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美女拍卖师,为何总能以创纪录价格,令百亿大佬乖乖掏腰包?(组图)
今年9月,香港佳士得亚太区新总部的开幕当晚,又诞生了一项新纪录。
全场19件跨越宋元明清的藏品被抢拍一空,总成交额超过8600万港元,因为100%成交,女拍卖师陈良玲再次斩获“白手套”。
要知道,“白手套”意味着成交率100%,这是一位拍卖师一生都在追求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这样的荣誉,对陈良玲来说,还有很多很多。
2019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随着一声清脆的拍卖槌响,文征明的《行书七言诗卷》,被以8322万港币拍卖成交。
要知道,这件藏品是以380万港元起拍,这一锤子下去,翻了22倍。
挥槌的人,名叫陈良玲。
此时,这个名字似乎还不算什么。
直到估价80万港币的《金粉福地赋手卷》,以2200万港币,在她手里成交。
再到一把明清时期的黄花梨交椅,被她拍出了6500万港币的天价。这个价格,也刷新了全球整个拍卖界的纪录。
这个看起来并不特殊的女人,一次又一次走进了全球观众的视野。
拍卖,好像是金钱和艺术的游戏,随着轻轻一声槌响,一件又一件珍贵艺术品易主。
而在这所有堪称奇迹的拍卖价格背后,陈良玲的身影,异常耀眼。
她就是香港佳士得副总裁,拍卖师,也是那个被大家称为“最优雅拍卖女神”的女人。
能把一件藏品拍出高价,或许不全是拍卖师的功劳。
但价格和拍卖师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有人都知道,藏品的拍卖中,少不了三要素:藏品、买家、拍卖师。
而拍卖师,在拍卖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拍卖活动的引领者,也是将藏品价值摆上台面的话事人。
作为拍卖活动的主持人,拍卖师需要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艺术品知识、无与伦比的口才和出色的沟通技巧。
这里面,判断力尤其重要,好的拍卖师,能一眼锁定出价最高的买家,并最终促成藏品高价成交。
而陈良玲,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同样是拍卖师,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东方女性,总能以创纪录的价格将藏品拍出天价,令那些百亿身价的大佬们掏腰包呢?
又为什么只有她,能在众多拍卖师中出圈,成为香港佳士得最有名的招牌呢?
翻看了无数拍卖视频,了解她的经历,番茄君发现,陈良玲能将这些大佬拿捏在手,能在千万上亿的生意面前云淡风轻,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01、能力出众风格独特,每场“仗”都有充分的准备
拍卖现场的气定神闲,不过是陈良玲从业多年的“假象”。
事实上,在每一场拍卖会前,陈良玲都会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而深谙古玩艺术,知识面很广的她,往往能关注到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并用这些细节,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拍卖风格。
长此以往,这种风格逐渐成型,与她的气质完美融合,那种向外迸发的魅力,成了她在拍卖场取胜的法宝。
陈良玲熟悉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在她的拍卖现场,经常能听到三种语言的自由切换,而且每个报价,几乎都要用其他语言重复一遍,确保不会丢失任何一个因为语言隔阂而无法即时报价的买家。
每次去拍卖现场前,对于自己当天的着装也要做到整洁、得体。
她颅顶高,额头开阔,鹅蛋脸,本身就有东方美人的气质;上台前,她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因为这样既显得干净利落,又有东方古典美人的神韵,与藏品相得益彰。
陈良玲很少戴着首饰上台,尤其是耳环,因为耳环碰撞起来,会干扰耳麦的收音扩音。
她也极其注重穿衣风格与拍卖品的适配度。
拍书画、器物或其他艺术品时,她总是一身旗袍,一点淡妆,看起来清新淡雅,温婉秀丽;拍时尚单品或藏品时,她会穿得干练,像极了都市霸道女总裁。
隆重的拍卖会,她会换上晚礼服;有风格特色的拍卖会,她则会根据封面藏品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着装风格。
而这一切准备,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台上,让买家看的舒服,且不能抢了艺术品的风头。
除了着装,陈良玲在拍卖台上,一般只会带三样东西:笔,拍卖锤,记录本。
本子里,有这场所有珍贵藏品的特点估值等信息,也有对买家的分析以及预估的成交价格,以方便她控制拍卖的节奏和速度,在紧张的拍卖环节,保持充足的自信和信息对称度。
看过陈良玲拍卖过程的观众,会对她在拍卖中的表现印象深刻。
陈良玲的反应很快,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捕捉到出价的买家,同时擡起手臂向买家示意,然后俯身向观众席,确认价格,或者侧身与电话委托席沟通互动。
整个举止看起来既迅速又优雅,既有雷厉风行的气质,又不失婉约典雅的身姿,十分神奇。
当然,遇到特殊的藏品,她也会故意让节奏慢下来,以适配不同买家的出价速度。
落槌成交的时候,她一向干脆利落,拍卖锤声短暂清脆,一锤千金,然后微笑着确认藏品的最后归属。
这一套动作,仿佛已经成了标准,在每一次陈良玲的拍卖中,我们都可以看到。
只不过,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但里面的道道,其实很深。
比如:拍《行书七言诗卷》,有两个买家僵持不下,一个在现场,一个是电话委托。
对现场的拍卖者,陈良玲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和眼神交流来传递信息。
对电话买家,陈良玲则透过自己的声线、语调和声速,帮助买家更加踊跃地出价。
什么时候严肃,什么时候温柔,什么时候催促,轻重缓急,就在短短几秒内靠她的功底拿捏。
最终僵持了35分钟,《行书七言诗卷》以比起拍价翻22倍的价格被拍下。
要么说陈良玲,是拍卖师中最强的那一波。
02、一锤挣700万,始于热爱,忠于坚守
别看陈良玲拍卖十分卖力。
实际上,这些拍出藏品的利润,她无法直接获得收入。
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拍卖行的利润分成。
可以这么说,她的每一次落锤,都是自己收入的一部分。
这也让台上的陈良玲,对拍卖这件事,慎之又慎。
有人说,最多的一次,她一锤子就挣了700万。可这700万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是成为拍卖师的匠人精神。
陈良玲出生于1985年,6岁时她就开始跟着母亲浸泡在博物馆里。
陈良玲的母亲十分热爱古玩艺术品,这也给她心里,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13岁,陈良玲外出求学,但学的专业与拍卖并不相关。
她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物,大学毕业后,也迟迟无法确定职业方向。
因为没有找到喜欢的工作,她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台北博物院做了一年义工。
也就是这一年,给陈良玲心中种下了热爱文物的种子。
当时正好赶上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一件件精美的字画和艺术品,深深吸引着这个刚刚毕业的小姑娘。
那些珍贵的古玩藏品,让陈良玲两眼放光,她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能否将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认准这条路后,她毅然前往伦敦佳士得美术学院攻读中国艺术史硕士学位,并在2010年进入香港佳士得。
20世纪前,拍卖行只有男拍卖师,直到1959年,女拍卖师才走上拍卖台。
陈良玲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她从业之际,正巧赶上香港需要大量的双语拍卖官。
陈良玲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很快就被看中,并开始尝试拍卖师的职业。
从接触到学习,从学徒到拍卖师,陈良玲用了6年时间,2016年,她终于站在了台前,成了一名真正的拍卖师。
喜欢她的人,总是热衷于讨论她高超的职业素养和刚柔并济的拍卖风格,却鲜见讨论她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有的拍卖会时间很长,为了在长时间内保持最佳状态,她报名了瑜伽和拳击等,提高自己的耐力。
临上台前几分钟,她还在看流程和藏品。
她的每一身衣服,每一件旗袍,都是根据拍卖会当天的风格量身定制;她说出的每一个典故和描述,都在背后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这一点在陈良玲身上,得到了充分而又真实的体现。
现如今,对陈良玲来说,自己的爱好,已经变成了职业,甚至变成了一生的事业。
已经是佳士得副总裁的她,在采访的时候,从不避讳自己碰到过的囧事,也乐于分享自己“普通”的地方。
比如打翻咖啡,忘带拍卖槌等等。
但跟我们的认知不同,在她心中,拍卖早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她说,努力拍好每一件文物,是对各个部门同事的尊重。
"每一件艺术品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的工作就是帮助它们找到最适合的收藏者。"
03、执着大气,优雅干练,这才是真正的"拍卖女神"
到今天,陈良玲已经创造了太多拍卖奇迹。
她的事业如繁星般耀眼,她的成功为当代职场女性提供了宝贵启示。
她证明,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同样可以大放异彩。温柔不等于软弱,专业与优雅也并不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火了之后的陈良玲,依然保持着职业操守和低调作风。面对众多商业邀约,她选择婉拒;对于网络评论,她也很少关注。
即便面对采访,她也云淡风轻,谈笑。
正如她常说的"心中要有把尺",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要求,更是对人生的态度。
在浮躁的时代,寻找自己热爱的方向并坚持,保持自己的节奏和做事标准,十年如一日地打磨,有一分成功的希望,就做一百分用心的努力,或许才是成功的关键。
从默默无闻的博物馆义工到蜚声国际的拍卖官,陈良玲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职场实力。
她展现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东方智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在快节奏的拍卖现场,她的一举一动都流露着优雅从容;在竞价的惊涛骇浪中,她始终能把控全局,带领着每一件艺术品找到它的最佳归宿。
清醒而独立,热爱而坚韧,执着但大气,优雅又干练,这才是真正的"拍卖女神"。
在拍卖这个金钱游戏中,陈良玲难得能保持属于自己的一份纯真。
希望她永远热爱并坚持自己的艺术事业,也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在付诸努力之后,取得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