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之四《爱国诗人许穆夫人漕城赴国难》
公元前660年,北方狄人攻陷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朝歌镇),国君卫懿公也死于乱军之中。国人东渡黄河,逃到了一河之隔的漕邑,也就是今天的滑县老城,立新君卫戴公,草草搭建住所,暂时安顿下来。然而,戴公即位不足一年而逝,国人又拥立新君文公。
卫国跌遭变故,处于危难关头。这惊动了一位不凡的女子,她就是许国国君的夫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前658年)本是卫惠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堂妹,戴公、文公的妹妹,因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美貌非常,而且是一位有胆、有识、有才的奇女子,是我国见于文献确切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当她待字闺中之时,许穆公与齐桓公都曾慕名向她求婚。各诸侯国之间的通婚联姻本是一种政治行为,带有亲善和结盟的性质。嫁许还是嫁齐?当时在家族和卫国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许穆夫人从祖国的安危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国遇危急,许国很难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一旦遇到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是国君不听她的主张,硬是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见《列女传·仁智篇》)
嫁给许国之后,她时刻怀念故乡,并借诗咏志。据文献记载和后人考证,《诗经》中的《竹竿》、《泉水》都是她的怀乡之作。当许穆夫人得知卫国国破君亡、国人流离的消息之后,异常悲痛,心急如焚。她想让许穆公帮助收复国土,但许穆公因国力微弱,又胆小怕事,不敢出兵。许穆夫人气恨交加,毅然决定亲自赶往漕城,一来吊唁亡故的国君,慰问遭难中的人民,二来帮助新君谋划祖国恢复重建的大业。她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许国上下的激烈反对。许穆夫人不为所动,决然前行。当行至中途的时候,许穆公派来的官员百般阻拦她,指责她,许穆夫人仍然矢志不移,决不回返,并赋诗明志,写下了千古名篇《载驰》,表明了自己归国的决心。现在把这首诗抄在下边,与读者共赏:
(原文) (今译)
载驰载驱, 快马加鞭快快走,
归唁卫侯。 回国吊唁兄卫侯。
驱马悠悠, 驱马归程路漫漫,
言至于漕。 我到漕邑赴国难。
大夫跋涉, 许国大夫来追赶,
我心则忧。 我的内心甚烦乱。
既不我嘉, 既不赞成我归唁,
不能旋反! 我也不能再回返!
视而不臧, 把话说明不隐瞒,
我思不远! 我思卫国难息念!
既不我嘉, 既不赞成我归唁,
不能旋济! 我也不坐回头船!
视而不臧, 把话说明不隐瞒,
我思不閟! 我思卫国情难断!
陟彼阿丘, 登上那座小山岗,
言采其蝱。 采来贝母疗愁肠。
女子善怀, 女子多愁思故乡,
亦各有行。 各有道理且听讲。
许人尤之, 许国大夫指责我,
众稚且狂。 众人无知又狂妄。
我行其野, 我行茫茫原野上,
芃芃其麦。 遍地麦苗茂盛长。
控于大邦, 求告大国来相帮,
谁因谁极。 谁个可靠求谁帮。
大夫君子, 许国大夫君子们,
无我有尤。 别再责难来阻挡。
百尔所思, 你们纵有百条计,
不如我所之! 不如让我回故乡!
从诗意来看,这首诗是许穆夫人回归故国漕城途中受到阻拦时的明志之作。究竟她最后是不是回到了漕城?古今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笔者相信她是冲破了阻扰终于实现了自己愿望的。不管她是否回到了漕城,她的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在当时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齐、宋、郑等大国都及时向危难中的卫国伸出了援手,特别是近邻齐国给予了有力的援助。据《左传·闵公二年》的记载:“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齐桓公)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漕。归(馈)公(卫文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制作门户的物料)。”就是说,许穆夫人的诗篇《载驰》写出之后,齐桓公派出了阵容可观的军队来帮助卫国守卫漕城,还支援卫国大批的物资以解燃眉之急。不久,齐国又召集众多诸侯国帮卫国在楚丘修筑城池,营造宫室,重建新都(今滑县卫南坡中的卫王殿是其故址)。同时,为了表达对许穆夫人这位爱国女杰的敬佩,齐桓公还特意向她赠送了礼品:“归(馈)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匹)。”(《左传·闵公二年》)“鱼轩”是以鱼皮为装饰、专供贵妇人乘坐的华美车子,“重锦”是以熟丝织成的细锦,二者都是贵重的礼品。齐桓公对卫国的大力支援和对许穆夫人的厚赠,除了两国是友邻的关系之外,恐怕还有对许穆夫人个人品格的敬重、对昔日倾情愿嫁的知遇之感吧。
在大国的扶持下,卫国君民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多次击退狄人和其他敌国的侵袭,渐渐在强国之林中站稳了脚跟,并继续绵延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卫国之所以能于危亡之际绝处逢生,不能不说许穆夫人勇赴国难的爱国行动、她的爱国诗篇的感发、她的奔走呼号,是发挥了相当作用的!
《左传》明确记载了《载驰》的作者是许穆夫人,这是《诗经》三百篇中作者姓名有明确记载的寥寥几篇之一,许穆夫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另据学者考证,《泉水》、《竹竿》两篇,也是许穆夫人所作,其内容也都是抒写故国之思的。其中《泉水》一诗有“思须与漕”的句子,“须”“漕”都是滑县境内的地名,“漕”即漕邑,应与《载驰》有相同的写作背景,堪称《载驰》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