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性少数…日本人拍出看不见的教育黑洞!13万人打出8.6高分(组图)
13万人打出8.6分,日本国宝级导演是枝裕和的新片《怪物》,和观众习以为常的“爽片”思路不同,上映后很快引发了教育界的反思。
主创阵容可以说非常豪华,编剧坂元裕二,配乐坂本龙一,实力女主安藤樱,还荣获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长片酷儿棕榈奖。
遗憾的是,由于题材敏感,可能国内无法上映。
《怪物》并非一部志怪电影,而是讲述了校园霸凌、性少数、学校教育体系崩坏的诸多问题。
“怪物”贯穿全篇,引起观众的猜测:怪物到底是谁?
故事从单亲母亲早织、班主任保利老师以及孩子的视角逐一展开。看似简单,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情的真相却完全不同。
即使大人没有恶意,出发点都是好的,依然不可避免地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而看似天真无邪的校园里,有些真相只有孩子才知道。
*本文包含剧透,请谨慎观看*
故事一开始,单亲妈妈早织发现儿子小凑不太对劲。
不仅话少了,而且突然把头发剪短,只穿一只鞋回家,水壶里还有泥沙石头...
看着像是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的样子,但看着儿子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妈妈也没有过多询问。
然而小凑的行为却越来越异常。
一天夜幕降临,小凑迟迟没有回家。好不容易在一处荒郊野岭发现了孩子,上了车的小凑却突然打开车门跳了下去。
早织终于忍不住逼问儿子真相,这个时候小凑才说:我是猪脑子,保利老师说的。并且声称保利老师打了他。
母亲早织到学校对峙,保利老师却说,小凑霸凌一个叫星川的同学。
为此早织也去了星川家求证,却在星川家发现了小凑丢失的另一只鞋子,星川还表示小凑并没有欺负自己,指证是保利老师虐待学生。
事情越闹越大,保利老师百口莫辩,只能引咎辞职。在他接连遭受失业、分手、网暴及社会性死亡的打击下,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老师是霸凌者吗?
在老师的视角来看,他只在一次小凑突然变得异常狂暴,摔打教室内的设施时,上前制止无意中撞到了小凑的鼻子。
更多时候,他为人善良,认真教学,却莫名背上了黑锅。正如热评那句:老师没有惹你们任何人。
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当故事进入第三幕才慢慢揭晓。
原来,那个叫星川的男孩因为不够“man”经常被其他同学欺负,甚至连父亲都觉得他是“怪物”。
本性善良的小凑并没有欺负他,相反,他们成为了亲密的好朋友。
但在学校里,小凑不敢成为公敌抗拒展现他们是朋友关系,“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是不要在班里和我说话。”
在班上,他和其他霸凌者一样对星川恶作剧,私底下,在一个废弃的车厢,他们互相陪伴玩耍,治愈着对方。
面对母亲关于校园欺凌的质问,他们毫不犹豫的撒谎,将责任推到老师身上。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错在两个小孩,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秘密让老师背锅。
但是导演是枝裕和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那些我们所忽略的日常场面,看似没什么特别,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问题的关键。
大人都很忙,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忽略孩子内心世界里的真实想法。
当我们从母亲早织的视角出发时,我们很难不站在她这边。
她认真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理解孩子,照顾孩子的情绪,极力找学校讨说法。
但在小凑的视角中,他知道父亲是和情人约会才出车祸去世,母亲却执意在维持一个“好爸爸”的形象。
婚姻失败的她对孩子的期望,是像普通人一样结婚,并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庭。
她看似过度关注孩子,却不在意孩子的隐私,在儿子洗澡的时候随意打开门。她爱孩子,却也不了解她的孩子,不知道儿子面临的真正“危机”。
作为家长,没有有效的沟通,没有深入的调查,更没有引导和教育,仅有以大人视角出发的爱。
而影片中被霸凌的星川同学的父亲,他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随意贬低孩子,辱骂他为“怪物”。
不关心孩子的感受,甚至身体惩罚,只为了强行塑造出符合他心中够“man”的儿子,对于星川来说,这是赤裸裸的家庭暴力。
星川作为一个软萌的男孩子,在班级上是绝对的弱者。
走在路上,突然会出现男同学半路杀出将他推到,把粉笔灰拍在星川的桌子上,男同学们一拥而上调戏星川...
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观还没有成形,作恶更多时候还是动物性的体现,下手没轻没重,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施暴、是霸凌。
更讽刺的是,当母亲早织找到学校质问时,校长和管理人员首要目的是尽快平息事态,而非及时调查事情的真相。
他们用一种看似礼貌实则极其冷漠的态度敷衍家长,只是希望挽回学校声誉,降低恶劣影响。
没有人在乎师德师风,没人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现实和电影都说明一个现实,校园中的霸凌行为,大多时候老师是知道的。
如果电影中的学校老师能够明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做出教育和引导,那么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背黑锅被网暴的保利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不仅没有耐心去了解缘由和过程,片面要求一方向另一方道歉,还要强调“像男子汉一样握手言和”。
他先入为主,认定单亲家庭的小凑容易出问题,所以当星川找不到鞋子,他第一时间去翻小凑的课桌;班里同学栽赃告状时,直接认为小凑虐猫。
在体育课上叠罗汉,小凑无力支撑而摔倒,老师不是鼓励,而是说:你可是个男人啊。
这些强烈性别刻板印象,以及为人师者不合适的教育方式,都进一步伤害和刺痛了小凑的心,让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也间接导致另一个孩子做出了导演暗示的无法挽回的一幕。
看到这里,到底谁是怪物或许已经不重要了,每一个教育失败的悲剧其根本原因,都不在单一事件的本身。
原来导致事情走向崩坏的,是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而这些,只有切身感受的孩子们才知道。
和大多数校园暴力题材的电影一样,造成悲剧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其背后有一心只为自己的家长、漠视的老师以及僵化的学校系统,环环相扣,对受害的孩子形成一个施暴的闭环。
同类型题材的《少年的你》中的杨警官说,他曾经遇到一个案子,有一个男孩被自己的同班同学活活打死,那时这些同学当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原来人是会被打死的。
在对女主角陈令的道歉中,施暴者说:“我们当时玩过火了,谁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地步。”
这是人性的恶之始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纠正,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毫无边界,他们没有是非观,不懂得分寸感。
究其根源,是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失了关于“恶”的教育。
有的人“恶”是天生的,有的人“恶”是被鼓励的。
一份对校园霸凌公众认知的调查指出,对于欺凌者而言,孤立排挤、散布谣言、讽刺挖苦、恶作剧捉弄等行为,虽然不算霸凌,但属于作恶。
如果没有经过良好的引导和制止,那么这些作恶,将可能演变为霸凌。
而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小社会,仅有秩序而无师德无疑是恶的温床。
大同双语学校欺凌事件,老师在明知道学生之间已经有冲突,依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事情曝光后还将家长移除出群。
老师们看似教书育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却对校园霸凌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异常行为缺失调查,自己利益受损时只顾掩饰。
现实中,往往正是这些“没看见”,变相成不制止就等于鼓励,恶升级为霸凌,事情走向不可挽回。
每当孩子作恶,我们都习惯性听到一种家长们这样的化解言论: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
一些家长所谓爱的教育仅仅存在于出事了给你兜着,没事各干各的,从不深入理解孩子的内心。
孩子心中有不平和愤懑不管,孩子出现暴力倾向不知道,孩子情绪不佳不了解,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后知后觉,最后急着去学校要说法。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很多行为已经错过了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最佳时机。
所有这些导致的伤害,很难用一句“他还不懂事”就能弥补和化解。
潜移默化中,孩子恶的果很多时候是大人造成的因,意识到这样的因果关系,才能创造出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这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不要将自己变成“怪物”,别把孩子视为“怪物”,这样的未来才充满希望。