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16.3°C-19.3°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惊,丁丁里发现微塑料!| 离谱消息合集

2024-07-06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生活中有很多靠谱和离谱,但很明显,大家都喜欢听点(和自己没关系的)离谱消息。在小红书上,话题#离谱#有高达76亿次的浏览量,而#靠谱#只有七千多万……我们尝试给大家搜集了一些离谱消息,今天放上第一期。

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过去的两年里,一位50岁的女士多次到多伦多的急诊室就诊,她的症状非常奇怪,在她工作或者做家务时,她忽然感觉昏沉疲倦,讲话变得含混不清,浑身散发酒味,有时还会失去平衡跌倒。

图|giphy

“我真没喝酒!我自己就醉了!”她说自己已经戒酒了好几年,但每次去医院,她都被诊断为酒精中毒。

听到这种话,100个人里有99个会认为,这是不愿面对现实的酒鬼的胡言乱语。有一次,一个急诊室医生甚至强行要她留在医院,接受精神病评估。

直到这位女士第7次去急诊室就诊,多伦多西奈山医院的急诊医生布莱恩·戈德曼(Brian Goldman)才认真倾听了她的讲述,然后给她开了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并介绍了一位营养科医师给她。营养师建议她吃低碳水饮食——白煮蛋、烤鸡、三文鱼、羊肉、蔬菜沙拉、花菜和西蓝花,喝水只和不加糖的水、咖啡或茶。

这位女士吃了一个月的氟康唑,并坚持低碳水饮食后,她的奇怪症状消失了。

戈德曼医生和合作者刚刚在《加拿大医学会期刊》上报道了这个罕见的病例——“自动酿酒综合征”(Auto-brewery syndrome)。患者肠道里的菌群会把碳水转化为酒精,于是患者吃下碳水后,可能会因为肠道里“自动酿的酒”而醉倒。

其实普通人身体里也会产生少量酒精,但是量不会太多,那一点酒精也可以被肝脏代谢掉。

得了“自动酿酒综合征”的人,肠道里缺乏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罗氏菌属等益生菌,反倒是产酒精的微生物太多了,比如酿酒酵母、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如果又爱吃碳水,就容易“不饮酒而人自醉”。

身体里有自己的酿酒厂|10.7759/cureus.37678

最早被确诊“自动酿酒综合征”的,是乌干达的一个5岁男孩。1948年,这个男孩因腹部胀气和腹壁穿孔死亡,尸检的医注意到很明显的酒味,而这个男孩之前并没有饮酒,只吃了一个红薯。医生怀疑,男孩的肠道把红薯发酵成了酒。

后来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陆陆续续报道了几十个“自动酿酒综合征”病例。

我国也有报道,2021年,一个49岁的大连男士最近经常头晕乏力,而且在吃喝碳酸饮料、果汁、其他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东西后会出现“头晕、脸红、疲乏”等类似醉酒的症状。有一回,他没喝酒,却被交警抓了,吹气后显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55.7g/100L,已经属于酒驾了。

入院后,医生对这个男士的粪便做了检查,查出了能产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医生后来要求患者调整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果汁等高糖摄入,同时口服益生菌( 补充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这位男士表示,自己感觉大为好转。

千万别觉得“羡慕了,都不用花钱买酒”,酒精是一级致癌物,这相当于身体每天自动生产致癌物,还会在工作时“醉酒”,还会“被酒驾”,还会导致脂肪肝……总之,得了这个病,还是得赶紧治。

一个AI:虽然“机制不明,肠道菌群”已经成了一个梗,但“自动酿酒综合征”还真是肠道菌群引起的。

嗑菇嗑到毒蘑菇

在欧美,有些人买到的“致幻蘑菇”,可能是毒蘑菇。

“致幻蘑菇”是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因为发现裸盖菇里面的裸盖菇素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

相对来说,裸盖菇比较安全。于是一些想要自我治疗或者追求迷幻体验的人,就开始自己购买裸盖菇。

问题在于——他们买到的可能是毒蘑菇。

毒蝇鹅膏菌 vs 真正的裸盖菇(裸盖菇有多种,这里是其中一种) | Bernard Spragg/Wikimedia Commons , Alan Rockefeller /Wikimedia Commons

毒蝇鹅膏菌,别名毒蝇伞,仿佛来自马里奥游戏,长得就很像刻板印象的毒蘑菇,事实上也确实是一种毒蘑菇,里面含的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伤力很强,曾经被人们拿来当杀虫剂。

毒蝇伞也可以致幻,但不是因为含有裸盖菇素,而是含有蝇蕈醇、鹅膏蕈氨酸等,这些物质虽然也致幻,但作用机理不同,而且毒性比裸盖菇素要大得多。

简单点说,裸盖菇素是与血清素受体结合的抗抑郁药,而毒蝇伞是一种类似酒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毒蝇伞目前还处在一个监管空白地带,于是某些黑心商人就开始钻空子了。

比如说,有商家把毒蝇伞掺进电子烟或者大麻里,还有些制造商说自己卖的是“神奇蘑菇软糖”,宣称可以抗焦虑抗抑郁,但既没有说明里面的蘑菇是毒蝇伞,也没有说明毒蝇伞和裸盖菇素作用机理不同,更没有提及目前研究不支持用毒蝇伞来做治疗药物。

吃下毒蝇伞后,可能的中毒症状包括:头晕、烦躁不安、幻视和幻听、肌肉抽搐、癫痫和昏迷。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只能用洗胃和活性炭来治疗。

已经出现了致死案例,2022年,美国一个44岁的男子服下5个干燥的毒蝇伞后心脏骤停,最终死亡。

一个AI:红伞伞,白杆杆……路边的蘑菇不要随便采,市场上的迷幻蘑菇不要随便买。

在丁丁里发现了微塑料

《国际阳痿研究期刊》刚刚发表了一项研究,在丁丁里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者怀疑,丁丁可能是一个容易受到微塑料影响的部位。

迈阿密大学的研究者分析了五位男性的丁丁组织。这五位男性都接受了一种用于治疗勃起障碍的假体手术,而在5人中的4人平滑肌样本里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大小从0.002毫米到0.5毫米不等,种类至少有七种,其中PET塑料(47.8%)和PP塑料(34.7%)最为常见,这两种也是日常用得最多的塑料类型。

领导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拉马萨米(Ranjith Ramasamy)表示,丁丁是一个脆弱的器官,需要激素、神经、血液供应、平滑肌组织都状态良好才能正常运作,而现在丁丁平滑肌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微塑料,也许它们是某些障碍的原因。

微塑料在丁丁里可以积聚 | doi: 10.1038/s41443-024-00930-6

微塑料污染似乎无处不在,每人每年大概会摄入3.9万~5.2万个微塑料,这些小颗粒在体内经常会引起炎症和其他麻烦。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2024年3月刚刚发表一篇论文,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里经常有微塑料存在,而且斑块里有微塑料的人在未来3年内的死亡风险,是斑块里没有微塑料的人的4.5倍。

《毒理科学》2024年5月的论文,在人类和狗的蛋蛋里发现了微塑料,还发现PVC和PET等塑料与蛋蛋的重量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同期的另一篇论文则在济南的40份精液样本里全部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拉马萨米说,我们需要认识到,用塑料水瓶喝水,用塑料容器装食物或者加热食物,都会导致微塑料进入我们身体。而这些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一个AI:拿着塑料瓶装水的手,微微颤抖……

不管是涨是跌,股市似乎都有害健康

一项新研究发现,中国的股市波动,会影响医院急诊病例的变化。

研究者们分析了2009~2012年间北京的三家最大的医院急诊病例,以及相对应的股票指数变化。

结果如下:

股指每跌1%,心脏病急诊病例平均增加0.7%,心理疾病的急诊病例则上升2.5%。

那么股市涨了呢?也有麻烦。股指每涨1%,酗酒急诊病例就增加3.3%。

这个“跌则关灯吃面,涨则喝酒庆祝”的效应在男性身上尤其显著。

研究者还做了一个估算,如果当天股市下跌10%,大概会导致全国急诊医疗费用增加3500万元。

如果当天的股市上涨10%,则会导致酗酒的急诊人数增加13962人次,全国急诊医疗费用增加350万元。

对急诊室的医生来说,不管股市是涨是跌,横竖都会增加工作量。

有没有不受股市波动影响的疾病呢?也是有的。这个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就不太受到当天股市波动的影响。

一个AI:股市有健康风险,入市需非常谨慎。

小说编不出的情节,电影不敢拍的转折。本期的离谱消息合集就到这里。你觉得哪条消息最疯狂?哪条消息最荒诞?或者你还知道什么离谱程度简直爆表的消息?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参考文献

[1]Zewude, R. T., Croitoru, K., Das, R., Goldman, B., & Bogoch, I. I. (2024). Auto-brewery syndrome in a 50-year-old woman. CMAJ, 196(21), E724–E727. doi: 10.1503/cmaj.231319

[2]Nuwer, R. (2024). This Strange Fungal Condition Makes You Drunk without Drinking. Sci. Am. Retrieved from [3]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his-strange-fungal-condition-makes-you-drunk-without-drinking

张丽静,徐岩,孙利群,等.自动酿酒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01):119-120.

[4]Leas, E. C., Satybaldiyeva, N., Kepner, W., Yang, K. H., Harati, R. M., Corroon, J., & Rouffet, M. (2024). Need for a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the Unregulated Sales of Amanita muscaria Mushrooms. Am. J. Prev. Med., 0(0). doi: 10.1016/j.amepre.2024.05.006

[5]Meisel, E. M., Morgan, B., Schwartz, M., Kazzi, Z., Cetin, H., & Sahin, A. (2022). Two Cases of Severe Amanita Muscaria Poisoning Including a Fatality. Wilderness Environ. Med. doi: 10.1016/j.wem.2022.06.002

[6]Maung, A. C., Hennessey, M., & Kadiyala, R. (2023). Accidental colourful mushroom poisoning – delirium, delusions and dreams. Clin. Med., 23(4), 417–419. doi: 10.7861/clinmed.2023-0103

[7]Cara, E. (2024). Emerging Psychedelic Mushroom Alternative More Toxic Than Fentanyl, New Research Suggests. Gizmodo. Retrieved from https://gizmodo.com/toxic-psychedelic-mushroom-alternative-amanita-muscaria-1851532108

[8]Unregulated Sales of a Toxic and Hallucinogenic Mushroom Endanger Public Health. (2024, June 12). Retrieved from https://today.ucsd.edu/story/unregulated-sales-of-a-toxic-and-hallucinogenic-mushroom-endanger-public-health

Codrington, J., Varnum, A. A., Hildebrandt, L., Pröfrock, D., Bidhan, J., Khodamoradi, K., ...Ramasamy, R. (2024).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human penis. Int. J. Impot. Res., 1–7. doi: 10.1038/s41443-024-00930-6

Marfella, R., Prattichizzo, F., Sardu, C., Fulgenzi, G., Graciotti, L., Spadoni, T., ...Paolisso, G.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309822

Hu, C. J., Garcia, M. A., Nihart, A., Liu, R., Yin, L., Adolphi, N., ...Yu, X. (2024). Microplastic presence in dog and human testis and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perm count and weights of testis and epididymis. Toxicol. Sci., kfae060. doi: 10.1093/toxsci/kfae060

Li, N., Yang, H., Dong, Y., Wei, B., Liang, L., Yun, X., ...Zhang, L. (2024). Prevalence and implications of microplastic contaminants in general human seminal fluid: A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Sci. Total Environ., 38802004. Retrieved from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802004

Wang, M., & Richardson, M.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have been found throughout the human body – how worried should we be? Convers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theconversation.com/microplastics-and-nanoplastics-have-been-found-throughout-the-human-body-how-worried-should-we-be-231974

Carrington, D. (2024). Microplastic discovery in penises raises erectile dysfunction questions.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article/2024/jun/19/microplastic-discovery-in-penises-raises-erectile-dysfunction-questions

Agarwal, S., Chen, S., He, H., Huang, X., & Li, T. (2024). Associations between stock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stress-related emergency room visits in China. Nat. Mental Health, 1–7. doi: 10.1038/s44220-024-00267-5

作者:海色天痕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