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花颜:清宫后妃们的头上有哪些花样?
在古代,头饰作为女性外在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审美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象征意义。不同的头饰款式、材质和佩戴方式,展现出古代女性的身份、地位等信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古时女性头饰的种类繁多,如簪、钗、步摇、发箍等。清代在与汉文化审美传统交融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元素。就让我们打开清宫后妃们的梳妆盒,看看她们有哪些独特的头饰。
扁方
满族妇女有一种独特的发型样式,名为两把头。在梳发时,先将头发束于头顶,再以一支长扁的头饰为基座,把头发分成两缕向左右缠梳,脑后余发梳成燕尾形扁髻。用来贯连固定这种发式的物品就是扁方。
此图绘咸丰皇帝的玫贵妃与春贵人、鑫常在花园中钓鱼的情景。她们的头发样式就是前文所说的两把头,扁方被用头发和红线缠绕固定在头顶,并簪有时鲜的花朵装饰,与满园的鲜妍芬芳相映成趣。
《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轴(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清前期,妇女们梳两把头是用真发,到了晚清两把头改以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但与真发梳成的头座连接仍依靠扁方。清宫中,扁方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制作材料有玉、翡翠、玳瑁等。
故宫博物院所藏扁方样式各异,材质不一。下图所展示的扁方为白玉材质,中间玉质洁白无装饰,两端镶嵌对称的莲荷纹。荷花图案由各色宝石组成。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以碧绿色翠制作枝干、莲蓬、荷叶,粉红色碧玺制作盛开的荷花以及荷叶上的青蛙,红蓝宝石制作小花蕾。柄端两侧镶嵌浅粉红色碧玺花,花芯各镶嵌一颗珍珠。
钿子
钿子是满州贵族妇女在除皇帝登基、大婚、后妃受册封以外的吉庆节日里最常戴的一种冠帽。这种帽子一般用藤丝编成帽架,也有的在纸板或细铁丝上缠绕黑色丝线为胎,编成方格纹、钱纹、盘肠等形式,再用各种宝石、珍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
钿子上装饰有各式各样的钿花,都是可拆卸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流行款式变化,更换钿子上的钿花。钿子根据所装钿花的多少以及样式,可分为半钿、满钿和凤钿,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
银镀金嵌珠宝钿花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钿子口沿上的装饰物为钿口,其纹饰多样。后妃多用凤纹钿口,有九凤、七凤、五凤等。九凤钿口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除了钿口外,钿子上还有钿花、钿尾等装饰物,各有规制,多个部分的精心装饰让一顶钿子呈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
点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用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而制成,羽毛柔细,色彩经久不褪,虽历数百年的点翠饰品仍会明艳如初。
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点翠是钿子上的常用装饰,如上图这款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是光绪帝皇后穿吉服时所戴,钿上部圈以点翠镂空古钱纹头面,下衬红色丝绒,非常精致亮眼。
金约
金约是清代后妃的头饰之一,搭配朝服穿戴,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用以束发。金约形似圆形发卡,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
金箍上镂雕的金云纹和脑后所垂串珠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皇太后、皇后的金约为镂金云十三,串珠五行二就;皇贵妃、贵妃为镂金云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为镂金云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嫔为镂金云八,串珠三行三就。
此金约为清代嫔使用,串珠已缺失,仅余金箍。金箍由八节金托组成,金托上下两缘饰累丝云纹,每节中间嵌青金石。各节间用梅花形金铆钉相连,外有累丝金云,金云中间嵌东珠一颗。
金镶青金石金约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东珠是一种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清朝皇室十分重视,曾作出规定,只有宫中可以支配,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使用。其大而圆者饰于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形珠则用于镶嵌。
在清代后妃的朝服画像中,可以从其冠帽的下沿看到她们佩戴的金约。下图中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姓富察氏,图为她24岁被封为皇后时,由宫廷画家为她画的朝服像,其额上环状的饰品就是金约。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通过以上这些精美的头饰,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也能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一角。每一件头饰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对古代女性的生活有了更细微深入的了解。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