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职校生坠亡引发数千人抗议,外媒高调内网噤声!一起坠楼案何以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视频/组图)
本文综编自综合报道、BBC中文网、微博,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月2日晚,陕西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一名17岁学生坠楼身亡引发关注,校方在事发后的处理方式及官方调查结果备受质疑。
此后,民众抗议进一步升级,网上有视频显示警方与民众发生大规模冲突,现场陷入混乱。目前风波虽然已经平息,但一起坠楼案何以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且类似的事件不断重复发生,仍值得追问。
陕西职校17岁学生坠楼亡
事件的原委是这样的:1月2日该职教中心一名17岁学生坠楼身亡,1月5日晚间23时,蒲城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公安机关经进行现场勘查、调阅监控、调查走访、尸表检验,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目前排除刑事案件。
该通报同时提到,事发前坠楼学生曾与室友发生冲突,后经政教处调解后返回宿舍,但当晚就发生了坠楼事件。
民众自发聚集在校门口抗议
虽然调查组「已就调查结论告知家属」,但在情况通报前,诸多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已经在社交媒体流传,比如家属要求探视死者遗体被驳回、知情学生手机和智慧手表被没收、宿舍内有明显打斗痕迹死者生前疑遭校园霸凌等等。
依托于此类小道消息和当地讯息网络,死者家属和当地民众联动起来,开始自发聚集在学校门口抗议。
随着事态的扩大化,死者母亲6日晚发布视频,呼吁民众「不要相信谣言去学校聚集」,「请给我孩子和学校留下一片清静」。
截止《香港01》发稿前,蒲城县联合调查组针对坠楼案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针对由此而起的群体性事件,社交媒体流传的图片、视频等已无踪迹,留存的只是官方对坠楼案的通报。
事件引发外媒关注
在防火墙外,包括美国之音、BBC、路透社、德国之声在内的媒体均对此事进行大篇幅报道,报道中多数都提到了「官方叙事」遭质疑和警察的暴力维稳。
数百网友涌入评论:在你们这里上学安全吗?会被推下楼吗?
蒲城职中学生坠楼案发生后,在微博上可见的讨论里,对“官方叙事”表达质疑、并不买单的回应占主流。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相关词条下,只有两则官方通稿视频,其它现场视频疑似均已被下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微博平台上,“蒲城职中”等关键字下很不正常地没有任何搜寻结果。
但在更受三线城市居民欢迎的短视频平台快手上,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官方帐号发布的视频评论区里,数百位网友涌入评论:在你们这里上学安全吗?会被推下楼吗?
另外,网传陕西蒲城县要求请假在家学生们,不出门落实3天管控政策;不许发声,不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评论、或点赞相关内容;不串联,不联系其他学生及社会人员在管控区域聚集。
为何会引发群体事件
每一起群体性事件都有偶发的因素,但随着类似事件的不断重复发生,仍可以归纳出一些决定性因素。在该事件中,最先对学生坠楼发出质疑的是家属。
官方通报发出前,一篇被网友接力转发疑似来自死者亲属的长文写道,死者母亲在事发当日被通知到校后,被人看管、不允许拍照、要求探视死者遗体被驳回等。
可以想象,家属正处于丧子之痛的绝望时刻,从校方获得的不是安慰、不是坦诚相告,而是处处戒备,难免心生疑惑和不安。当家属的质疑和不安经由社交媒体送到当地讯息网络群,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进来,导致群体性聚集,这也为事态的一步步失控埋下了隐患。
面对已经聚集起来的人群,官方在通报案件调查情况时,除了文字说明外,仍有必要就家属和社会面质疑的点给出直接有力的回应。比如为何死者身体上会有多处淤青,这是否属实,如果属实,淤青是与室友冲突造成还是另有他因,是否如外界传言存在校园霸凌?另外,联合调查组情况通报中既然提到了「调阅监控」,为何聚焦人群中却流传着监控已坏的风声,已经调阅的监控是否可能及时告知家属以抵消疑虑?
2021年成都四中一起学生坠楼案也曾有过类似情节。彼时也是当事学生家长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后却并禁止入校,其母称家属要求看监控视频也被学校拒绝。随后学生家长开始在社交媒体质疑校方并要求公开真相,其后便是群体性聚集,乃至演变为官方口径中有境外敌对势力参与的「颜色革命」。风波尚未平息之际,官方媒体对死者生前活动轨迹事无巨细的一则报道,包括时间线和死者在校内活动的路线图,以及警方搜集到的当事学生自杀的证据,同时还解释了其中有一段时间视频缺失是因为坠落处无监控摄像设备等,这样实打实的证据很快平息了事态。
回到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坠楼案,这原本是一起并不复杂的案件,官方如果能给出直接有力的证据证明系高空坠落死亡、排除刑事案件,就该及时与家属沟通,守住第一道安全阀,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家属应有的关照和安慰,而不是一开始就将对方推在了对立面。要知道,类似案件的扩大化,多数都是从家属的质疑和不信任开始的,而家属的不信任和质疑,往往取决于校方和警方与其沟通的方式、方法。一旦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助力,民众层面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很容易将事态推向不可收拾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地方政府基于维稳思路,也只能先用强力先平息事态。
对于此类事件,内地媒体已经习惯性不去碰触,境外媒体则会高调关注、小题大做,且社交媒体删帖和官方媒体噤声本身,亦会成为此类报道的着力点。当一方噤声一方高调,一起原本简单的坠楼案,很容易被包裹上「社会缺乏公义」、「警察暴力执法」、「社会秩序崩坏」的外衣,甚至往往经由境外媒体的高调关注,坠楼案本身不再重要,以此为载体引申出来的诸多问题,才是该有的议程设置。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训练和考验,尤其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如何与社会期望值不断赛跑,具体而微地体现在每一起公共事件中,也是摆在各层级执政者面前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