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称尊界S800甲流抑制率超99%,是黑科技还是噱头?(图)
在2月20日的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尊界S800搭载的鸿蒙ALPS座舱2.0可实现甲流抑制率超99%。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汽车座舱竟然能对甲流有如此高的抑制率,究竟是黑科技的突破,还是只是营销噱头?我们需要从科学角度深入分析。
发布会照片
甲型流感病毒(简称甲流)属于正黏液病毒科,为单链负链RNA病毒 ,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杆状,直径80 - 120nm。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密闭空间内的空气传播是甲流扩散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汽车座舱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果有甲流病毒携带者,病毒就很容易在其中传播。
尊界S800的技术原理分析
余承东介绍,尊界S800实现高抑制率主要依靠两大核心技术:双层流空气循环系统和创新吸附降解材料。
- 双层流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分区送风设计,外循环可过滤污染物,内循环能净化车内空气,还宣称可感知病毒并主动消杀。从科学原理上看,高效的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确实能够降低空气中病毒的浓度。例如常见的N95口罩,其对0.3微米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原理就是通过静电吸附等方式拦截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包括病毒。但不同的是,口罩是被动过滤,而尊界S800的空气循环系统是主动净化车内空气。不过,要实现对病毒的主动消杀,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消杀机制,常见的消杀方式如紫外线、化学药剂等,目前并未明确该系统具体采用何种方式。
- 创新吸附降解材料:座椅、内饰采用纳米级催化材料,宣称可分解病毒蛋白结构,使抑制率达到实验室数据99%。从化学角度讲,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结构复杂,通过纳米级催化材料分解病毒蛋白结构,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对病毒的灭活。但实际情况中,甲流病毒的灭活条件较为苛刻,例如在56℃高温下需要30分钟才能灭活 ,常温下仅靠材料催化能否达到如此高的抑制率,还需要更多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科学验证的重要性
目前,华为未公布具体测试机构及标准。在科学研究中,任何实验数据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以及权威第三方机构的验证。实验室环境往往是理想化的,与真实用车场景存在很大差异。真实用车场景中,人员流动频繁、温湿度变化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也会对尊界S800的抑制效果产生影响。
另外,从统计学角度看,要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抑制率数据,需要大量的样本测试和长期的跟踪监测。如果仅仅是小范围、短时间的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
结论
尊界S800提出的甲流抑制率超99%这一概念,从科学原理上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但在缺乏具体测试机构、标准以及大量真实场景验证数据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一技术如果得到科学验证,无疑将是汽车健康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人们在流感高发季的出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但如果只是夸大宣传,不仅会误导消费者,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在面对这类新技术、新宣传时,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等待更多科学证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