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费钱费力得不偿失,中国祖先为何要不遗余力的朝贡臣服
近代历史中国衰败之前其实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中华完全统一国家。中国本身就是东方翘楚,引领世界风骚。我们国家中华祖先的光荣历史从夏到鸦片战争之前从未输于他人,中华民族祖先的眼光相当超前,不止步于中国本部,而是从夏商周开始就努力建设本国,同化周边国家。相当一部分不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建立起来的朝贡体系到了清朝近代虽然至善至美,但这些朝贡赏赐费钱费力,中国本身得不偿失,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不遗余力的去维护这个以中华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呢?
中华朝贡体系释义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中国曾经也是相当庞大的一个帝国,但凡中国历史上武德充沛,国家疆域完整,国土广袤,文化经济实力冠绝东亚的朝代都可以被称为大一统帝国时代。所以以此类推,中国有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等帝国。那个时代中国版图除去中国本部之外,还有无数个尾随其后的东亚藩属国家。
这些国家之中就包括了东北亚的蒙古、朝鲜、日本;东南亚的缅甸、暹罗、越南、琉球等国家。这些国家地区之中按照与近代化之中清朝的关系可以大致上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蒙古这种,直接归属清朝理藩院管辖。清政府内部之中有专门的大臣或者将军驻守在地方上进行威慑镇压管理不服之人。比如驻守蒙古当时著名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库伦将军……
第二类就是朝鲜、越南这种比较亲近的藩属国,朝鲜和越南在历史之中都曾经是中国本部直接管辖的土地。他们的职能就是按期朝贡,新国王即位和册封王太子的时候必须要上报中国朝廷,得到中国皇帝的批准才行。另外就是要使用中国的年号、服饰文化之类。一般来说不会直接派遣大臣去驻守在他们的都城,也不会干涉他们治理地方。
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这些藩属国其实都是一种很消极的管理方式,大部分的皇帝只要这些藩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就行。在经济方面古代中国对这些地方没有主动移民,也不鼓励通商往来,但这些藩属国家每年朝贡中国只要进贡一些他们地方上的特产,往往就能够得到中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财赏赐,最后造成了中国本身得不偿失。既然如此,中华民族的历代祖先为何要费心费力的去经营这些藩属地呢?
中华祖先的超凡谋划
对藩属国进贡的“超额赏赐”让每年中国朝廷入不敷出;经济上得不偿失。物质上无法得到补充,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建立起来的所谓朝贡体系看起来似乎只是虚名而已,清政府这一类的君王大臣似乎被儒家思想忽悠瘸了,好大喜功说的应该就是这一类开国君主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凡人难以理解清代中国至善至美疆土上的超前谋划,中华民族英雄祖先们的追求从来和欧美不同,中国人的战略眼光和超凡谋划不值得说给一般人听。
但为什么到了今天却可以说给一般人来听呢?这是因为近代中国清朝以后,藩属国和朝贡体系实质上已经瓦解了。但这种瓦解是说给不理解的人听的,理解的人听完之后是可以从中悟到中国藩属体系和朝贡方式已经变幻,所以说了前面那么多的铺垫和引子,中国古代王朝建立藩属朝贡体系,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用一句话的解释就是“为了中国本部疆土的稳固、为了天下百姓的平安、为了远离战火永固太平盛世”。建立一个庞大的朝贡体系,以中国周边的国家作为藩属国来朝贡中国。这里面实际上关系到中国古代最高深战略之中“攻与守”的关系。一县之长的眼光在一县之内;一省之长的眼光在一省之内;只有那些站的足够高,看的足够远的中华民族非凡朝代的开国君主和圣神人才才能制定出来“守在四夷”这种史诗级战略计划。
守在四夷是一个眼光长远,足以保百年之国运的大计划。是古代圣贤英雄们数千年来战斗经验和对天下局势把握的一个总结。以中国盛衰为例,自古以来,国家面对的敌人和外患就从来都没有少过,这些敌人和外患如若及时发现予以铲除纠正,就足以保证国泰民安。但大部分时候这些危害和敌人都是潜伏甚微,积蓄数十年之久到一日而爆发。所以一旦爆发的时候就如同黄河决堤之猛兽,让中国君臣防不胜防。
守住四夷可保百年太平
至少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国防防御重点就有了专门的要求,那就是国防重心从来都不会放在边境,中国古代强盛朝代的国防重心从来都不在边境之上,这一点有的人就开始不理解了,国防重心不放到边境之上又放到哪里呢?这个时候差距就出来了,大凡盛世强大之朝代,国防重心从来都是在藩属国上而不是在中国本部边境之上。
如果国防重心不在四方藩属国之上,而是转移到了中国本部边境之上,这个时候防备敌人其实已经是来不及了。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吗?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从中国历史上“狼从北方来”的经验教训上来看,唐代国防重心一直都在漠南突厥境内,所以能够有效防备突厥之奇袭。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大一统疆土极度缩水,国防重心大部分集中在陕西、甘肃、河北等和西夏、契丹直接交界的边境地区,所以每次西夏、契丹大军压境,宋朝军队总是防不胜防。
国防重心在藩属国上的朝代是中华历史上的“极盛极强之朝代”;国防重心在“边境敌国交界之地”的朝代是次一级的宋朝等朝代;国防重心若是集中防备“精华腹心地区”的朝代即为亡国之朝代。所以从这里看来的话,近代历史之中清朝不就是刚好经历了这样一个“从盛转衰,由强变弱”过程吗?
早期清朝入关中原,成功替代明朝建立了全新且旧的藩属国体系,这个时候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中国强大,所以国防重心是设置在了越南、朝鲜、蒙古等藩属国之中。所以日本不敢从朝鲜进攻中国、俄国从西伯利亚南下,清朝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可以组织雅克萨之战;中亚枭雄勾结准部也被清朝满汉精锐打得匹马不得归。这当然是清朝极盛极强之时期,坚定不移的贯彻了“守在四夷”的战略计划。
以至于后来道光、咸丰、同治年间,中国衰弱,国力大不如从前。所以在面对俄国人怂恿阿古柏发动的叛乱的时候,清朝部队只能守卫在新疆边境被动反击;所以清朝武力不振,在面对法国人从越南来的时候,不能在藩属国就结束中法战争,而是被法国人将战火烧到了广西境内,使得无数中国 百姓遭灾;因为清朝不能在朝鲜藩属国境内就直接击败前来侵犯的日军,所以被日军突破防线,造成了旅顺大屠杀的历史悲剧。
到了光绪年间的清朝就更加不用说了,李鸿章等人主张抛弃边疆防守力量而集中保卫内地精华省份地区,这实际上就已经是落了下乘了。正是应了古人那句“守在腹地而为亡国之危也”。藩属国守不住也就算了,边疆之地守不住也得抛弃,那守备在内地精华地区,敌人一打过来难道还不是亡国危机吗?清朝历史之中的经验教训真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吗?若是从国防重心古代论述之中来说还真不是,因为这种情况古人早就已经预料到了。
结语
秦汉时代的英明君主和后世王朝之中的大圣先贤们为我们制定了“国防重心该如何防守的超凡策略”,到了清朝时候发展成为至善至美。所以清朝时候国防重心:一则集中在琉球、台湾、澎湖群岛就是守备住了东南经济繁华之地;二则集中守备在朝鲜之地实际上就是守备住了内外东北广袤之地;三则守备在蒙古、新疆,实际上就是守住了青海、陕甘宁等内陆西北之地;四则守备在越南、缅甸、西藏,实际上就是守住了中国的大西南之地。
古人眼界相当广阔,拥有雄厚扎实的天下宇宙观,四夷之地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防范侵略的重要地区,这些藩属国在战略计划之中一个都不能少,战争一旦爆发的时候,会给中原王朝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备战。守住了这些地区就是守住了边疆安宁,边疆安定则中国内陆精华省份可长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