪20多万英镑,一点也不不北大差。况且,在国内我的孩子也考不上北大。孩子能成为学霸毕竟是少数。
若兰8131
若兰8131 10天前
我是说小学快乐教育
土澳居民jANJ5
土澳居民jANJ5 10天前
快乐教育也能成为律师?虽然我孩子也是律师.
11天前 回复
大家都没kandon
Michael
Michael 10天前 回复
各有各的选择,有落叶归根的,也有追求自由的,王刚快80了还移民呢,我就觉的国外自由,外国人单纯,一根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回国应付关系太累了,歧视毕竟是少数或者当面不说,回国照样被歧视,只不过不是种歧,地域的,身份的,性别的,年龄的,胖瘦的,工种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