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4.6°C-11.0°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些夜晚在你身体上“狂欢”的神秘生物,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12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夜深人静,当人们正在熟睡的时候,有一种微小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生物会从分泌油脂的毛孔内爬出来,在我们的面部皮肤上交配。这种生物从人类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皮肤上,不仅仅是皮肤,睫毛、耳朵、鼻子的毛囊中也会有它们的踪迹。这种生物叫蠕形螨(Demodicid mites)。

而在我们周围,还有另一种相近的微小生物。你的枕头里、床垫下、沙发缝隙中,地板上、衣服里、甚至空气中,都是它们的乐园。进屋就止不住的咳嗽,或者找不到原因的过敏性皮炎,都可能跟它们有关,这种生物叫尘螨(Dust mites)。

蠕形螨和尘螨都属于螨虫。螨虫从哪里来?它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螨?

起底螨虫:

地球上最成功的微型生物之一

首先,螨(Mites)是一类动物,而不是单指一种动物。虽然人们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螨虫,如尘螨(Dust Mites)、疥螨(Scabies Mites),但仍然低估了自然界中螨虫种类的数量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人类发现并且成功描述的大约有5万种螨虫,没有被发现的可能高达上百万种。

除了种类多,螨虫还相当古老。

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螨虫化石来自于苏格兰的阿伯丁郡,可以追溯到4.1亿年前的泥盆纪(Devonian)。泥盆纪是一段水生动植物繁荣的时期,陆生植物才刚刚出现。

我们可以做一下对比。恐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Triassic),也就是距今2亿3千万年之前,螨虫比恐龙的出现早了近2亿年。

智人出现在距今30万年前的更新世(Pleistocene),这点时间跨度更是连螨虫历史的零头都算不上。

种类多、在地球上生存时间久,从土壤到树叶、从动物皮肤到你家里的床垫,处处都有螨虫的身影,它们在长期进化中已经适应了各种环境,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微型生物之一。

螨虫 | Pixabay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种螨虫,是否都对人类有害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类已知的5万多种螨虫里,对人类有害的是少数。其实我们从更高的维度看,螨虫只是在长期进化中,占据了多个生态位的微小物种,对维持生态平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代人谈“螨”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当然,我们需要特别强调,有几类螨虫会对人类造成较大威胁,后文会详细介绍。

在自然界中,有的螨虫可以分解腐烂的有机物、消耗真菌、植物,成为了碳循环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几类螨虫甚至可以用来制作食物,如奶酪螨。

奶酪螨是多种用于制作奶酪的螨虫的总称。在制作一些特殊风味的奶酪时,比如米尔本奶酪(Milbenkäse)、康塔尔奶酪(Cantal)和米莫莱特奶酪(Mimolette),活体螨虫在这些奶酪的表面上的作用有助于形成风味,并赋予它们独特的外观。

奶酪上的腐食酪螨 | Wikimedia Commons

讲到这里,似乎螨虫还没有展现出它的恐怖之处。“自然界碳循环的一部分”、“奶酪螨”,看来螨虫也有了可爱的一面。但当我们从自然环境走进卧室,螨虫对人类的影响开始呈现另一副面孔。

螨虫三维图片 | Pixabay

你的卧室,螨虫的乐园

在卧室里,几乎你能想到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螨虫的栖息地。床垫上、沙发上、地毯上、窗帘上附着的灰尘、长期堆放的衣物等等。

但在这里面,我们日常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滋生尘螨的,还是床垫。那么,如果拿起你的床垫抖一抖,会掉落多少尘螨?

数据显示,一张床垫上的尘螨数量在10万-200万之间。当然,这取决于你的生活习惯,如果一张床垫使用多年从不清洁、换新,那么寄生的螨虫数量会更多。根据笔者观察,绝大多数人没有清理床垫或者更换床垫的习惯,因此家中床垫上寄生的螨虫可能是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数字。

尘螨 | 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

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如果一个人表现出过敏性皮炎、哮喘病、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状,那么极有可能和尘螨有关。

尘螨体型在0.2-0.3mm之间,生命周期为65-100天,一只成年雌性尘螨一生最多产100颗卵。如果按照每100天100倍的速度递增,床垫或家具中的尘螨数量在几个月内就会激增到几万乃至数十万只。

那尘螨大军吃什么呢?人每周大约会脱落5-6克死皮,这就是尘螨最爱吃的食物。可不要小看这5克死皮,100万只尘螨一周只需要吃掉1-1.5克皮肤细胞,5克已经是它们一个月的口粮了,这是名副其实的“自助餐盛宴”。再加上尘螨喜欢潮湿的环境,人在睡眠时分泌的汗液再次滋润了这些寄生物,促使它们肆无忌惮地繁殖。

成片的尘螨出生,成片的尘螨死去,问题就出在这里。其实让人患过敏性皮炎、哮喘的不是尘螨本身,而是当尘螨的粪便和分解的尸体与我们的皮肤和肺组织接触时,释放的酶。这些酶已经被证实会导致人体细胞死亡。

2011年,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一所中学曾经在校园内做过抽样检查,并将结果发表在了期刊《中国校医》上。起因是该学校发生了群体性皮疹病例,疾控中心随即派人前往学校调查,尤其是检查并且采样了宿舍床垫、床下和仓库的积尘,经过化验发现了大量螨虫卵。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当地疾控中心明确给出结论:群体性皮疹为尘螨引起的皮炎。

相信你读到这里已经要迫不及待的检查家中的床垫、家具是否有螨虫了。在国外某论坛上,有一个热度很高的问题:我该如何辨别我的床是否被尘螨侵染?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除非你生活在真空里,否则你的身边一定会有尘螨。(询问你的床是否有尘螨并无意义,因为一定有,只是有多少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床垫上的螨虫数量有多少呢?经过笔者一番查找,在《过敏哮喘与免疫学年鉴》(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上找到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家用的58个床垫做取样分析后发现:床垫上表面每克细灰中平均有932只螨虫(包括尘螨在内的各种螨虫),而床架更多,为3254只/克;如果只计算尘螨数量,则上表面为750只/克,床架则为1861只/克。

孔雀螨(Tuckerella sp)(带比例尺) | Pixabay

虽然尘螨很小,难以用肉眼看到。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可能的过敏症状来判断卧室尘螨侵染的程度:

在卧室里经常莫名其妙地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流泪;皮肤发痒,有红色或棕灰色斑块,小凸起物在刮擦时可能会流出液体;皮肤破裂、脱屑或增厚;

如果出现类似的症状,至少应该考虑咨询医生以确认是否对尘螨过敏。

螨虫,为何总是难以清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除螨真的很困难。拿尘螨来说,户外的灰尘也是它的栖息地之一,只要开窗户,不可避免的灰尘要在卧室沉积。

除了尘螨难以预防,另一种更可怕的疥螨同样防不胜防。这种螨虫是引发疥疮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传染性人类皮肤病,常见症状是剧烈瘙痒和类似粉刺的皮疹。当疥螨进入皮肤内生活并产卵,发生过敏反应就导致了疥疮。

由疥螨入侵皮肤引起的疥疮 | 哈佛大学

疥螨可以在人之间传播,比如幼儿园、拥挤的住宅等等。即便自己保持卫生和健康,但是只要身边其他人感染,自己就会置于风险当中。

网上的除螨攻略很多。有人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干燥的环境,定期清理、暴晒床垫,这些都是常规方法。更进一步,还有一些人建议在床垫上加装“床垫套”,而且要用空隙最小的那种,这就能防止皮肤接触螨虫。

这些流传甚广的办法是否真的有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除螨?

这需要求助于科学研究。

床垫下表面(床架)是最脏的地方

由于上文我们提了太多次“床垫”,你是不是会默认床垫是最为“藏污纳垢”之地?毕竟一张床垫保守估计也有数十万只螨虫,但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实验发现还有比床垫更脏的地方。

一篇名为《床垫在住宅螨虫侵扰中的作用》(The role of mattress bases in the mite infestation of dwellings)的论文发表在期刊《过敏和临床免疫学》(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这几位研究人员联系了医院的螨虫过敏门诊病人,对他们的卧室环境进行采样分析。

最终一共有54个家庭参与试验。研究人员在他们卧室的床垫、床垫底座、床下地板进行采样,且每一份采样不低于50毫克。

实验结果出乎每一个人的意料。因为床垫底座竟然是家庭螨虫过敏原的主要存储器。这也就是说,床垫已经够脏了,但是支撑床垫的支架更脏!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对床垫进行封装和清理是不够的,这无法减少卧室内的过敏原含量。由于床垫支架这个“永久存储库”的存在,即便更换了清洁的床垫,也会很快被残留尘螨污染。

因此,除螨必须要进行定期的、系统性清理,不仅包括床垫、沙发、地毯,还包括床垫支架、床底地板这种容易忽略的地方。

那么床垫套、枕头套,或者更进一步说,床垫等床上用品的透气性、材质是否和除螨有关系呢?

多篇权威论文的结论说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高度争议性的。

在一篇同样是发表在《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上的名为《床垫和枕头套对哮喘和屋尘螨过敏儿童的影响》(Effect of mattress and pillow encasings on children with asthma and house dust mite allergy)的论文中,来自丹麦的科学家针对60名患有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儿童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对照实验。

一组儿童使用抗过敏的床垫套和枕头套,另一组儿童作为对照,使用普通的床垫套和枕头套。实验开始2周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最终结论是,只有使用抗过敏床垫和枕头套的积极治疗组儿童床垫中的尘螨过敏原浓度显著降低。

但是在另一篇论文中,发表于《美国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同样是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并且使用了防渗透的床垫套,但最终结论是无法证明尘螨防渗透床垫罩对儿童早期(前两年内)呼吸道症状、特应性皮炎和特应性致敏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具有保护作用。

抗螨是持久战,勿让床垫成为“螨虫工厂”

其实出现看似矛盾的结论是正常的。因为这一类实验其中涉及的变量太多,对实验结果造成了很大影响。比如上述列举的第二个实验,研究人员考虑诸多的变量因素,包括家里是否有发霉点、卧室是否有地毯、饮食习惯、是否有人吸烟等等。

所以抱着严谨的态度,笔者又找到一篇更直接、易懂的论文。同样是来自《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该论文评估了床上用品的孔径对阻挡尘螨是否起作用,也就是说,足够小的孔径,是不是尘螨就无法通过了,从而也就保护居住者免受过敏原侵袭。

这个实验很简单,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用除尘器,隔着不同孔径的纺织物去吸含有过敏原的灰尘样本,看是否孔径越小,能吸到的过敏原越少。在严格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清楚表明,孔径小于10微米的纺织物可以阻挡尘螨过敏原于可检测限度之下。

如此多的论文和科学实验成果,我们是否能提炼出一些共性?笔者认为,有2点对于除螨非常重要。

第一,除螨是持久战。卧室的螨虫(尘螨、疥螨)需要定期清理,而且这种清理要彻底,不仅包括床垫、床架、枕头,还包括地毯、地板、家具乃至房间角落。像床垫这种厚重的、容易在深层藏污纳垢的床品,千万不要用成“陈年老垫”。这些床垫外表看起来还很新,实际上里面已经形成了“螨虫帝国”,需要定期清理乃至更换。

第二,对于床垫这样的“易耗品”,是有退休期的。不能长期使用一个床垫而不更换,因为即便经常清理,床垫到了一定的年限各种功能会有所损耗,在床垫深处“螨虫尸体”也已经堆积如山。有几个床垫老化现象可以作为是否需要更换床垫的参考:是否除了很多次螨都还是感觉皮肤会痒?翻身弹簧会嘎吱响?床垫已经有明显凹陷?

既然有了以上两条基本认知,就可以挑选防螨、抗螨的床垫和除螨服务了。

抑菌防螨的床垫需要具备哪些特性?

慕思DeRUCCI是全球十大床垫品牌之一,同时也是将世界除螨日(6月18日)引入中国的首倡者。慕思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健康睡眠解决方案,床垫作为实现健康睡眠的重要介质,慕思已经积累了20年的专业经验。

为了更好地抑菌、防螨,即满足用户定期除螨、清洁和床垫置换的需求,慕思旗舰产品世纪梦床垫在防螨上有新突破,体现为两大亮点。

亮点一,多重抑菌防螨技术,相较于普通床垫单一抑菌方式,慕思世纪梦床垫通过三重材质组合,层层抑制细菌及螨虫滋生。

三重材质指的是面料层采用VIRASE®病毒防护面料,不仅抑制H1N1等病毒活性,还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细菌,抑菌率>99%,经ILAC、CNAS认证,具备较强的防螨效果;

舒适层内置弹立方动感乳胶,乳胶中的橡胶和蛋白能够抑制细菌和过敏源,自带天然小气孔,透气排湿,干爽不闷;

四周的三防海绵经瑞士山宁泰SANITIZED®防螨技术处理,通过权威机构SGS检测,抑菌率>99%。

亮点二,不仅有防螨产品,更有除螨服务。

针对用户定期除螨需求,慕思推出金管家深度除螨服务,定期上门为用户的睡眠空间进行深度除螨及护理。每次上门除螨安排2位专业人员服务,全程涵盖16道服务工序,并且使用高端进口Rainbow水过滤水分离真空洁净系统,通过28000转/分的强大离心力深度去除螨虫。

床垫的使用是有年限的,使用过久的床垫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温床,并且超过一定年限无法彻底清理和修复,必须要换新。

为满足用户更换床垫的需求,慕思响应国家“以旧换新”号召,联合人民日报文创“中国潮”推出亿元补贴以旧换新活动。

活动期间,用户到店参与慕思“以旧换新”活动,购慕思新床垫最高可抵1500元。

二十年来,慕思致力于传播健康睡眠文化,为千家万户打造健康舒适的睡眠环境。在慕思二十周年之际,慕思推出多款好眠产品和以旧换新福利活动,用户可前往慕思线下门店体验,挑选合适的床垫,优化睡眠环境,让慕思的专业产品和服务助力健康睡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1674904013120[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1674902912674[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1674997701076

[4]https://www.popsci.com/science/face-mites-first-genome-sequence/

编辑:odette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

-广告-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